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沈南星那边的消息也恶化了。
叶清音发来加密信息:沈南星与实验室权威的冲突公开化,她被暂停了项目主导权,甚至可能因“数据处理不当”面临学术调查。她在异国他乡,孤立无援。
林凡看着信息,拳头紧握。沈南星的困境,他感同身受。那是一种被权威打压、被孤立无援的窒息感。他现在自身难保,但……他无法坐视不理。他想起沈南星在他最低谷时发来的那些冷静却充满力量的信息。现在,她需要帮助,哪怕只是一点微弱的声音。
深夜,林凡用加密网络登录了一个极其小众的、需要邀请码才能进入的全球顶尖学术讨论版块。他用了化名,但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之前“远航”时期积累的声誉(在一些早期开源项目中的贡献),他发表了一篇长篇技术评论。文章没有直接提及沈南星的争端,而是从纯技术角度,深入剖析了沈南星那个被质疑的实验其数据采集和处理逻辑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并引用了多个公开的、权威的前沿论文作为佐证。文章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用一种冷静客观的学术语言,间接为沈南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强有力的辩护。
他不知道这能起到多大作用,但这可能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一种无声的支援。发出文章后,他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偿还了一部分心债。
抉择的时刻,迫在眉睫。
瑞士的项目进入了最关键的集成测试阶段,不容有失。暗处的窥探者虎视眈眈。苏晚晴那边的潜在危机像定时炸弹。沈南星需要援助。而团队的资金,再次告急。
林凡站在地下室的中央,看着闪烁的服务器指示灯,像困在牢笼里的野兽,目光却越来越锐利。逃避和退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必须主动出击,在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找到突破口。
他叫来赵磊和孙浩,目光扫过两张年轻而疲惫的脸。
“瑞士的项目,必须万无一失。这是我们活下去的根基。”林凡声音低沉而坚定,“同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孙浩,你负责想办法,摸一下那个‘董先生’的底细,但要绝对小心,安全第一。赵磊,你跟我一起,准备一份我们核心技术的‘简化版’白皮书。”
“林哥,你要干什么?”孙浩不解。
“找钱,找真正的合作伙伴。”林凡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们不能只靠运气和施舍。我们要主动亮出肌肉,哪怕这肌肉现在还很小。我们要让真正需要技术的人,看到我们的价值。”
他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另外,准备一下。等这个项目结束,我们……可能需要离开这里一阵子。”
“离开?”赵磊和孙浩都愣住了。
“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林凡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暗处的眼睛太多。我们需要一个更安静、也更安全的地方,重新开始。”
微光在黑暗中摇曳,但四周的暗流已开始汹涌。林凡知道,他必须做出抉择,带领团队,在荆棘中杀出一条血路。而下一个落脚点在哪里?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机遇,还是更深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