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还行。”林凡把照片给苏晚晴看,两人稍稍松了口气。
下午放学,林凡和苏晚晴提前半小时就等在了幼儿园门口。大门一开,家长们蜂拥而入。苏晚晴一眼就看到阿桂被老师牵着走出来,小脸有些茫然,看到爸爸妈妈的瞬间,眼睛猛地亮了,像颗小炮弹一样冲过来,紧紧抱住苏晚晴的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委屈得不行。
“好了好了,妈妈在,阿桂今天超级棒!”苏晚晴赶紧抱起他,心疼地亲了又亲。
回家的路上,阿桂抽抽搭搭地“控诉”:“……点心没有妈妈做的好吃……午睡床硬硬的……想妈妈……” 但回到家,吃完草莓小蛋糕,情绪就好多了。楚月打来视频电话,他甚至还对着屏幕炫耀了一下:“干妈,阿桂上学了!”
第二天早上,阿桂故技重施,抱着门框不肯走,眼泪汪汪。林凡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阿桂,爸爸知道去新地方有点害怕。但你看,小宇昨天也哭了,今天他还是去了。你是男子汉,比小宇还勇敢,对不对?爸爸跟你拉钩,今天放学,带你去坐摇摇车,坐三次!”
也许是爸爸的鼓励和摇摇车的诱惑起了作用,阿桂最终瘪着小嘴,被林凡抱去了幼儿园。这一次,分别时虽然还是眼泪汪汪,但没像第一天那样大哭大闹。
第三天,第四天……情况一天天好转。阿桂开始记住班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回来会叽叽喳喳地说“磊磊抢我玩具”、“我和朵朵一起画画了”。王老师也反馈,阿桂适应得很快,现在已经是班里的“积木小能手”了。
一周后,阿桂已经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放学时还会得意地展示他在幼儿园做的手工——一个歪歪扭扭的黏土太阳。
周末,星光社的朋友们来家里聚会,阿桂成了绝对的主角。他拿着黏土太阳,给每个叔叔阿姨“讲课”:“这个,是太阳公公!圆圆!红红!阿桂做的!” 楚月故意逗他:“阿桂,幼儿园好玩还是家里好玩?”
阿桂歪着脑袋认真想了一下,大声说:“都好玩!幼儿园有小朋友,家里有爸爸妈妈奶奶!” 童稚的回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林凡和苏晚晴看着儿子活泼的样子,相视而笑。孩子入园的这场“战役”,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看似平常的一步,对阿桂来说,是离开家庭庇护、走向小小社会的开始;对林凡和苏晚晴而言,也是父母生涯中一次重要的放手和成长。
夜里,阿桂抱着小兔子睡着了,嘴角带着笑,也许梦见了幼儿园的新朋友。林凡轻轻关上台灯,对苏晚晴说:“看,我们的阿桂,又长大了一点。”
窗外,月色温柔。成长的脚步,就这样在一次次分离、适应和欢笑中,悄然而坚定地向前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