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主张开放海禁与海外通商,增加国库收入。而几位老臣则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坚决反对。
双方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
“父皇,前朝太祖年间亦曾短暂开海,不过三年国库税收便增三成。史书有载,此举利远大于弊!”太子据理力争。
一位老臣立刻反驳:“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太祖实录》中同样记载,正是因为开了海禁才引得倭寇流窜,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最终不得不重申禁令!”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苏念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将两卷书册轻轻地放在了皇帝和太子的手边。
一卷是《前朝户部税考》,另一卷是《沿海地方县志》。
太子疑惑地翻开,只见苏念已经用朱笔在两本书册的关键部分做下了清晰的标记。
《税考》中,详细记录了开海那三年,不仅中央国库收入大增,沿海各州府的商税同样涨势喜人。而《县志》里,则记载了当时所谓的倭寇之乱,其实大部分都是由本地活不下去的渔民和破产商人,伪装而成的假倭。
两份史料一对照,真相不言而喻。所谓的倭寇为祸,不过是当时的地方官员为了掩盖自己治理不力,激起民变的借口罢了。
整个御书房内瞬间鸦雀无声。
那几位反对的老臣面红耳赤,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皇帝看着手中的书册,又看了一眼面色平静的苏念,眼神变得无比复杂。他很清楚,苏念此举已经越过了不许议政的界限。但她做得又如此巧妙,让人根本抓不住任何把柄。
太子李宸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看向苏念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那里面除了欣赏,更多了一丝引为知己的激动。
与此同时,长乐宫深处的某个小院里则是一片愁云惨雾。
刘清清被苏念圈禁了起来,每日好吃好喝地供着,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她把脑子里所有记得的未来知识,无论大小,全部写下来。
这对她来说,简直是世上最痛苦的折磨。
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写下的那些东西,比如水泥配方玻璃制法,被苏念整理成册送出宫去。然后,她就能从看守的宫女太监口中,听到那些让她心惊胆战的消息。
“听说了吗?工部试制出一种叫水泥的东西,坚固无比,陛下龙颜大悦,下令用此物加固边防长城呢!”
“还有那个叫玻璃的,透亮得跟水晶似的,陛下赏了苏女官一对玻璃瓶,现在各宫娘娘都羡慕得不行。”
她终于痛苦地意识到,她所以为的天机,在苏念手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功绩,变成了通往权力巅峰的阶梯。
而她,这个所谓的穿越者,不过是一个被榨干价值的工具人。
她更痛苦的是听到关于苏念在御书房里的事。
刘清清终于终于迟钝地明白了。
苏念的风花雪月,她“战场,从来就不在御花园的六角亭,不在她幻想中的江湖侠侣身上。
御书房里那堆积如山的奏折,朝堂上那些波诡云谲的交锋,智识共鸣的欣赏……那才是苏念真正渴望的东西!
她的世界观被颠覆得支离破碎。
她哭喊挣扎着对看守的宫女说:“这不是真的!她应该渴望自由!她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宫女像看疯子一样看着她,摇了摇头,怜悯地叹了口气:“真是个可怜的疯丫头。”
这天,靖王李洵大破边境来犯的犬戎,凯旋归朝。皇帝大喜,在宫中设下盛大的庆功宴。
被圈禁的刘清清从看守的太监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她死寂的眼中突然重新燃起了一丝疯狂的希望。
靖王回来了!
她心心念念的白月光男主回来了!
也许只要他们见了面,一切就还有转机!剧情一定还会回到正轨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