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三策攻城,血火周宁
晨光刺破薄雾,照亮了周宁城下森严的军阵,也照亮了城头守军惶恐不安的脸。赵高翔立马于中军大旗下,目光冷静地扫过城墙。他深知此战之艰,地形不利,唯有以正合,以硬碰硬,但即便是硬仗,也要打出自己的章法。
“开始吧。”他淡淡下令,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还是老三样!
第一样:箭雨诛心,攻心为上。
早已准备就绪的弓弩手方阵中,响起一声嘹亮的号令。并非齐射,而是一波接着一波,带着特殊使命的箭矢,腾空而起,划过弧线,如同飞蝗般落向城头和各处城门附近。
这些箭矢的箭头并非致命的锋镝,而是绑着浸过桐油、不易撕裂的厚纸。纸上,是军中书吏连夜赶写的文告。
有的直指民族大义:“告周宁军民书:华夏衣冠,岂容腥膻?尔等皆汉家儿郎,何故为虎作伥?死后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于九泉?”
有的揭露苏见乐恶行:“苏见乐,三姓家奴,残害同胞,献妾求荣,人神共愤!尔等甘为其鹰犬,与畜生何异?”
有的宣扬政策:“靖朔侯令:阵前倒戈者,有功!擒杀苏逆者,重赏!弃暗投明者,不咎!负隅顽抗者,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这些纸箭虽不杀人,却字字诛心。城头一些汉军士兵捡起箭书,看着上面的文字,脸色变幻,眼神躲闪,士气在无声无息中悄然瓦解。更有甚者,将目光偷偷投向正在城楼上气急败坏呵斥部下、命令收缴箭书的苏见乐,眼神中充满了鄙夷和怨恨。
第二样:惑敌乱阵,疑云密布。
紧接着,又是一批特制的鸣镝(响箭)射上城头。这些响箭发出的尖啸声各不相同,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韵律。与此同时,城下一些嗓门洪亮的士兵,在李猛的授意下,用刀盾敲击着节奏,对着城头发出含义模糊的呼喊:
“三更天!举火为号!”
“东门!记住是东门!”
“子时已过,为何还不动手?!”
“约定时辰快到,速速准备!”
这些没头没尾的暗语和催促,如同投入滚油中的水滴,瞬间在城头守军中炸开了锅。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他们……他们在跟谁说话?”
“难道城里早有内应?”
“是谁?是谁要开城门?”
“东门?是我们要守的东门吗?”
苏见乐又惊又怒,嘶吼道:“不许听!那是敌人的诡计!谁敢动摇,立斩!”他派出手下亲信和八旗监军四处弹压,看到任何交头接耳的士兵就鞭打呵斥,甚至当场砍翻了两个因惊恐而四处张望的士卒。这种高压手段暂时遏制了骚动,却也让猜疑和恐惧如同毒藤,更深地缠绕在每一个守军心头,他们看身边的同伴,眼神都带上了审视与不信任。守军的指挥体系,在无形中已经开始紊乱。
第三样:雷霆一击,三面猛攻。
心理攻势达到顶点,城头守军已然人心惶惶之际,赵高翔眼中寒光一闪,手中令旗猛然挥下!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