第94章 故人重逢,傲影疏离(2 / 2)

“啊……李胜美。”银珠适时地流露出一种“努力回忆后终于想起”的神情,眼神微微放空片刻,然后聚焦,笑容加深了一些,显得更真实了些,“是的,我想起来了。巷子里的……好久不见了。”她的反应符合一个与童年玩伴多年未见、记忆模糊的普通人的表现,既不过分热情显得突兀,也不显冷淡失礼,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李胜美又看了看银珠手中那本厚重的《心脏电生理学高级教程》和胸前挂着的明显是医学院图书馆的特制通行证,修剪得精致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流露出些许真实的意外:“你现在……在汉城大学?读医学院?”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惊讶,似乎银珠出现在汉城大学、尤其是攻读学业繁重、门槛极高的医学院,是一件稍稍出乎她意料的事情。在她或许固有的认知里,以郑家过去的家境,银珠的人生轨迹或许应该是另一种更为平凡的模样。

“嗯,是的,医学院三年级。”银珠坦然回答,语气平和,听不出任何炫耀或自卑。她从李胜美那一闪而过的惊讶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隐含的、基于过往印象的优越感被现实稍稍打破的细微愕然。在原身那些并不算愉快的残存记忆里,李胜美家境优渥,从小就是被父母呵护、被旁人称赞的小公主,而郑家则相对普通甚至有些拮据,银珠更是那个常常被忽略的影子。在胜美可能存在的认知里,银珠能进入汉城大学已属不易,选择医学这条艰难的道路,更需莫大的毅力和支撑,这显然与她记忆中的“郑银珠”形象有所出入。

“医学院……”李胜美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像是需要点时间来消化这个信息,她的目光再次扫过银珠怀里的书,语气听起来像是客套的关心,但银珠听得出,其中更多是出于礼貌的询问,而非真正的感同身受或深切关切,“很厉害啊。听说学业非常辛苦吧?”她用了“听说”这个词,保持了距离感。

“还好,习惯了。每门学科都有它的挑战和乐趣。”银珠简短回应,语气轻松,并不想多谈自己的学业艰辛。她转而将话题引向对方,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交技巧,也能获取信息:“你呢?听你刚才的话,也是汉城大学的学生?”她注意到李胜美手中拿着的是内科医学类的书籍。

“嗯,也是医学院,不过专业不同,三年级。”李胜美的回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仿佛能进入这所顶尖学府是再自然不过、顺理成章的事情,无需任何额外的说明。她顿了顿,看似随意地、仿佛提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般补充道,目光却若有若无地观察着银珠的反应:“下学期可能会申请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一年交换生。手续还在办。”

这话语里,不经意地流露出了她的家庭能够为她提供的、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平台选择。这是一种无声的展示,一种基于现实条件的、自然而然的阶层差异的流露。伯克利分校,对于绝大多数韩国学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加州伯克利?那是很好的学校。机会很难得,出去开阔下眼界挺好的。”银珠点点头,语气真诚,表达了适当的赞许,但眼中并无羡慕或攀比之意,平静得像是在评论一件与己无关的寻常事。这种过于平静的反应,似乎让李胜美稍稍有些意外。她或许预期能看到银珠流露出一些诸如惊讶、羡慕、甚至是因差距而产生的些许局促或黯淡的表情,但银珠的反应完全在她的预料之外,那种由内而外的淡然,让她准备接受的某种隐性对比落空了。

短暂的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高大的书架投下阴影,将她们笼罩其中。两人之间隔着近十年的时光断层和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童年那点模糊的、仅限于邻里和欧妈关系的交情,早已被岁月冲刷得所剩无几,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共同谈论的话题。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尴尬。

“那……不打扰你看书了。”李胜美率先结束了这场短暂且略显苍白重逢的对话,她扬了扬自己手中那本内科医学着作,示意自己也有事要忙,“我先走了。”

“好,再见。”银珠微笑着道别,笑容依旧礼貌得体。

李胜美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然后转身,迈着依旧从容的步子离开。她的高跟鞋在安静得近乎凝滞的书架区敲出清晰而疏远的“笃笃”声,节奏稳定,背影挺直骄傲,很快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架尽头。

银珠站在原地,看着她消失的方向,过了几秒,才缓缓地、彻底地将那本《心脏电生理学高级教程》从书架上抽了出来,书入手沉甸甸的。心中并无太多波澜。这次偶遇,更像是一次对原身过去记忆碎片的验证和拼接。李胜美此人,对于穿越而来、目标明确的上官银珠而言,本质上只是一个有着一面之缘的、性格有些孤傲的陌生同学,是过去一段模糊岁月留下的淡薄影子。至于对方那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和无意中流露出的比较之心,在银珠看来,更是无关紧要的浮云。她的人生目标和内在价值体系,早已超越了这种基于出身和外在条件的浅层比较。她的战场在无影灯下,在浩瀚医典中,在对自己命运的绝对掌控里,而不在于这些细枝末节的人际比较。

然而,关于李胜美母亲——马松子阿嘎西的记忆,却让银珠心中泛起一丝真实的、久违的暖意。在原身那些匮乏关爱、时常被忽略的童年记忆里,马松子阿嘎西是除哈莫尼之外,少数几个曾给予过她真切善意和温暖的大人。那颗甜甜的糖果,那块小小的点心,那个温柔的抚摸,在灰暗的童年背景里,如同零星的火花,虽然微弱,却曾被幼小的银珠珍视。那位温柔的阿嘎西,现在还好吗?算起来,也应该有些年岁了。

抱着厚重的书回到靠窗的座位,银珠的思绪短暂地飘远了一些。她想起欧妈朴贞子偶尔在电话里抱怨家长里短时,似乎提起过马松子阿嘎西家的情况,好像说她丈夫生意越做越大,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搬离了原来的巷子,住进了更好的社区,女儿胜美也争气,考上了好大学云云。但具体细节,银珠从未认真关心过,那些话题通常随着欧妈的抱怨一起被她过滤掉了。

这次偶然的图书馆重逢,像一根细线,轻轻牵出了这段尘封的记忆。银珠决定,下次和家里通电话时,如果气氛尚可,或许可以顺势、看似不经意地问一下马松子阿嘎西的近况。这并非为了攀附或寻求什么,仅仅是出于对童年时那份难得善意的一丝怀念和基于礼貌的问候,是对过去那点微光的一种隔空回应。

她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眼前摊开的《心脏电生理学高级教程》上。复杂的心肌离子通道模型、心电图波形背后的生理意义,这些才是她当下需要攻克的核心。对于银珠而言,扎实的学识、精湛的医术和独立自主的未来,远比任何偶然的相遇或淡薄的故人情谊都来得重要和实在。李胜美,连同这次短暂的重逢,都只是她波澜壮阔、自主书写的人生画卷中,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点缀,如同窗外飘过的一片秋叶,不会留下任何深刻的痕迹。她的道路,依然清晰而坚定地向前延伸,指向她为自己设定的那个光明未来。

(第九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