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时分。李猛来问,怎样搬运粮草。赵高翔看向王柱、翁子琪,大家都哈哈大笑。人都进来了,还搬运什么粮草。住在这里也挺香。
一边派人安排人张贴安民告示。表示秋毫无犯
大明钦命征讨使·谕安民告示
照得天命更革,王师吊民。今奉旨征讨,廓清寰宇,特统大军,收复故土。尔等皆吾赤子,岂忍遽加锋镝?兹谕军民人等知悉:
一、我军志在匡扶社稷,止诛首恶从逆者,凡士农工商各安本业,勿得惊惶避窜。
二、市肆照常贸易,米盐薪烛不得闭粜,官府仓廪籍册俱封存候核,民间寸草不得妄取。
三、士卒有擅入民宅、夺财掠物、淫辱妇女者,许百姓缚送辕门,立按军法枭示。各级将佐纵兵扰民者同罪。
四、耆老里正须沿街设香案迎师,具报匪类潜伏及积年冤屈事,不得挟嫌诬告。
五、官吏愿效力者,具名履历投谒军门,当量才叙用;抗拒王师者焚宅戮族。
王师过处秋毫无犯,市肆不惊,耕桑不改,凡我黎庶但备箪食壶浆,自保身家无忧。倘有匪类造谣煽惑,立地正法。各宜凛遵毋违!
弘光元年六月二十日
参将赵
颁谕苏州府闾门
第二天一张张告示贴满整个苏州城。
令人称奇的事:各个告示旁边还有一个小告示。:
大明赵高翔将军告苏州城的父老乡亲书:
俺叫赵高翔,原是大明扬州镇的军官!今日带兵进城,不为别的,专杀鞑子,收复咱汉家江山!
俺的队伍,秋毫无犯!绝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绝不扰害一个良民!俺们只抓那些投降鞑子的软骨头官,只收鞑子衙门里的粮仓银库。以前咋过日子,现在还咋过,把心放肚子里!
俺知道,苏州地灵人杰,读书人、能干人多的是!有念着大明、有骨气、有本事的士绅老爷、英雄好汉,俺这儿虚位以待!只要你来,真心给大明出力,俺老赵绝不亏待!高官?厚禄?都好说!咱一起干番事业,把鞑子赶出去!
从今日起,苏州城内外,所有商铺、摊贩、作坊,通通免税!以前欠的税,也一笔勾销!大家放心做生意,把市面搞得红红火火,咱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才有劲头打鞑子!
俺们需要各种手艺人!铁匠、木匠、皮匠、郎中、会造火器、会修城池的…不管你会啥,只要你有手艺,欢迎来投军!俺这儿管吃管住发饷银,你的手艺就是杀敌的利器,是复国的本钱!
最后说个要紧事!鞑子的大军,马上就要扑过来!可靠消息,他们来了不光抢地杀人,还要逼咱每个汉人剃发,留那丑死人的金钱鼠尾辫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刨咱的根,辱咱的祖宗!俺赵高翔誓死不忘这血海深仇,头可断,发绝不可剃!是带把的汉子,就跟俺一起,守住苏州,跟鞑子拼了!
总之,俺老赵来了,就是要保境安民,抗虏复明!望各位乡亲明辨是非,共渡难关!
大明参将 赵高翔
(硕大的“赵”字关防钤印)
在各个地方开始写
《剃头歌》
“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头颅可断发不可除,汉家衣冠岂容改?”
赵高翔太知道宣传的重要性了,很多时候,老百姓都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只知道混乱,很多消息也是道听途说,消息真假参半。不好好的给苏州人民讲讲道理还行,难道还想北京城那样,吴三桂带领清军都到北京城下了,城里的官绅士卒还以为是吴三桂打跑了李自成,迎接朱家皇帝回北京了呢。
有些话是给氏族乡绅说的 ,有些话是给老百姓说的。
至于歌谣,先占领舆论高地。自己先写出来 以后肯定能火,版权归我,唱着歌的时候能时时刻刻想起来我赵参将!
另外派王秀楚出面安抚士绅,张应祥带兵巡城,迅速稳定了秩序。
胜利的狂喜瞬间席卷了全军! 从扬州溃围后的颠沛流离,一路上的风餐露宿、担惊受怕,时刻面临着清军追剿和饥饿威胁,到如今,他们竟然奇迹般地夺取了苏州这样一座富庶雄伟的府城!
许多老兵看着坚固的城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不再是无处可去的流寇,而是拥有了一座可以据守的城池!这意味着温暖的营房、热腾腾的饭菜、相对的安全,更意味着一个真正可以称之为“根基”的地方。欢声笑语在队伍中蔓延,连日的疲惫似乎都被这巨大的喜悦冲散了。李猛更是兴奋地哇哇大叫,搂着身边的弟兄语无伦次。就连一向沉静的翁之琪和张应祥,看着眼前这座巨城,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希望的神情。
赵高翔同样心潮澎湃,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立即颁布安民告示,斩杀趁乱劫掠者,由王秀楚出面安抚士绅,开仓赈济部分贫民。张应祥带兵巡城,迅速稳定了秩序。收拢降兵,尽快打散分到各个队伍中去。
尽快........
尽快...........
赵高翔知道鞑子大军马上就到,那时候自己手下这些兵卒,肯定抵抗不了的。
站在苏州巍峨的城头上,眺望着繁华的街巷和远处的田野,赵高翔深吸一口气。夺取此城,钱粮危机顿解,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和声望。然而,他深知此举如同捅了马蜂窝,清廷的反扑必将如暴风骤雨般袭来。
下一步,是固守?是转移?还是以此为基础,干预那即将在嘉定上演的惨剧?赵高翔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
(第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