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番话,公孙瓚长嘆一声,悲愴作色,“男儿丈夫,诸事皆可不计较,唯有恩仇不可忘!”
他这番话,若是用来说与旁人听,看在他衣衫襤褸,不成人形,且言辞慷慨的份上,大概便会信了。
可刘备几人是何人
那是在幽州臥虎庄时与他公孙伯珪同吃同住,整日待在一起,不似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好友!
许多事,连公孙瓚他夫人都不清楚,但刘备几人可清楚的很。
刘备咳嗽一声,低声问道:“兄长,你西来一事,我阿父可知你是他的得意弟子,难道他就没什么表示”
知父莫若子,刘备最是了解刘弘,以刘弘对公孙瓚的看重,绝不会隨便放他西来。
这话一出,公孙瓚就知道,真相被识破了。
他左右环顾一圈,也压低嗓音,“刘师自然是知道的,也赞同我如此作为,还给我出谋划策了一番。”
说罢,他得意的指了指身上的破烂衣衫。
“这衣服还是刘师让师娘特意为我做的,最是易坏!”
至此,刘备几人彻底瞭然,也不再同情公孙瓚,反倒是觉得,许久不见,公孙瓚这傢伙的演技竟是有了质的飞跃。多半是刘师在臥虎庄中调教的好。
公孙瓚为何如此作为,其实並不难猜,无外乎是求名罢了。
东汉时,看似实行的是郡县制,实则还是二元君主制。即洛阳的天子是君主不假,可对郡中的属官而言,郡中的郡守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主君”。
如今公孙瓚遇到的问题就是,他的“郡守主君”犯事了,他需要做出选择。
选择无非就两个。
一个是不管不顾,依旧老老实实的当他的上计吏,这样的好处就是,有一条堪称光明的仕途之路。当然,之后也会面对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风险,可总体而言,还是安稳一些的。
另外一个,则是不离不弃,展现出他作为“人臣”的忠贞与坚守!
而在做出选择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要考虑,那就是此时的社会,极为看重“清白”二字。
这个“清白”所囊括的范围极广,基本包含了儒家所要求的一切美德。
显然,拋弃“主君”求功名,並不在这“清白”的范畴之內。
若是换了旁人,多半会选第一条路,毕竟,很少有人喜欢冒险。
但如今要做出选择的人是公孙瓚,他便只会选择第二条路!
他公孙伯珪,是个一生要强的男人!
他要用此事建立起自己的名声,如此才能士人之间扬名!
他要走的更远!
猜到他的意图后,刘备几人先后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算是为他鼓劲了。
受到鼓励,公孙瓚眼神愈发坚定。
他要將表演进行到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