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大学医学院校区庄重而肃穆,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教学楼交错,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和书香。穿梭其中的学生们,大多行色匆匆,脸上带着一种属于精英学府的自信与紧迫感。银珠在庞大的校园里问了几次路,才找到报到处。
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顺利而高效。工作人员确认了她的身份和录取信息,发放了学生证、课程表、图书馆借阅证等。当那张印着“汉城大学医学院”和“郑银珠”名字的学生证递到她手中时,一种沉甸甸的实感终于落定。
“同学,这是你的课程表和教材清单。医学院的课程非常紧张,建议你提前预习。”负责注册的老师语气平和,但眼神中带着一丝提醒。
银珠接过那厚厚一沓资料,粗略翻看了一下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每一门都代表着浩瀚的知识海洋。教材清单上的书名和价格也让她暗自咋舌,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好多书……好难的样子……』原身银珠的意识本能地感到一丝畏难。
“越是艰难,越有价值。”穿越者银珠的目光锐利,她已经嗅到了挑战的气息,也看到了隐藏在巨大压力之下的、通往顶尖医学殿堂的阶梯。
她没有在校园里过多停留,而是直奔图书馆。巨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她在医学类书籍区域驻足,看着书架上密密麻麻、厚重如砖头般的专业书籍,心中充满了敬畏,也燃起了强烈的斗志。这里,将是她未来数年奋战的主战场。
回到冠岳洞的小屋,银珠开始正式安顿。她将衣物整理好,简单打扫了卫生,去附近的市场购买了基本的食物和日用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独立生活的挑战是具体的,但对她而言,这种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远比在双门洞那个家里仰人鼻息要自在得多。
傍晚,她检查了楼下的信箱。除了几张广告传单,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封来自银行的通知信(确认租金已到账),以及一封略显意外、信封上字迹工整、寄件人署名“李米妮”的信。
李?银珠微微蹙眉,迅速在记忆中搜索。很快,她想起来了——是高中时那位沉默寡言但成绩优异、后来考入汉城大学经营系的学姐。毕业前,她曾通过老师牵线,向她请教过一些关于汉城大学生活的经验,当时只是泛泛而谈,并未深交。没想到她会主动来信。
她拆开信。信的内容很简洁,语气礼貌而克制。李在信中先是祝贺她顺利入学医学院,然后提到自己作为学姐,如果银珠在汉城遇到什么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比如找不到地方,或者对选课有疑问),可以随时到经营系找她,并附上了她所在的宿舍楼号和简单的联系方式。信的末尾,她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最近汉城几所大学的学生圈子里,似乎在流传一些关于寻找家教、翻译等兼职机会的小道消息,如果银珠有需要,她可以帮忙留意。
这封信来得恰到好处。它不像是一种热情的邀请,更像是一种基于同乡和学姐身份的、保持距离却又不失善意的关照。银珠立刻明白了其中的价值。李米妮提供的信息,正是她目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潜在的兼职机会,更是一个了解汉城大学内部信息、拓宽社交圈子的可能渠道。当然,她会保持谨慎,但也不会拒绝这种有益的连接。
『米妮学姐……人还挺好的。』原身银珠的意识泛起一丝感激。
“学姐确实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穿越者银珠冷静地分析,将信小心收好。李米妮的出现,像是一根提前埋下的线头,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能牵引出意想不到的机遇。
同时,她也想起了离家时明元那双含泪的眼睛。她拿出信纸,给阿爸郑汉采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知已平安抵达汉城,一切安好,并附上了汉城大学的通信地址。在信的末尾,她以不经意的口吻加了一句:“请转告东森,我给他的钢笔,希望他能用好。” 这既是对阿爸的报平安,也是对明元无声的鼓励和遥远的牵绊。
写完信,窗外已是华灯初上。汉城大学的夜晚,比双门洞喧嚣得多,霓虹闪烁,车流如河。银珠站在窗前,望着这片陌生的、庞大的、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都市夜景,心中没有惶恐,只有一片澄澈的平静和蓄势待发的力量。
双门洞已成为模糊的背景音,汉城大学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怀表在口袋里安静地走着,滴答,滴答,如同为她崭新的未来读秒。
(第六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