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计划的失败(或者说,那种扭曲的“成功”)在总部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损失一件b级封印物和一名驭鬼者是实打实的挫败,但鬼差整体活跃度短暂下降的数据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张元提出的“秩序吞噬”理论,虽然听起来比“绩效偏好”更加匪夷所思,却在解释这种矛盾结果上,展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说服力”。
支持者认为,张元打开了新的思路,证明鬼差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不可间接影响,哪怕方式极其危险和昂贵。反对者则指责他理论不成熟,导致重大损失,是危险的投机分子。
张元本人则处于风暴的中心。质疑和审视的目光无处不在,他感觉自己就像实验室里被观察的小白鼠。杨间那次意味深长的“拜访”之后,虽然没有进一步动作,但那冰冷的注视感时常如芒在背。而最让张元恐惧的,还是自身记忆加速流失带来的无力感。他现在必须每天花大量时间反复阅读自己的笔记,才能确保不忘记关键信息和伪装的身份细节。
这天傍晚,他疲惫地回到总部安排的宿舍,正准备强迫自己吃点东西,个人终端收到了一条加密等级极高的信息。发信人代号——“数据幽灵”。
张元心中一凛。这个代号他有点印象,似乎是总部内部一个极为神秘的情报分析子部门,传闻直属于几位最高顾问,权限极高,行事风格诡秘。
信息内容简洁而直接:
“张元分析师,就‘鬼差事件’数据异常模式,邀您进行非正式技术交流。地点:地下七层,b7-11分析室。时间:一小时后。本邀请涉密,请勿外泄。”
没有命令的口吻,更像是一种平等的邀请,但透露着不容拒绝的意味。地下七层是总部核心区域,b7开头的分析室更是保密等级极高的地方。这个“数据幽灵”为何找上自己?是因为鬼差计划,还是……发现了别的什么?
风险巨大,但好奇心和对信息的渴望压倒了一切。张元决定赴约。
一小时后,他通过层层身份验证和灵异检测,来到了阴冷寂静的地下七层。b7-11分析室的门无声滑开,里面并非想象中的高科技指挥中心,反而更像一个古老的档案馆。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某种香料混合的味道。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塞满了泛黄的卷宗和奇特的存储介质,只有房间中央的几块悬浮光屏散发着幽蓝的光芒。
一个身影背对着他,站在光屏前。那人穿着普通的总部制服,身形瘦削,看起来毫不起眼。
“张分析师,请坐。”那人没有回头,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空洞感,仿佛来自很远的地方。
张元谨慎地在唯一的椅子上坐下。“您是……‘数据幽灵’?”
那人缓缓转过身。他的面容很普通,是那种扔进人堆就找不到的类型,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清澈,仿佛能倒映出数据流动的轨迹。“一个代号而已。你可以叫我‘老李’。”他笑了笑,笑容同样显得没什么温度。
“您找我来,是为了鬼差的数据?”张元直奔主题。
“是,也不全是。”老李走到光屏前,手指轻点,调出了鬼差事件的海量数据流,其中重点标红了示范区事件前后的规则扰动模式。“你的‘秩序吞噬’理论,很有趣。但你是否注意到,在鬼差‘吞噬’示范区的过程中,其规则层面出现了一段极其短暂、几乎无法捕捉的‘冗余代码’?”
光屏上放大了一段波形,在代表吞噬行为的剧烈波动中,确实有一个细微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异常凸起,持续时间不足零点一秒。
张元心中一震!这个细节,连他高度集中的规则感知都未曾明确捕捉到,总部的监控系统竟然记录下来了?这个“数据幽灵”的技术实力深不可测。
“我……没注意到。”张元如实回答。
“这段‘冗余代码’,”老李的语气带着一丝探究,“其结构模式,与我们档案库中记录的、历史上另外三起极其罕见的‘规则扰动’事件残留痕迹,有低于万分之一的相关性。而那三起事件,均被怀疑有‘非驭鬼者外力’介入规则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