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时已近深夜,一家人在黑暗的楼道里摸着黑上的楼。赵母刚换好鞋,就想起什么似的,从客厅抽屉里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字条:“对了文浩,今天李梅和张悦老师过来了,因为你不在,就留了这个给你。”
赵文浩接过字条,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面,展开来看。李梅的字迹清秀有力,一行行读下来,他的眼神渐渐柔和字里行间没有多余的客套,满是真诚的期许与赞许。最后那句“你是蒲公英的种子,风自有它的方向。带着这片土地的滋养,去更辽阔的天地舒展新绿。无论飘向何方,记得你的花期曾点亮过我的春天,你的朋友李梅。”像一股暖流漫过心头。
他将字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心里涌上一阵感慨。从前世这位老师就非常关心自己,从懵懂少年到逐渐找到方向,能遇到这样懂他、护他、盼他成长的良师,是何等幸运。
“她们还说什么了吗?”赵文浩抬头问母亲。
“就说老师没有保护好你,让你受了委屈,希望去了新学校照顾好自己。”赵母笑着说,“你这班主任和音乐老师是真疼你。”
赵文浩点点头,没再多说,只是心里暗暗记下这份情。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赵父赵母就已经起来忙碌了。赵母在客厅里整理着带给老家的东西,棉衣、糕点、给婆婆的护膝,一样样叠得整整齐齐;赵父则在洗漱,嘴里念叨着回老家要带哪些东西。
赵文浩洗漱完毕,换了身轻便的衣服,对父母道:“爸,妈,我先去莫师父那里拿药,拿到药我回来接着你们去农业市场。”
“行,路上小心。”赵父叮嘱道。那里有那么多茶叶和酒,你知道我喝不了酒的,你需要人情往来就拿去用!”
“知道了。”赵文浩笑了笑,转身从玄关拿起两个礼盒,正是昨晚蓝玲送的那瓶名酒和一盒特级龙井。他知道莫桂生性子倔,给自己抓药一定不会收钱,提着这些东西过去,就算是孝敬师父了,老人家或许能收下。
出门时,晨雾还未散尽,空气里带着初秋的凉意。赵文浩发动车子,缓缓驶出马路一侧,朝着莫桂生的胡同开去。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早点摊的炊烟袅袅升起,透着一股踏实的烟火气。他看着前方的路,心里清楚,今天的行程不只是送药、买树苗,更是朝着心里规划的那个“印象山”,又迈近了一步。
莫桂生的中药铺在老城区的一条巷子里,青石板路被晨露打湿,泛着温润的光。赵文浩刚走到巷口,就看见药铺那扇斑驳的木门虚掩着,院子里隐约传来碾药的“吱呀”声,看来莫老很早就起了。
他提着礼盒走进院子,青砖铺就的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墙角的药晒架上晾着几束干枯的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却不刺鼻的药香。莫桂生正坐在石桌旁碾药,戴着老花镜,手里的碾轮转得慢悠悠的,晨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平和。
“师父。”赵文浩轻唤了一声。
莫桂生抬起头,看到他手里的礼盒,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放下碾轮站起身,故作生气地说:“你这孩子,大清早的提这些东西来干嘛?咱们师徒俩,用得着来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