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时空预警(2 / 2)

他顿了顿,指尖在控制台边缘的咖啡印上敲了敲,那是三天前溅上的咖啡留下的褐色硬壳,被敲得微微掉渣,细小的碎屑落在黑色的操作面板上格外显眼。

“我们要找的不是‘阻止协议’的方法,那好比用牙签捅航母 ——

根据能量计算,要中断时空传送需要引爆 10 颗氢弹级别的能量源,我们根本做不到;

我们要找的是‘上车’的资格,不管是在这个时代继续活下去,还是在被改写的时间线里争取一席之地。”

他说着,调出控制台里的基因比对数据,屏幕上弹出路屿、埃利亚斯和拉吉的基因序列图谱,其中有一段 200 碱基对的片段完全一致,

而这段序列与二叠纪某种幸存植物的基因片段有 67% 的相似度 —— 这或许就是他们被烙印选中的关键。

“嘀 ——

嘀 ——

嘀 ——”

“龙宫” 基地的红色警报灯在穹顶下疯狂闪烁,原本用于深海地质研究的环形指挥中心,此刻被临时拼接的显示屏占满了三面墙,屏幕蓝光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泛着冷色。

科研人员的白大褂上还沾着咖啡渍与仪器油污,有人眼底挂着明显的黑眼圈,却攥着数据板不肯离席 ——

这里不是普通的战时状态,而是人类文明可能的 “临终病房”,所有研究方向都从原本的 “深海资源勘探”“地外信号解析” 紧急转向,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拧成了死结:

破解 “船票” 的验证机制,搞懂 “守护者” 筛选 “乘客” 的逻辑,最好还能仿造几张。就像学生考前偷摸复印复习资料,哪怕只能抄到几道选择题,也好过在文明灭绝的考场上交白卷。

基地主控屏上跳动着倒计时:距离 “守护者” 网络上次脉冲信号已过去 72 小时,没人知道下一次信号是否会带来 “筛选结束” 的指令。

技术团队把压箱底的家伙全搬了出来,连实验室角落积灰的备用设备都被拖到了指挥中心。神经模拟用的 “脑机接口 V7.3” 摆在最前排,这台去年在日内瓦科技展上出尽风头的设备,

当时还现场演示让高位瘫痪的退伍军人流畅操作《星际战甲》,甚至完成了难度极高的 “机甲协同作战”,被媒体称为 “神经科学的里程碑”。

可现在,它连路屿脑波里的一个小数点波动都复制不了 —— 昨天老张戴着防滑手套调试接口时,路屿躺在透明医疗舱里,

脑波监测曲线突然从常人的 8-13 赫兹 a 波,猛地飙升到 20 赫兹的 β 波高频段,屏幕上的绿色波形像被投入沸水的面条,疯了似的上下弹跳。

下一秒,脑机接口的接口处 “滋啦” 冒出一股焦糊味,淡蓝色的火花顺着线路爬向主板,吓得老张手忙脚乱扯断电源,手心沾了层黑灰,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烧焦的电路碎屑。

医疗舱旁的小李递来湿巾,老张却挥手打翻,湿巾落在地上沾了灰尘,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狼狈。

紧接着登场的是强电磁场发生器,技术员们把它推到医疗舱正前方,调试时直接开到了 1200 高斯 ——

要知道,医院常用的核磁共振仪功率最高仅 400 高斯,用于脑部精细扫描的机型也才 700 高斯,1200 高斯的强磁场一启动,实验室里的金属镊子、螺丝刀 “嗡” 地一下全飘了起来,

像被无形的手抓住,齐刷刷往舱壁上贴,连老张眼镜框上的金属螺丝都在微微震颤,左侧镜片歪得差点滑下来,他用肩膀蹭了三次才稳住。

可路屿额头上那枚银色烙印却依旧 “稳如泰山”,淡蓝色的光纹该怎么亮还怎么亮,甚至比刚才更清晰了些,活像给花岗岩做 SpA—— 再强的外力也挠不到它的核心。

最后,技术团队押上了 “微型手术刀”—— 直径 50 纳米的医用纳米机器人。这玩意儿去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临床试验中,成功清除了 68% 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

能精准避开血管与神经,被医学界称为 “癌症的终极杀手”。技术员通过微型导管,将十万个纳米机器人注入路屿的颈动脉,引导它们朝着烙印方向移动。

可监控屏上,刚接触到烙印边缘的纳米机器人突然集体 “哑火”,原本闪烁的红色信号点一个个熄灭,最后在扫描图里变成一堆灰色粉末 ——

连完整的残骸都没留下,像被烙印里藏着的 “黑洞” 吞了个干净。老张盯着扫描图,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桌上的咖啡杯震得跳了起来,褐色液体溅到数据纸上:“这玩意儿比你女朋友的心思还难猜!油盐不进!”

路屿依旧陷在深度昏迷中,胸口随着呼吸机的节奏轻微起伏,可她的脑波已通过医疗舱的量子传感器,与埃利亚斯、拉吉,还有那个多面体装置连成了稳定的三角信号。

那多面体是上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潜艇 “深海勘探者号” 捞上来的 —— 这艘能下潜至

米的潜艇,曾和 “奋斗者号” 共同完成过马里亚纳海沟的生物普查,

这次任务中,机械臂刚触碰到多面体,潜艇就突然断电三分钟,仪表盘上的电压指针从 380V 直接掉到 0,温度表却从海底的 2c飙升到 37c。

等潜艇浮出水面,队员们才发现这玩意儿的外壳温度竟和人体体温一模一样,摸上去暖乎乎的,不像金属的冷硬,倒像块刚从怀里掏出来的温热玉石。

它直径约 50 厘米,表面布满螺旋状的暗灰色纹路,会随着 “归乡协议” 的启动变色:启动前是毫无光泽的灰,像蒙了层百年尘土;

启动后先变浅蓝,再变深蓝,现在正闪着幽蓝的光,像个脾气不好的夜灯,每 30 秒就 “咔嗒” 响一声,

像是在表达不满,连放在旁边的玻璃杯都跟着震一下,杯里的纯净水泛起细密涟漪,偶尔还会溅出几滴落在桌面上。

“量子脑波分析仪 x9” 的屏幕上,三个 “接收者” 的脑波曲线正以几乎重叠的轨迹跳动。技术团队的小张盯着屏幕,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放大细节:

“你们看,这段 1.23 赫兹的重复频率,和‘守护者’网络的低频脉冲完美同步,误差不超过 0.01 赫兹 ——

这台分析仪之前用于航天员在轨心理监测,最小误差能到 0.005 赫兹,绝对不会错。”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无力:

“他们的意识像被绑在了同一列失控的磁悬浮列车上,轨道早被定死了,不管愿不愿意,都得跟着往前跑,连刹车按钮都没有。

上次埃利亚斯短暂醒过来时,嘴里反复念叨‘蓝色轨道’‘不能停下’,现在看来,就是这同步脑波在作祟。”

旁边的老王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之前监测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脑波,混乱程度都没这么夸张 —— 这根本不是人类自主意识能控制的,更像被某种外力编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