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了轮回庙的诡异与那具金身木乃伊的纠缠,我们一行人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向昆仑山深处进发。但内心的沉重远胜于身体的劳累——那庙宇中的经历像一道烙印,刻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金身木乃伊那空洞的眼窝、壁画上扭曲的图案,还有那股挥之不去的阴冷能量,都让我们意识到,这趟旅程绝非简单的探险。昆仑山,这座被誉为“万山之祖”的神圣之地,在神话中曾是西王母的居所,如今却以一种冷漠而威严的姿态凝视着我们这些闯入者。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让每个人的呼吸都在眼前凝结成白雾,仿佛连时间都被冻结了。根据壁画上的隐晦线索——那些描绘着星辰移位和地底门户的古老图案——以及叶天系统中精密的推算,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传说中通往未知领域的“灾难之门”。古籍中零星记载,这道门连接着人间与不可知之境,一旦开启,可能引发天地异变。但我们必须前进,不仅为了解开身世之谜,更为了阻止潜在的灾祸。
行路愈发艰难。冰川在这里呈现出一种被巨力撕裂的狰狞形态,巨大的冰裂缝如同大地的伤疤,深不见底。呼啸的寒风从裂缝中涌出,带着鬼哭般的尖啸,仿佛来自地底的警告。我裹紧厚重的防寒服,回想起之前在西藏研究过的资料:昆仑山脉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地质活动频繁,但眼前的景象远超寻常。冰层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痕,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底层岩石的裸露,这让我联想到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喜马拉雅山脉的变形——那次事件导致珠穆朗玛峰高度发生变化,证明了板块运动的狂暴力量。
“这里的冰川运动极不寻常。”叶天一边调试着他的设备,一边分析道。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有些模糊,但那份科学家的冷静一如既往。“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昆仑山脉正处于碰撞带的核心区域,但眼前这些裂缝的规模和形态,已经超出了正常地质活动的范畴。系统扫描显示,裂缝最宽处超过120米,深度预计在1500米以上。对比一下,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平均深度才1500米左右,但那是经过数百万年河流侵蚀形成的。而这里——冰层断裂的痕迹显示,这些裂缝可能是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的,或许与某种能量爆发有关。”
王胖子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哈着白气,牙齿打颤地说:“要我说啊,这地方邪门得很。你们知道不?去年有一支德国科考队就在这里失踪了,搜救队找了半个月,连个影子都没找到。我还记得新闻里说,那支队伍带了最先进的设备,包括地热探测器和卫星通讯,结果信号突然中断,就像被什么东西吞掉了一样。胖爷我可不是吓唬人,但这鬼地方肯定藏着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他夸张地抖了抖身子,试图驱散寒意,却只引来一阵寒风呼啸,仿佛在回应他的恐惧。
走在最前的张起灵突然停下脚步,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前面没路了。”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一道巨大到超乎想象的深渊裂缝横亘在眼前,宽度目测超过百米,向下望去,只有一片吞噬光线的黑暗。裂缝边缘的冰层呈现出诡异的蓝色,仿佛凝结了千年的时光,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幽光。
“我的姥姥!”王胖子小心翼翼地探头看了一眼,立刻缩回头,脸色发白,“这掉下去,怕是直接去见阎王爷本尊了!你们知道这让我想起什么吗?西藏的巴松措天坑,据说深度超过800米,但跟眼前这个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还有那个俄罗斯的科拉超深钻孔——人类挖过最深的洞,也就米,但那是钻出来的,这可是自然形成的裂谷啊!胖爷我腿都软了,要不咱们回头找个暖和地方喝碗酥油茶再说?”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着裂缝的边缘。冰层上有些奇怪的刻痕,不像是风蚀或冰裂的结果。“你们看这些痕迹,”我指着冰壁说,“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某种……人工开凿的阶梯?排列很有规律,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凹陷,像是供人攀爬的落脚点。这让我想起古格王朝遗址中的密道,那些阶梯也是隐藏在冰层下,用来连接地下神殿。”
叶天调整着他手腕上那个经过“优化”的精密仪器,眉头紧锁:“系统扫描显示,裂缝下方有强烈的气流扰动,并且……有大规模生命反应。但这完全不符合常理。根据探测数据,这里的深度预计超过1500米,温度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含氧量不足地面的三分之一。理论上,任何大型生物都无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参考深海热液喷口处的极端生物,比如管水母,它们能活在高压、无光的环境,但那里温度较高,而这里却是极寒。更奇怪的是,这些生命信号的能量特征与地球已知生物完全不同。”
张起灵蹲下身,用手指轻轻触碰冰面,他的动作轻得像是在抚摸一片羽毛。“有东西在光如炬,“不是风,也不是地质运动,而是有规律的波动,像是……心跳。”
“心跳?”王胖子差点跳起来,“小哥,你别吓唬人!难不成边下意识地摸了摸背包里的干粮,仿佛在检查自己的“买路财”。
叶天调出全息投影,展示着探测数据:“你们看这些读数。温度梯度异常——按理说,深度增加温度应该降低,但这里在300米以下反而回升。电磁场紊乱,峰值波动类似我们在轮回庙感受到的能量残余。还有这些生物信号……根据系统分析,伊相似,但强度要大得多;另一种类似于深海发光生物;最后一种……完全超出数据库的记载,能量模式接近宇宙背景辐射,这在地球上几乎不可能存在。”
“三种?”我惊讶地重复道,“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这简直颠覆了生物学常识。我记得在学术期刊上读过,南极冰盖下发现过微生物群落,但它们只能靠化学合成生存。而这里——如果真有大型生物,它们靠什么能量源维持?”
