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教授翻完资料,手指在纸页上轻轻一点,语气带着几分笃定:
“根据你们提供的土壤和气候数据,我们试验田里的‘环球核优 3 号’改良品种,应该很适合黑石县。
这个品种抗逆性极强,既耐旱又耐贫瘠,从温带到半山区的气候都能适应;
而且坚果壳特别薄,大概只有 1 毫米,出仁率能稳定在 60% 左右,果仁颜色是浅金黄色,口感和油脂含量都属上乘,品质很稳定。”
叶怀民眼睛一亮 —— 这些特性简直是为黑石县的山地量身定做的,立刻追问:
“赖教授,这个品种真的能适配我们县的种植条件?我们能现在去试验田看看实果吗?”
“当然可以。” 赖教授站起身,语气里带着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豪,
“这个品种我们前后改良了十几年,光模拟不同地域生长环境的试验就做了很多次,才最终定型,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跟着赖教授走进试验田,看着挂满枝头的核桃 —— 外壳光洁饱满,轻轻一捏就能打开,露出饱满的浅黄果仁,
叶怀民心里彻底有了底,当即说道:“赖教授,不用再看了,我们黑石县就定这个品种!”
赖教授却先摆了摆手,语气变得严谨:“我得先把丑话说在前面 —— 试验田是模拟了多种环境的理想条件,
这个品种目前还没进行过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虽然我们做过很多预判,但实际推广中可能会遇到些小问题,
比如局部地块的适应性差异。按我的建议,最好先小范围嫁接试种,等观察一两个生长周期、确认没问题了,再大规模推广。”
叶怀民皱了皱眉,追问:“那这种风险大概有多大?”
“风险很小,我只是基于科学严谨性提个醒,毕竟品种推广不能百分百打包票。”
赖教授笑了笑,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做阑尾炎手术,虽然是小手术,但医院也得让家属签字,
不是说一定会出问题,而是必须把所有可能性说清楚,最终决定权在你们手里。”
听到 “风险很小”,叶怀民松了口气 —— 黑石县的农民盼着改良品种已经很久了,根本等不起试种的时间,
当即表态:“赖教授,我们还是决定直接大规模嫁接。您跟我们说说,接下来该怎么操作?”
“你们愿意大规模推广,我们也高兴,这正好能收集更多实地数据。” 赖教授立刻应道,
“我们可以提供优质种子,你们先找块地势、土壤条件具代表性的地块,培育嫁接用的砧木苗,
等砧木长到一年苗龄,就可以进行嫁接了,整个周期大概需要一年半。”
“我回去就安排人落实育苗的事!” 叶怀民紧接着说,“到时候嫁接和后续管理阶段,您方便的话,能不能去黑石县给我们做次技术指导?”
“没问题。” 赖教授爽快答应,“就算我临时有其他研究任务抽不开身,也会派我的研究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