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9章 兵卒整编为眼前,小将求官谋长远

第9章 兵卒整编为眼前,小将求官谋长远(2 / 2)

然而,在他内心的最深处,冷静甚至冷酷的思绪却在飞速运转。他知道,仅仅靠热血和愤怒,无法改变历史的巨轮。

欢呼吧,愤怒吧…但这远远不够。左梦庚二十万大军说降就降,马士英、阮大铖之流还在争权夺利,南京城里那位皇帝…呵,恐怕已经准备跑路了。黄得功是条汉子,可他…

他很快就要被自己人从背后捅刀子,弘光皇帝也会被俘! 这一切,我知道,可我无法说出口。

绝望吗?确实绝望。但正因为知道结局,才更不能坐以待毙!我必须在这艘大船彻底沉没前,尽可能多地抓住救生艇,甚至…自己造一艘小船!

激情的宣讲结束后,有人抓紧做饭,也是少的可怜的稀粥。赵高翔将王秀楚和几位核心哨官召入临时充作指挥所的破败土地庙中。

“诸位,”赵高翔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我军新立,虽有士气,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力不聚则事难成。如今朝廷…唉,消息隔绝。但我等在此抗虏,岂能如同草寇一般?”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千总何意。

王秀楚若有所思:“千总之意是…”

赵高翔目光灼灼地看着王秀楚:“先生,您是史督师幕僚,天下皆知。如今督师殉国,扬州陷落,此等惊天噩耗,必须尽快禀报朝廷,禀报陛下!同时,我等在此收拢溃兵,矢志抗虏,亦需向朝廷请命,以求正名!如此,方能号令四方,汇聚义师!”

王秀楚闻言,心中顿时翻腾起来。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千总,不过二十出头,原是徐州一伍长,因战功升至把头,扬州城破时不过统领百余人。但就是这个人,在绝境中不仅自己活了下来,还收拢了如此多的溃兵,整顿得有模有样。如今更是思虑深远,想到要借朝廷正名来图谋发展。自己只是指点下千总的好处,这个个冒牌千总竟然能举一反三。把大旗拉的更大。

此子虽出身行伍,言语粗粝,却确有非凡之能!既有收拢人心、临阵决断之勇,又有审时度势、谋求长远之智。自己最大的心愿本是追随史督师抗虏报国,如今督师殉国,若能辅佐此人,延续抗清大业,或许…或许也能告慰督师在天之灵,不负平生所学。自己追随史公的理想,或许能在此人身上得以延续?

想到此处,王秀楚心中豁然开朗,原有的那点文人矜持和疑虑消散大半。他立刻道:“千总思虑周全,王某佩服!名不正则言不顺,确需朝廷正式委任,方能凝聚天下义士之心!只是,如今该向何处寻朝廷?陛下圣驾又在何方?”

“芜湖!”赵高翔斩钉截铁道,“听闻黄得功黄帅正护驾前往芜湖!陛下必在芜湖!此去虽路途艰险,但事关重大,必须一试!”

他目光转向一旁忠诚稳重的王柱:“王柱!”

“卑职在!”王柱立刻挺身上前。

“我给你挑选两名精悍的弟兄,配最好的三匹马!你持王先生以史督师幕僚身份亲手所写的书信,星夜兼程,赶往芜湖!书信内容有二:其一,泣血奏报扬州失陷、史督师殉国之详情;其二,禀明我赵高翔虽官微职小(原扬州守备楼挺麾下把头),然幸得不死,现已收拢江北溃兵千余,重整旗鼓,正日夜兼程,欲前往芜湖护驾!恳请朝廷予以正式委任,以便更好统率将士,为国杀敌!”

“护驾”二字,赵高翔说得格外重。这既是一个无比正当的理由,也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筹码——在皇帝落难之时,一支主动前来护驾的军队,无论如何都会受到重视。

王秀楚深吸一口气,知道此事关乎全局,立刻道:“我即刻修书!必将此间情形、千总之忠勇及收拢兵卒之事实,详陈于陛下与黄帅之前!”