王胖子凑过来看着全息投影上跳动的数据,咂了咂嘴:“得,这下可好,咱们这是要直捣黄龙,一锅端了阎王爷的老巢啊!不过胖爷我得先问清楚——万一他试图用幽默缓解紧张,但声音里的颤抖出卖了他。
张起灵突然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望向深渊对岸:“对面有光。”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对岸的冰壁上,隐约可见一些微弱的光点在闪烁,排列成一个奇特的图案,像是星座图,却又带着某种不对称的美感。
“放大图像。”叶天操作着设备,将远处的画面拉近。那些光点原来是一些镶嵌在冰壁上的晶体,散发着幽幽的蓝光,排列的方式让人联想到北斗七星,但又多出几个未知的星点。“这图案……系统比对显示,它与古玛雅文明的天文石板有70%的相似度,但年代更古老。这些晶体可能是某种能量导体,类似于石英,但纯度极高。”
“这让我想起西藏古格王朝遗址中发现的那个‘星宿之门’。”我回忆着之前的研究资料,“传说那扇门能够连通不同的空间,门上刻着星图,只有在特定天文条件下才会开启。难道……灾难之门就是类似的构造?古籍《山海经》中提过‘昆仑之虚,有门通幽’,或许指的就是这里。”
“灾难之门……”叶天喃喃自语,手指在设备上快速滑动,“古籍中记载,‘其形如裂天之痕,其深不知几许,内有异光,通往不可知之地’。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但问题是如何通过?这百米的距离,没有桥梁或绳索能轻易跨越。”
王胖子挠着头,一脸愁容:“问题是咱们怎么过去?这百米的距离,除非长出翅膀来。胖爷我倒是想飞,可这身肉不给力啊!要不咱们学学电影里的,弄个巨型弹弓把自己射过去?”他的话引来一阵苦笑,但紧张的气氛稍缓。
张起灵已经在对裂缝边缘进行仔细勘察。“冰桥。”他指着下方约二十米处,“曾经存在过,现在断裂了。”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深渊两侧都能看到断裂的冰桥基座,断面相当平整,不像是自然断裂。冰桥的残余部分显示出精细的雕刻痕迹,甚至能看到一些模糊的符文。
“这断口……”我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是被某种力量刻意破坏的。断面光滑如镜,像是被高温或能量切割。看来有人不想让后来者通过。这让我想起埃及金字塔中的陷阱门,那些门也是被设计成一旦关闭就无法从外部打开。”
叶天调出地形扫描图:“根据冰桥残余部分的弧度计算,原来的桥面厚度应该超过三米,能够承受相当大的重量。要破坏这样的结构,需要极大的能量——相当于一场小型地震释放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扫描显示断口处有能量残留,与我们在轮回庙感受到的那种能量相似,但要强烈得多。系统分析表明,这种能量属性接近反物质衰变,但这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可能自发产生。”
“会不会是地质活动造成的?”王胖子提出疑问,“比如冰层滑动或者地震?”
“不太可能。”叶天摇头,“断口太过整齐,而且两侧对称。地质活动通常会导致不规则断裂。参考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引发的海啸,那些断裂带也是杂乱无章的。而这里——更像是被某种高精度武器或超自然力量瞬间切断。”
张起灵从背包中取出绳索和冰镐,动作流畅而自信:“可以下去。从断裂处搭建临时通道。”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你疯啦?”王胖子瞪大眼睛,声音提高了八度,“从这下去?万一年,娶个媳妇生堆娃呢!”他一边说,一边夸张地拍打着胸口,仿佛在给自己壮胆。
“胖爷说得对。”我接口道,努力保持冷静,“但我们现在没有其他选择。根据壁画提示,必须在下一个朔月之前通过灾难之门,否则就要再等一个轮回,也就是十二年。时间不等人——朔月就在三天后。如果我们错过,可能永远无法揭开这里的秘密。”
叶天检查着装备,他的设备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我可以用系统计算最佳的下降路线和搭建方案。不过需要有人先下去固定锚点。根据模拟,下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强风区和温度突变带,我们必须做好防护。”
张起灵已经开始准备下降装备:“我去。”他的话简短有力,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
“等等,”我叫住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安,“我们得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叶天,你能探测到
叶天调整着设备,全息投影上显示出复杂的数据流:“干扰太强,只能获取大概数据。深度1520米,温度零下四十二度,风速每秒十五米——这相当于七级大风,足以吹落未固定的物体。生命信号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位于下方300米、800米和1300米处。最奇怪的是,在800米区域探测到强烈的磁场异常,类似百慕大三角地区的记录,那地方以船只和飞机失踪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