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39章 整编安众固根基 未雨绸缪定方向

第39章 整编安众固根基 未雨绸缪定方向(2 / 2)

各项指令清晰明确,众人领命而去,迅速投入繁忙的安置工作之中。赵高翔独自留在帐中,摊开地图和名册,就着昏黄的油灯,开始仔细盘算家底。

如今兵马汇合,实力暴增,但具体情形,需心中有数。他提笔默默计算:

翁之琪、王柱留守经营,原有两千骨干,又招募新兵约三千,剔除老弱,可得战兵约四千五百人。

张应祥、李猛带去援军两千,历经太湖、嘉定战斗,折损约四百,带回一千六百精锐。

救出之黄蜚残部约三百,吴志葵残部约二百,陈子龙所属约二百,吴易、孙兆奎、沈氏兄弟所率“白头军”精锐约六百。

嘉定吴之蕃率来约三千(其中部分需甄别整顿)。

合计新得兵力约五千九百人。

再加上自己从福州带来的千余本部人马。

总兵力,已赫然突破一万一千人大关!这还不算大量的辅兵、工匠及随军家眷。

船只方面,翁之琪、王柱在此亦征集打造了一些,加上张应祥带回的七十余艘,总数已近百艘,虽大小不一,优劣不齐,但已是一支可观的水上力量。

“一万一千战兵,近百艘船……”赵高翔看着纸上的数字,心中亦不免有些激荡。这已是一股足以影响一方局势的力量了!然而,欣喜之余,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上万人的吃喝拉撒、粮饷军械、训练管理,绝非易事。如何将这支成分复杂、来源各异的部队真正熔炼成一炉,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是摆在他面前最紧迫的课题。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实力越强,责任越大,一步踏错,亦可能万劫不复。

次日一早,赵高翔便请来王秀楚,郑重吩咐道:“王先生,昨夜安置事宜辛苦。然还有一事,需即刻办理。”

“将军请讲。”

“黄蜚老将军、陈子龙先生、吴易将军、孙兆奎将军、沈氏兄弟、吴之蕃义士,以及所有新来将士,皆乃忠肝义胆、于国有功之人!其忠勇事迹,岂能掩没于草莽?我意,请先生立刻草拟奏章,将诸位义士之功,详细呈报隆武陛下!为我大明忠良请功求赏!此举,一则为彰其忠义,激励天下人心;二则,亦是替诸位正名,使我等汇聚于此,更是名正言顺,出于朝廷旌表忠义之公心!”

王秀楚闻言,深以为然:“将军所虑极是!此乃堂堂正正之阳谋,既可安新来将士之心,亦可彰显将军公心为国,更可借此向朝廷表明我等实力与忠诚,一举数得!老夫即刻去办,必以如椽巨笔,将诸义士之壮烈、将军之公义,上达天听!”

“有劳先生!”赵高翔点头。他深知,这份奏章至关重要。一方面,隆武朝廷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对于突然涌现出如此多“忠臣良将”,大概率会不吝封赏,以示恩宠,这就能顺利地将黄蜚、陈子龙等人纳入朝廷体制,获得正式名分,减少内部整合的阻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向隆武帝展示肌肉的机会,让他更加重视自己这支远在浙闽边境的力量。

然而,在谋划如何利用朝廷封赏的同时,赵高翔内心却有着更深层的考量。他踱步至帐外,望着远处忙碌的营寨和波光粼粼的海面,心中暗忖:‘朝廷的封赏自然要争,但人才,绝不能轻易放走。黄蜚老将军,威望素着,乃军中之胆;陈子龙先生,名满天下,士林之望;吴易、孙兆奎等人,皆是独当一面的义军领袖,实战经验丰富……这些人若被朝廷一纸调令召往福州,置于郑芝龙眼皮底下或派往无关紧要之地,岂不是自断臂膀?必须设法将他们留在身边!’

他仔细分析:黄蜚重伤未愈,年事已高,且有照料黄得功家小的情谊在,朝廷大概率会予以高爵厚禄以示优抚,但实际军职或许不会即刻授予,正好可以“需静养”为由留在营中。吴志葵新败,心气已沮,且能力平平,朝廷未必看重。陈子龙虽名望高,但更似文士谋臣,而非方面大将,且与自己有旧,或可运作使其被委任为“提督府参议”之类的职务,留在幕中。至于吴易、孙兆奎、沈氏兄弟、吴之蕃等人,名位本就不高,其功绩又是在自己派兵接应下所立,朝廷大概率会尊重自己这个“浙江提督”的意见,将其部众仍归自己节制,只需为他们个人请得游击、守备等职衔即可。

‘对,如此甚好。’赵高翔心中渐渐有了定计,‘上报功绩要夸张,但具体人事安排,必须掌握主动。核心一条:兵马不能散,人才不能走!’ 他需要的是这些人的才能和他们的部队,而不是让他们去福州做空头官爵。乱世之中,实实在在的兵马和地盘,远比虚名重要。

想通了这一点,赵高翔心中豁然开朗。他转身回到帐中,开始构思下一步的整军计划。眼前这支万人大军,犹如一块璞玉,需他精心雕琢,方能成器。而外部,虽有隆武帝的名分大义可借,但真正的艰难险阻,远未开始。

海风带着咸腥气息吹入帐中,卷动着案上的纸页。赵高翔的目光变得愈发坚定锐利。根基已初步夯实,接下来,便是要在这大明王朝的东南一隅,刮起一股属于自己的铁血风暴!见初步统一了思想,赵高翔心中稍定。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将这来源复杂、心思各异的近万人马真正熔炼成一炉铁水,锻造出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但他的目光已然越过厅堂,望向北方。根基已初步夯实,接下来,便是要让这把利剑,饮血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