赵高翔又对王柱细细叮嘱:“记住,你的任务重中之重!一路之上,避开大队人马,快马加鞭!见到陛下或黄帅,务必恭敬,呈上书信!若…若朝廷已有变故,或寻不见圣驾,便设法找到黄帅军中,将书信交予他!告诉他,我赵高翔,愿听黄帅调遣,共抗国虏!”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他希望王柱能赶在芜湖兵变、黄得功殉国之前抵达。若能因此提醒黄得功一二,改变历史,那是万幸;若不能,至少这份“求官”的书信和“护驾”的姿态,能在黄得功部乃至后续的南明残余势力中,为自己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和合法性!这远比多打一两次胜仗更重要。

“千总放心!王柱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一定把信送到!”王柱单膝跪地,郑重领命。他深知此行事关千总和大伙的前程,更是赵哥对他莫大的信任。

“另外这一封信,只能当面给黄帅。万不能有失!”赵高翔嘱咐到。

赵高翔知道黄帅麾下大将马得功和天雄有反叛事迹,特意提醒黄得功。说是收到左良玉麾下将士的交代,他们在劝降他们二人。建议其要小心二人。至于有没有用。只能全靠天意了。至于会不会是“疏不间亲”万分危机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看着王柱挑选人手、准备马匹的背影,赵高翔目光深邃。

望着台下这群刚刚经历整编、眼神各异的士兵,他的思绪有一瞬间的飘远。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与穿越而来的现代灵魂记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此刻复杂的认知。

(原主记忆)他本是徐州一个普通军户子弟,家中有一兄一妹,父母早亡,兄妹三人相依为命。官府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世道越来越乱,一会儿要打“闯贼”,一会儿要防“鞑子”,官军来了比土匪还凶。哥哥被强征入役,一去不回,生死不明;妹妹也在一次兵灾混乱中失散,至今杳无音信。活不下去了,只好自己也咬了牙,投身行伍,至少能有口饭吃。因为身手还算利落,为人也讲义气,从小卒子慢慢升到了**伍长**,手下管着王柱、李狗儿等十几个弟兄。

鞑子入寇,一路败退,家乡沦陷,他带着剩下的几个弟兄如同丧家之犬,一路南逃。好不容易到了扬州,被当时的参将楼挺收编。楼参将看他是个带兵的材料,提拔他做了把头,麾下有一百多号人,负责坚守扬州南门一段城墙。原以为能在此地站稳脚跟,或许还能打探到兄妹的消息,谁知……扬州十日,地狱降临。楼参将巷战殉国,他带着残存的弟兄拼死杀出重围……这世道,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不断吞噬着一切,普通人想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

(穿越者记忆)其实原主,在奋战中已经死去了。巨大的被红衣大炮击落的落石砸在身上,早就一命呜呼。只是巧合被同名同姓的另一个灵魂的记忆融合。该灵魂则来自数百年后。他是一个历史系大三的学生,对军事兵器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还辅修了管理和心理学。家里父母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从小耳濡目染,对如何管理人、如何激励团队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理解。他更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书本上那段“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痛历史,曾让他无数次拍案而起,愤懑难平。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天亲身来到这个时代,成为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一个挣扎求生的底层军官。

两种记忆融合,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撕裂,也带来了一种奇特的清醒。他深知这个时代的黑暗与绝望,也明白历史的大致走向。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迫切地想要做点什么。原主的记忆让他能理解这些士兵的恐惧与渴望,能用地道的黑话和方式与他们沟通;而穿越者的知识则给了他超越时代的视野和手段,无论是组织管理、宣传鼓动,还是对大局的判断。

乱世之中,刀把子要硬,笔杆子和名分,同样也不能软啊。 他这一个小小的把头,凭借着超越时代的认知和一点点运气,挣扎求生至今,如今竟也开始尝试着去下这乱世的政治棋局。前路漫漫,凶险未卜,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握紧手中一切筹码,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