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126章 棋局新变 有人血战疆场、有人内斗与墙内

第126章 棋局新变 有人血战疆场、有人内斗与墙内(2 / 2)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冬日的寒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当这纷乱的情报最终汇总到赵高翔的案头时,他久久无言。

“内斗亡国,千古至理!”陈子龙痛心疾首,“广东二帝并立,不思合力御侮,反自相残杀,终为清虏所乘!绍武虽失于刚愎,然永历闻风而遁,弃宗庙百姓于不顾,何其怯也!如此朝廷,焉能指望其匡复天下?”

赵高翔推开窗,任凭冷风灌入,仿佛要吹散胸中的郁垒。南明政权的腐朽与无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他的想象底线。这不仅仅是两个政权的覆灭,更是抗清大势的一次沉重挫折。清军李成栋部拿下广东,实力必将大增,而且打通了南下的通道,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兵锋,或将指向广西,乃至更广阔的西南。博洛在闽浙的压力,或许会因广东的平定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可能获得来自南面的增援。

整个天下的棋局,因广东剧变,骤然变得更加严峻。

而在福宁州靖海侯府,黄蜚与王柱同样收到了两份军报——一是赵高翔在周宁受阻、于政和转入守势;

另一份,便是广东绍武覆灭、永历西逃的噩耗。

“杜尔德这老小子,把去路堵得死死的!”王柱一拳砸在海图上,震得茶杯晃动。他性格如火,眼见侯爷近在咫尺却被重兵所阻,心中焦灼万分。而广东的坏消息,更让他感到形势急迫。

黄蜚须发皆白,神色却异常平静。他久经沙场,深谙“围魏救赵”与“水无常形”的道理。“王将军,急躁无用。杜尔德主力被侯爷吸引在政和、周宁一线,其沿海防备必然相对空虚。广东骤变,天下震动,清廷重心或将南移,此正是我等奋力一搏,为侯爷分忧,也为抗清大局开辟新局之时!”

“老将军的意思是?”

“他打他的,我打我的。”黄蜚手指用力划过海图,从福宁沿海向北,指向浙南,“水师是我们的长处,何必非要在陆地上与他的骑兵争锋?既然周宁陆路不通,广东又生大变,我们更需在浙南打开局面,牵制博洛,让他首尾难顾!”

战略既定,行动迅捷如雷。

王柱与沈自駉立即集结福宁、温州水师主力,大小战船数百艘,满载精锐士卒,避开清军重兵布防的闽北沿海,乘风破浪,沿海岸线向北疾进。水师过福安,入泰顺,利用错综复杂的海岸线和岛屿掩护,迅速切入清军防御相对薄弱的浙江南部海域。

几乎同时,在温州,王之仁、周瑞、周鹤芝等原鲁监国系将领,率领本部熟悉浙南山地作战的兵马,自温州北上,水陆并进,相互策应。

他们的目标直指青田、文成一带。这一区域山岭纵横,清军控制力本就不强,在黄蜚、王柱水师声威和王之仁部锐意进取的打击下,当地残余的清军及摇摆的地方武装纷纷瓦解或归附。

此举如同一下精准的斜刺,完全出乎博洛和杜尔德的预料。他们专注于闽北的攻防,加之广东胜局初定正待消化,却没想到赵高翔麾下的浙南集团,竟敢在此时大举北上,开辟新战场。

短短时间内,浙南形势大变。王柱的水师巡弋于浙商沿海,王之仁的兵锋威胁处州(今丽水),原本被清军视为后方的浙南地区烽烟再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大胆的机动,王柱、黄蜚控制的浙南沿海区域,与赵高翔掌握的闽北邵武、南平,虽然未能直接陆地相连,却通过海路和浙南山区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呼应,从东面、北面两个方向,对盘踞在福州、周宁、政和一线的清军主力,构成了隐隐的夹击之势。

一条无形的弧线,将闽北与浙南连成了一片。博洛意图集中兵力先灭赵高翔陆师主力的战略,因王柱、黄蜚这步跳出圈外的妙手,以及广东剧变带来的连锁反应,陡然增加了巨大的变数。

战争的棋盘上,攻守之势,正在超越闽浙一隅,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悄然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