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贴身服务(2 / 2)

之前那个曾想“招安”林凡的“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副秘书长再次找上门,这次态度和缓了许多。他带来一个消息:市里要举办一个“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获胜项目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扶持资金和官方宣传资源。副秘书长暗示,以“易管家”目前在小微企业中的口碑,很有希望获奖,但前提是“要懂得配合”,比如,接受指定的“战略投资”入股,或者与某些“有实力”的公司(暗指“迅捷科技”)进行“合作”。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诱惑,也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接手,意味着短期内能获得巨大资源,但很可能失去控制权,甚至被吞并;拒绝,则可能面临官方层面的冷遇和竞争对手更猛烈的打压。

林凡召开团队内部会议。孙浩倾向于接受:“林哥,机会难得啊!有了官方背书和资金,我们就能快速发展,就不用这么憋屈了!”赵磊则持反对意见:“这是糖衣炮弹!真接受了,易管家还是我们的吗?” 争论很激烈。

林凡内心极度挣扎。他太需要资金和资源来快速壮大,应对潜在的危机。但他也清楚,妥协的代价可能是失去初心和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接受了这些条件,势必更加身不由己,陪伴家人的时间会更少,与苏晚晴的关系可能会滑向更深的冰点。

关键时刻,一封意外的邮件,打破了僵局。

邮件是英文的,发自一个国际知名的开源软件基金会。邮件中称,基金会的技术委员会在评估一些优秀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开源解决方案时,注意到了“易管家”的架构思路和部分开源组件(林凡在开发中遵循开源协议使用了部分代码),认为其“设计精巧、切合实际需求”,邀请“基石科技”提交更详细的技术方案,如果通过评估,将有机会获得基金会的一笔开发资助,并将项目纳入其孵化计划,获得国际性的曝光和技术支持。

这无疑是一条更干净、更符合林凡技术理想的道路!但难度也极大,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国际化适配和文档准备,且结果未知。

是选择眼前的捷径和潜在的风险,还是坚持理想走一条更艰难但更自主的路?这个抉择,不仅关乎事业,更关乎他与家庭的未来。

深夜,林凡独自在仓库,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两封邮件(促进会的邀请和基金会的通知),陷入沉思。他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翻看相册里苏晚晴和阿桂的照片。阿桂笑得很开心,苏晚晴的眼神温柔。他想起苏晚晴日渐疏离的背影,想起她独自带阿桂去医院的夜晚,心口一阵刺痛。

他问自己:我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成功的代价是失去家庭,那成功还有什么意义?

最终,他做出了决定。他回复了开源基金会的邮件,表示愿意尝试。同时,他婉拒了促进会的“好意”,回复措辞礼貌但坚定,表明“易管家”将坚持独立运营,用产品和服务说话。

做出决定后,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关掉电脑,没有继续加班,而是开车回家。此刻,他无比渴望见到苏晚晴,想抱抱她,想告诉她自己的决定,想挽回那颗渐行渐远的心。

然而,当他推开家门时,却发现客厅的灯亮着,苏晚晴坐在沙发上,没有睡,似乎就在等他。她的面前,放着几张纸。她的脸色,平静得让林凡感到不安。

“林凡,我们谈谈吧。”苏晚晴抬起头,看着他,眼神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