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边继续运算,一边加入对话:“没错,星盘推演在历史上有很多案例。比如,唐代僧一行制作的水运浑天仪,就能模拟星象和地脉,用于预测自然灾害。但这座星盘更先进,它可能融合了多重维度。”我转向张起灵,“张起灵,你觉得地脉能量现在稳定吗?我需要确认坎位的水星关联是否准确。系统显示,当前地脉波动指数为7.3,略高于安全阈值。”
张起灵微微颔首,他的手指停在了星盘中央的凹槽上:“地脉有波动,但星象序列已近完整。先激活北斗七星,再逆推岁差。”他的动作流畅而精准,仿佛早已熟稔于心。“在张家传承中,北斗七星被视为天帝的马车,统领众星。激活它,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天地之门的钥匙。”
就在这时,星盘突然发出更加明亮的光芒,各个星宿符号依次亮起——先从东方角宿亮起青光,那光芒如同初春的嫩芽,充满生机;再到北方斗宿泛起紫光,深邃如夜空;西方奎宿绽放白光,纯净如雪;南方井宿涌现红光,炽热如火焰。光芒交织成一张绚丽的网络,将整个殿堂照得如同白昼。何甜甜忍不住惊叹:“哇!这比我在上海天文馆看的星空秀还壮观!古代人是怎么做到的?”
“逆推岁差可不是简单的事,”我感叹道,手指在虚拟界面上飞速滑动,“岁差的概念最早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公元前2世纪提出,但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天运有常,地动有变’,就是指星象与地脉的互动。”我调出一组数据,“如果我们算错一步,可能会像公元前213年的那次彗星记录错误一样,导致推演失败。历史上,秦始皇曾因星象误读而焚书坑儒,可见其重要性。有趣的是,古代玛雅人也能精确计算金星周期,误差仅有一天,这说明不同文明在星象学上各有千秋。”
张起灵接过话头,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温度:“星盘不仅是工具,更是钥匙。它可能连接着更深层的秘密,比如周穆王寻找的昆仑仙境。”随着他的话语,星盘中央的七个凹槽逐一填充光芒,北斗七星符号熠熠生辉,整个装置旋转加速,发出悦耳的鸣响。“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时曾得西王母赠予玉板,上面刻有星象秘法。这座星盘或许就是仿照那玉板制作。”
孙雪走近仔细观察,突然指着星盘边缘的一处铭文说:“你们看这里!这些文字记载了星盘的制作年代——‘穆王十有七年,铸此星盘以通天地’。这正好对应周穆王西巡的年份!《竹书纪年》中明确记载,穆王十七年,他‘北征流沙,西见王母’。看来这座星盘确实与那段历史直接相关。”
何甜甜兴奋地拍手:“太神奇了!这么说来,这座星盘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居然还能正常运转!这让我想起那次在埃及看金字塔,导游说古埃及人也能精确对齐星座,但他们的仪器大多失传了。相比之下,中国的古代科技保存得真好!”
我点点头:“古代工匠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周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可能使用了特殊的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才能使星盘历经三千年而不腐不坏。现代冶金学分析显示,周代青铜器中常含有微量稀有金属,这可能增强了其抗腐蚀性和能量传导性。”
张起灵的手指在星盘上划出最后一个符号,整个星盘突然静止,然后迸发出夺目的光芒。一道强光冲天而起,在殿堂顶部形成一幅动态星图,精确展示着三千年前的夜空。繁星点点,银河璀璨,连行星的运行轨迹都清晰可见。何甜甜跳起来指着星图说:“快看!那是火星吗?它在移动!这简直像在看IAx电影,不过是全息版的!”
“成功了!”孙雪惊叹道,“这简直像穿越了时空。你们看,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与现在完全不同,北极星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勾陈一,而是另一颗亮星。天文学上把这称为‘北极星易位’,每隔两万多年就会发生一次。”
我仔细观察着顶部的星图,发现其中隐藏着更多信息:“这些星象不仅展示了周穆王时期的天空,还标注了几个特殊的位置。看那里——”我指向星图的一角,“那个闪烁的红点,很可能指示着某个重要地点的位置。系统分析显示,这个坐标对应现代青海省的某处,可能与传说中的昆仑山有关。”
张起灵凝视着星图,缓缓说道:“那是昆仑之墟的方向。星盘不仅还原了古星象,还为我们指明了前路。在道家典籍中,昆仑被视为天地之柱,连接三界。”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这是很少见的。
推演完成后,星盘缓缓停止旋转,蓝光逐渐收敛,留下一种深沉的宁静氛围。夜明珠的光芒似乎也更加明亮了,在青铜墙壁上投下柔和的影子。我们相视一笑,那种默契无需多言。这座星盘不仅解锁了前方的通道,更让我们对“终极”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或许就藏在这些星宿与地脉的交汇中,等待着有缘人去揭开。
“我总觉得,这座星盘还隐藏着更多秘密。”孙雪轻声说道,她的目光仍然停留在星盘上,“《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周穆王曾得‘天书’,或许就与这座星盘有关。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星盘的能量波动与我们在中层感受到的怨恨之力有些相似,但更加纯净。这可能说明,星盘本身具有净化或平衡负面能量的作用。”
张起灵罕见地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星盘之力,源自天地。我们今日所见,不过冰山一角。在张家秘传中,星盘被称为‘天机镜’,据说能映照过去未来。但使用它需要付出代价——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心神迷失。”他的话让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何甜甜好奇地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继续前进吗?还是先研究清楚这个星盘?我总觉得它像个超级计算机,说不定还能帮我们预测接下来的危险呢!”
我查看系统记录下的数据,点了点头:“星盘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完全理解刚才推演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这些星象和地脉数据,很可能关系到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切。系统显示,星盘激活后,殿堂深处的另一扇门已经解锁,但能量读数显示门后有高强度波动,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殿堂重归寂静,唯有星盘偶尔发出的轻微嗡鸣声,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我们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感受着时空的奇妙连接。这一次的星盘推演,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次对古代智慧的深刻领悟。前方的道路依然迷雾重重,但星盘的光芒,已经为我们点亮了第一盏指路明灯。正如《周易》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座星盘正是古人天文与人文智慧的结晶,而我们的探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