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马里亚纳海沟(1 / 2)

画面开始剧烈晃动,振幅从 1 毫米增至 5 毫米,伴随着令人牙酸的 “嘎吱嘎吱” 声 —— 那是 “隐梭” 的钛合金耐压壳正在被无形力场挤压。

陆衍之瞬间绷紧了神经:“隐梭” 的耐压壳采用了双层设计,外层厚度 8 厘米,内层 5 厘米,设计抗压强度为 1100 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米深海的压力);

能抵御 11 吨 \/ 平方米的外力,可此刻,舷窗边缘已出现蛛网状的细微裂纹(最长的裂纹达 3 厘米);

裂纹中甚至渗出了淡蓝色的海水,在舱内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滴落在控制台的电路板上,发出 “滋滋” 的短路声。

舱内的应急警报器发出尖锐的 “滴滴” 声,与队员的惊呼声、设备的碰撞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曲绝望的交响。

张昊的声音带着哭腔:“队长,耐压壳压力传感器显示已达 1200 大气压!超出设计上限了!”

“隐梭!立刻上浮!全速撤离!启动应急推进器!”

陆衍之对着麦克风嘶吼,声音因过度紧张而沙哑,喉咙里传来一阵灼痛感,像是有砂纸在摩擦声带。

他清楚地记得,“隐梭” 的应急推进器最大功率可达 5psu)和能量波动;

机器人下潜至各海沟 5 高斯);

这种波动之前只在太阳风暴爆发时出现过,现在却与海沟脉冲精准同步,说明 “它们” 能影响地球的地磁场。

脉冲的能量虽低(仅 1.2x10^12 焦耳),但覆盖范围极广,可扩散至海沟周边 100 公里的海域,形成类似 “信号灯塔” 的效果,仿佛在向某个目标发送定位信息。

波多黎各海沟(深度 8376 米):原本活跃的 12 个热液喷口突然停止喷发 —— 这些喷口原本每秒可喷出 350c的高温流体;

富含硫化物和重金属,是深海热泉生物群落(如管蠕虫、贻贝)的 “生命线”。取而代之的是从喷口处涌出的幽蓝液体;

这些液体在海水中不扩散、不溶解,密度达 1035 千克 \/ 立方米(比海水高 1.2 倍),形成了长达数百米的 “蓝色溪流”,顺着海沟侧壁缓缓流动。

中国 “科学” 号科考船的团队冒险取样分析,发现液体中含有大量硅基化合物(纯度 99.2%),且具有微弱的导电性(电阻 1 秒)。

科学家们捕捉到了超低频电磁波 —— 这些波的频率在 0.01-1 赫兹之间,恰好与地球地磁场的波动频率(0.001-0.1 赫兹)重叠,形成了无法被常规设备拦截的 “深海频段”。

路屿的团队在实验室里对这些电磁波进行了解码尝试,他们使用了基于 “旅行者金唱片” 的编码规则(包含数学、物理和生物信号),却发现信号的复杂度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