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大院,这座矗立在江南烟雨中的百年宅邸,向来以其沉稳厚重的气度,静观着时代的变迁。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无不诉说着陆家曾经的辉煌与绵延的底蕴。
然而,自陆老爷子从西山归来后,一种无形却足以感知的凝重气氛,便如同江南梅雨季潮湿的水汽,无声地浸润了院落的每一个角落。
听竹轩内,往日里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响,此刻听来,也仿佛带上了几分焦灼与不安。
陆老爷子,这位在商海沉浮数十年、
素来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着称的家族掌舵人,虽未曾向家人详述西山之行的细节,
但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阴霾,书房内深夜不熄的灯火,以及仅限于陆曼、几位家族元老之间的频繁密谈,都像是一张不断收紧的无形之网,让所有核心成员清晰地意识到——
陆家,正面临着一场远超商业竞争范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连平日里最为活泼跳脱、被誉为陆家“小太阳”的陆晚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空气中的紧张因子。
她脸上明媚的笑容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探究与忧虑的沉默,时常捧着一本书,目光却久久不曾移动一页。
她感到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悸动,仿佛沉睡的基因被某种来自远方的呼唤悄然唤醒。
而在这片日益沉重的氛围中,感知最为敏锐、也最为直接的,无疑是身怀六甲的苏清沅。
苏清沅的妊娠期,进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阶段。
她腹中的胎动,早已超越了医学教材上描述的“正常范围”。
它不再仅仅是新生命活力的证明,更像是一种复杂的、试图建立联系的密码。
有时,是温柔如羽尖轻掠的触碰,仿佛感知到母亲的不安,正以一种纯净的能量予以安抚,让苏清沅的心跳得以片刻平缓。
但更多的时候,是剧烈而有力的踢蹬,节奏急促,力度惊人,常常让苏清沅猝不及防地捂住肚子,伴随着一阵强烈的心悸和短暂的眩晕,眼前甚至会闪过一些无法捕捉形态的色块与流光。
她的梦境,也随之变得更加光怪陆离,具备了更强的侵入性与连贯性。
梦中,陆衍之孤独的身影依然是她追寻的坐标,但场景已不再局限于混沌的虚空。
她无数次“看”到无数幽蓝色的光点,如同夏夜漫天的萤火,却又蕴含着某种冰冷的智能。
它们时而如温暖的河流,环绕着她缓缓流淌,带来一种奇异的安宁;
时而又像是受到惊吓的鱼群,被后方狰狞咆哮的、如同流淌血液般的暗红阴影疯狂追逐、撕扯、吞噬。
梦中那种绝望的奔逃感如此真实,以至于苏清沅每次惊醒,都冷汗涔涔,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浩劫。
更让她感到不安,甚至有些毛骨悚然的,是她开始“听”到一些声音——
并非通过空气振动传导至耳膜,而是如同颅内植入的广播,直接回响在她的意识深处。
那是一种持续不断的、
低沉的嗡鸣,厚重而古老,仿佛来自地壳深处,或者更为渺远的宇宙背景辐射。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清沅利用陆晚星闲置的专业声学设备进行了记录与分析,惊讶地发现这种嗡鸣声的主要能量集中在7至13赫兹之间——
这个频率段,在科学上被称为“次声波”,恰好与人类大脑在放松、冥想状态下的α波频率重叠。
科学研究表明,持续暴露在特定频率的次声波中,可能引发人类产生焦虑、恶心、视觉扭曲甚至幻觉。
历史上最着名的案例之一,是法国某神秘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的“Infrasound I”,数名研究员在长期接触特定低频声波后,
均报告出现了严重的幻听、幻视以及无法解释的恐惧感,最终导致该实验室被永久封闭。
然而,苏清沅所“听”到的,远不止是单调的嗡鸣。
在那低沉的背景音中,还夹杂着更为细微、却更令人不适的杂音:
像是生锈的金属在缓慢地相互摩擦,又像是某种湿滑的、多足的生物在密闭管道中窸窣蠕动。
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来自不可知维度的诡异交响,让她心烦意乱,精神难以集中。
但奇怪的是,在这极度的不适之下,苏清沅的潜意识深处,却又隐隐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熟悉感。
仿佛在很久很久以前,
在她生命的最初阶段,或者是在某个被遗忘的前世梦境里,她曾听到过类似的旋律。
这种熟悉与恐惧交织的感觉,让她备受煎熬。
“宝宝,是你在害怕吗?还是……
你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妈妈些什么?”
夜深人静时,苏清沅常常独自倚在窗边,轻柔地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低声与腹中的胎儿对话。
她能感觉到,那个小生命似乎正以一种超越常规的方式,
急切地想要与她沟通,或许是预警,或许是分享它所感知到的另一个维度的信息。
然而,这份沉重的、近乎超自然的体验,她不敢与任何家人言说。
陆老爷子已然忧心忡忡,陆曼肩负着家族重担,晚星尚且天真……
她不愿,也不能,
再以自己的异常感受,去加重这份笼罩在陆家大院上空的阴云。
她只能将这份日益增长的恐惧与巨大的困惑,紧紧锁在自己的心底,独自承受。
就在陆家大院被内部日益增长的异常所困扰时,
外部传来的消息,则如同一声惊雷,彻底印证了事态正在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沧州路家,这个与陆家世代交好、
同样底蕴深厚的古老家族,传来了更为糟糕,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的消息。
路家那位天赋异禀却不幸被“异常”侵蚀的年轻子弟路屿,其状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
此前,路屿所在的特殊隔离房间内,
虽然已经观测到物品无故移动、温度异常降低等现象,
但尚在可控(或者说,尚可理解)的范围内。然而近期,这些现象急剧升级,演变成了更为骇人的“现实扭曲”。
据路家内部绝密报告显示,隔离室内的小型物品,如茶杯、笔、乃至监控探头,开始出现长时间的凭空悬浮,持续时间从最初的几秒钟,延长至令人瞠目结舌的半小时以上。
坚固的水泥墙壁上,那些原本只是如同光影投射般的几何光痕,开始具备了物理层面的影响力,能够留下真实的、
边缘呈现晶体化熔融状态的灼烧痕迹,仿佛被某种极高能量的射线瞬间扫过。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来自看守人员的口述报告。
一名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极强的护卫,在凌晨时分执勤时,清晰地听到路屿的房间里,传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同时说话。
一种是他本人原本的声音,嘶哑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