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136章 痛定思痛:该上科技与狠活了

第136章 痛定思痛:该上科技与狠活了(2 / 2)

张鼐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兴奋地低声道:“侯爷是想……”

“不错!”赵高翔打断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李绣不是仗着城墙坚固,火炮犀利吗?我偏要从他脚下入手!南方冬日土地虽未上冻,但挖掘亦非易事,需小心谨慎,绝不可走漏风声!”

“末将明白!定不负侯爷重托!”张鼐重重抱拳,领命而去。

“要几日能完成挖掘?”赵高翔问

“侯爷放心。不出半个月能完成。”

“半个月是进城的日子,你这边要做的是提前。三队人马轮番不停、不行了就四队人马”,我们要快马加鞭。李猛将军还在堵着建瓯来的援军呢!”

“末将知道了,侯爷放心”张鼐一抱拳,

帐外,寒风依旧,但一种新的希望和更加沉稳的力量,开始在明军大营中悄然滋生。撤退的表象之下,一场指向浦城根基的致命攻势,已经悄然展开。

朱大典办事效率极高,不到半日,便带着几名脸上带着烟火色、手指粗糙的老工匠,以及十几桶火药、各种规格的铁钉、碎瓷片、麻绳、厚油纸、引线等物来到了实验场。

实验场设在了远离主营的一处偏僻山坳里,周围由赵高翔的亲兵层层把守,闲杂人等严禁靠近。寒风卷过枯草,更添了几分肃杀与隐秘。

“侯爷,人和东西都带来了。”朱大典指着那几位有些局促的工匠,“这几位都是跟了老夫多年的老人,手艺可靠,嘴巴也严。”

赵高翔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那些黑乎乎的火药上。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个“文科生”要指导专业人士,必须抓住核心。

“朱老将军,诸位师傅,”赵高翔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今日我们要做的,并非改进火炮,而是要造一种新的东西。此物不需炮管发射,可由兵士携带至敌城墙下或塞入孔洞,靠自身爆炸来摧毁城防、杀伤敌军。”

工匠们面面相觑,眼中既有好奇也有一丝怀疑。他们习惯了将火药填入炮膛或制成火箭,这种用法闻所未闻。

赵高翔知道空谈无用,他拿起一张厚油纸,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关键就在于‘密闭’和‘冲击’!你们看,寻常爆竹,为何声音响?因为它被紧紧卷在纸里,火药瞬间燃烧的气无处可去,只能炸开纸张,发出巨响。”

他拿起一包用油纸和麻绳紧紧捆扎好的标准火药包(通常用于火炮发射的药包)。“如果我们把这个药包做得更坚固,让它更难被炸开,同时在里面混入这些铁钉碎瓷……”

他抓起一把铁钉,撒入一个空桶,发出叮当的声响。“当火药在这样一个坚固的密闭空间里瞬间燃烧,产生的巨量气和火会疯狂地想冲出来,但外壳一时又冲不破,这股力量就会变得极其巨大!直到最终,‘轰’的一声,连外壳带里面的东西一起炸开!这些铁钉碎瓷,就会像炮子一样四处飞射,威力惊人!”

一个年纪稍长的工匠,姓胡,是这群人的头儿,他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迟疑道:“侯爷……您说的这个理,小的们大概明白了。只是……这外壳要用何物?既要够结实能顶住一时,又要能被最终炸开。薄了不行,瞬间就破,威力不足;厚了……万一炸不开,或者需要太多火药,兵士也背不动啊。”

“问得好!”赵高翔赞许地看了胡工匠一眼,“这正是我们要试验的!我们可以先用多层油纸、厚布浸湿再晾干增加韧性,外面再用麻绳紧紧捆扎,试试效果。也可以尝试用小木桶,但要注意重量。引线也至关重要,必须计算好燃烧时间,让弟兄们有足够时间撤离。”

他看向朱大典:“老将军,您是行家,觉得此思路可行否?”

朱大典眼中精光闪动,捋着胡须:“侯爷此想,堪称奇思!原理上确有可能!以往我们只注重火药的推送之力(抛射弹丸),却未曾想将其破坏之力集中于方寸之间瞬间释放!老夫以为,可以一试!先从小的试起,逐步加大药量和改进外壳。”

“好!”赵高翔一拍手,“那就劳烦朱老将军和诸位师傅,就按照这个方向,立刻着手试制!先做几个小号的,选好引线,我们找个安全处试爆!记住,安全第一,尤其是引线长度,宁长勿短!”

在赵高翔指明了方向和原理后,朱大典和工匠们立刻忙碌起来。他们根据经验,开始讨论用何种材料组合能达到最佳的“延迟破碎”效果,如何均匀混入增加杀伤的预置破片,如何确保引线既防潮又燃烧稳定。

赵高翔没有再插手具体操作,他知道细节调整远非自己所长。但他提出的“密闭冲击”核心原理,就像一把钥匙,为这些能工巧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站在不远处,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和那些危险的黑火药,心中默默期盼,这跨越时代认知的“炸药包”,能成为叩开浦城坚城的最后一把重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