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墨针镇邪(1 / 2)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往生纹身店内,陈默仔细将几样器物收入一个青布褡裢:那枚刚刻好的安神玉佩,数支长短不一的特制银针,几瓶颜色各异的灵墨,还有那张蕴含破邪阵图的“纹纸”。他换上一身利落的深色布衣,将镇魂灯小心藏于内襟。灯光温润,与他气息相连,如同一位无声的战友。

临行前,他看了眼柜台一角静置的几本古籍,尤其是那本《百工邪异考》。下午的翻阅,让他对“窑神”之说有了更深的了解。所谓窑神,并非单一神只,而是民间对砖瓦窑、瓷窑等行业守护灵(或作祟邪物)的泛称。其中记载,有些古窑因事故或特殊祭祀,会滋生一种依附于窑火与泥土的“土煞邪灵”,性喜附身孩童,以其纯阳精气为食,并会在宿主身上留下类似窑火纹路的“契痕”,妄图将宿主转化为供其驱使的“窑童子”。苏婆婆孙子身上的红痕,特征与之高度吻合。

“土煞邪灵……依附器物,畏阳惧金,尤忌破其‘契痕’根本……”陈默心中已有计较。这类邪物不算顶尖凶戾,但处理不当,极易伤及宿主魂魄。需以金锐之气断其根源,以安神之法护住心脉,再以特定手法化解“契痕”。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店门。街对面阴影中那道窥视的目光,在他灵觉中如同黑夜里的萤火,清晰可辨。但他并未理会,眼下救治孩子要紧。那窥视者,待回来再处理不迟。

苏婆婆家住在城西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低矮的瓦房透着贫寒气息。还未进门,一股若有若无的土腥味夹杂着淡淡的焦糊气便飘了出来,其中还混杂着一丝令人心烦意乱的邪异波动。

陈默眉头微蹙,推门而入。屋内灯光昏暗,苏婆婆正守在一张旧榻旁抹眼泪,榻上躺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面色蜡黄,双目紧闭,身体不时抽搐,嘴唇干裂,发出模糊的呓语:“火……好大的火……师傅……别烧我……” 他裸露的胳膊和脖颈上,那些暗红色的扭曲纹路如同活物般微微蠕动,在油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陈师傅!您可来了!”苏婆婆如同见到救星,连忙起身。

陈默摆手示意她安静,走近榻边,金睛暗运。只见男孩周身笼罩着一层淡黄色的污浊邪气,尤其眉心祖窍和心口位置,邪气最为浓郁,与那些红痕紧密相连。那邪气充满了泥土的沉滞与窑火的燥虐,正在不断侵蚀男孩的生机。角落处,一块用红布半包着的黑色瓦片,正散发着同样的邪气源头。

“邪灵已深植,需立即动手。”陈默沉声道。他先取出那枚安神玉佩,挂在男孩脖子上。玉佩触体,散发出一圈柔和白光,暂时稳住了男孩剧烈波动的魂魄。

随后,他让苏婆婆取来一碗清水,并将那瓦片彻底用红布包好,置于窗外月光下。他则净手焚香,屏息凝神,将状态调整至最佳。

准备工作就绪,陈默取出银针与灵墨。他没有选择绘制大型符箓,而是决定采用刺青师最本源的手段——以针为笔,以墨为魂,直刺邪秽根源。

他指尖捻起一根细如牛毛、针尖闪烁着淡金光芒的银针,蘸取少许以雄黄、朱砂、金粉调和而成的“破煞金墨”。灵觉锁定男孩手臂上一处邪气最盛的“契痕”节点,手腕稳如磐石,针尖快如闪电般刺下!

“嗤!”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针尖精准刺入红痕交织的核心!一股阴寒的抵抗之力瞬间传来,试图将银针弹开!陈默手腕微沉,金煞之力顺针尖透入,如同烧红的烙铁撞上寒冰!

“滋滋……” 细微的灼烧声响起,那处红痕以针尖为中心,颜色迅速变淡、消散!同时,男孩身体猛地一颤,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但眉心玉佩的白光及时护住其心神。

陈默动作不停,运针如飞,或点或挑,或刺或划,每一针都精准落在“契痕”的关键节点上。金墨随着针尖渗入皮下,与邪气激烈对抗,发出“噼啪”微响。他额角渐渐渗出细汗,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心神与力量的消耗。他必须控制好金煞之力的强度,既要摧毁邪气,又不能伤及男孩脆弱的经脉。

苏婆婆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只见随着陈默的施针,男孩身上的红痕一片片淡化消失,而他抽搐的频率也逐渐降低,呼吸变得平稳了一些。

当最后一处主要“契痕”被金墨化去,陈默迅速换上一根更细的银针,蘸取以珍珠粉、柏子仁等调制的“养魂墨”,在男孩心口附近轻柔地刺下一个小巧而复杂的安神固魂纹样。墨迹渗入,化作一股温润气流,滋养着受损的心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