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兄,收手吧!这已经违背了天道!”姬昭在实验室外痛心疾首地呼喊,声音穿透厚重的石门,“《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必遭天谴啊!您可还记得,父王临终前嘱托我们‘以仁治国’?”
实验室的门缓缓打开,姬满走了出来。他的容貌依旧年轻,眼神却已变得冰冷如霜:“昭弟,你不懂。这是为了大周千秋万代!这些贱民的性命,与社稷相比算得了什么?昨夜我成功延长了一个死囚三十年寿命——这是划时代的突破!待我功成,大周将永世不灭!”他的嘴角扬起一丝扭曲的笑意,仿佛已窥见永生的门槛。
姬昭抓住兄长的衣袖,泪水盈眶:“可是王兄,您还记得我们在大漠中的誓言吗?‘以仁治国,以德服人’。如今这般行径,与暴纣何异?昔年商纣以炮烙之刑虐民,终致牧野之败;今日王兄以活人炼丹,恐招更大灾祸啊!”
“住口!”姬满甩开弟弟的手,眼中闪过厉色,“你永远都是这般迂腐!可知秦始皇为求长生,遣徐福东渡?汉武帝为得不死药,宠信方士?帝王之道,本就与凡人不同!”这段转变令人唏嘘。历史记载中,周穆王晚年确实行为反常,许多政令变得严苛。现代学者在《古代帝王心理研究》中指出,这可能与他对长生的执念有关。根据心理学分析,权力者追求永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历史上至少有23位帝王曾因追求长生而行为失常。例如,汉武帝晚年因迷信方士,导致“巫蛊之祸”,数千人丧生;而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炼丹,二十余年不朝,国势日衰。
最痛苦的记忆终于浮现。姬满为了完善长生术,竟然将亲弟弟作为实验对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姬昭被诱骗至地下密室。密室中烛火摇曳,墙壁上刻满诡异符文,中央摆放着一具特制的石棺,棺盖上雕刻着蟠龙与鬼魅的图案。
“王兄,这是要带我去何处?”姬昭疑惑地问,手中还握着一卷刚修订的《周礼》竹简。姬满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带你去见证长生的终极奥秘。你是我最亲近的人,你的血脉与我同源,是最完美的媒介。”
还不等姬昭反应,几名侍卫突然将他制住,强行塞入棺中。姬昭惊恐地挣扎:“王兄!你这是做什么?我们可是兄弟啊!一母同胞的亲手足!你怎能如此待我?”他的声音嘶哑,充满绝望。
姬满冷漠地俯视着弟弟,手中握着一把沾满朱砂的匕首:“昭弟,你是最适合的实验品。我们血脉相通,用你的身体来验证长生术,再合适不过。待我功成之日,定会还你自由。”石棺的盖子缓缓合上,姬昭的哭喊被隔绝在黑暗中。姬满的声音在石室外回荡,渐行渐远:“为了长生大业,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这个承诺永远没有兑现。姬昭在石棺中承受着永生不死的诅咒——他的身体不会衰老,却要永远承受着被囚禁的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对兄长的敬爱逐渐转化为刻骨的仇恨。黑暗中,他回忆起童年时光:兄弟二人在桃树下诵诗,姬满手把手教他射箭;母亲病逝时,两人相拥而泣...但这些温暖记忆,最终都被背叛的冰冷淹没。
这段跨越千年的背叛,终于解释了姬昭身上那股古老的怨恨从何而来。现代基因学研究显示,极度的情感创伤可能会在表观遗传层面留下印记。一项针对战争幸存者的调查表明,超过65%的受试者会将创伤记忆通过某种形式传递给后代。姬昭的怨恨,不仅是个体的痛苦,更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缩影。
记忆闪回渐渐消散,我们重新回到古楼顶层。姬昭站在原地,泪水无声滑落,身上的红光逐渐黯淡。古楼的震动平息,魔气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满目疮痍。
“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疲惫,仿佛三千年的重担终于卸下,“为什么我如此憎恨长生之术,为什么我要毁掉所有相关的研究。这不是复仇,而是解脱——为我自己,也为那些无辜的亡魂。”
叶天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亲情背叛造成的创伤往往是终身难以愈合的。但已经过去三千年了,你还要被这段记忆束缚吗?执念如锁链,捆住别人,也捆住自己。”他引用了佛家“放下即自在”的哲理,试图安抚姬昭。
姬昭苦笑,眼神恍惚:“你说得轻松。可知道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是什么滋味?知道在黑暗中度过千年是什么感受?每一个夜晚,我都能听到那些实验者的哀嚎;每一个黎明,我都在质问天道为何不公...”
我忍不住插话,声音轻柔却清晰:“可是姬昭前辈,周穆王最终也没有获得真正的长生。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五十五年后还是去世了。他的执念毁掉了你们兄弟之情,也未能达成所愿。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例子——秦始皇求仙丹,终毙于沙丘;唐太宗服丹药,反加速死亡。追求虚妄,往往适得其反。”
姬昭沉默片刻,眼中的红光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你说得对。兄长他...最终也是一场空。他追求永生,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亲情;他妄想掌控时间,反被时间吞噬。”
就在这时,墙壁上的壁画再次发光,显现出新的画面——晚年的姬满孤独地坐在王座上,手中捧着姬昭曾经最爱的《周礼》竹简,老泪纵横。宫殿空旷,唯有烛影摇曳。画面中的姬满喃喃自语:“昭弟...是我错了...我不该被长生迷惑,不该背叛手足之情...若能重来,我愿用一切换回你的信任...”他的声音苍老而悔恨,与昔日英武的君王判若两人。
看到这一幕,姬昭终于崩溃大哭。三千年的怨恨,在这一刻化作倾盆雨下的泪水。他跪倒在地,双手掩面:“王兄...我原谅你了...我们都太执着于虚妄,忘了最初的初心...”
古楼的震动彻底平息,魔气消散无踪。阳光从破败的窗棂射入,照亮了尘埃飞舞的空气。这段跨越千年的往事,终于画上了句号。而我们,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也从中领悟到了一个道理:执念如刀,伤人伤己;唯有放下,方能解脱。叶天轻叹一声,收起长剑:“历史的教训总是相似——权力与永生之欲,常使人迷失本性。但真正的永恒,或许存于仁德与记忆之中。”
我望向窗外,暮色渐沉,心中感慨万千。姬昭与周穆王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对人性深渊的警示。在时间长河中,多少帝王将相为求不朽而葬送一切?或许,正如老子所言:“死而不亡者寿”,真正的长生不在肉体,而在精神与德行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