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张家族棺群(2 / 2)

张起灵的目光投向墓室最深处的一具石棺:张家血脉,从未真正断绝。只是我们学会了更好地隐藏自己。在动荡年代,很多族人都改姓隐居,但天授的诅咒并不会因此消失。

他带领我们走向那具最新的石棺,棺盖上的抓痕比其他石棺要浅一些,但依然触目惊心。棺椁旁放着一本皮质笔记本,张起灵小心翼翼地将其拿起。笔记本的封面上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张海客研究笔记·1988-1993。

这是张海客,我的表叔。他的声音异常平静,他在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天授最后阶段的感受。表叔是北大生物学毕业的高材生,曾经试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解析天授的奥秘。

我们围在一起,借着微弱的光线阅读那本笔记。字迹从最初的工整逐渐变得狂乱,记录着天授者如何从最初的轻微不适,发展到后期的生不如死。令人惊讶的是,笔记中还夹杂着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图表,显示出张海客严谨的科研态度。

天授第七年,开始听见不存在的声音,经检测为特定频率的次声波...天授第二十五年,左手出现透明化现象,细胞活性异常增高...天授第五十三年,开始失去味觉和嗅觉,神经传导出现障碍...天授第一百二十年,每日需承受三个时辰的钻心之痛,止痛药物完全无效...

笔记的最后几页几乎无法辨认,只有反复书写的两个字:。但在倒数第二页,我们还发现了一张潦草绘制的基因图谱,旁边标注着:突变位点确认,位于第7号染色体...

所以这就是张家人世代守护的秘密?吴邪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不是长生,而是永刑?

张起灵轻轻合上笔记本,放回原处。天授是恩赐,也是诅咒。历代张家人都在寻找破解之法。从古代的炼丹术到现代的基因工程,我们尝试过所有可能的方法。

他指向墓室中央一个特殊的石台,上面摆放着数十个玉简。我们走近细看,发现每个玉简都记录着一位天授者研究的破解之法。这些玉简按照年代顺序排列,最早的可追溯到明代,最近的则与张海客的笔记本属于同一时期。

张氏明远尝试过药物克制,采集天下奇珍,炼制丹药三百余种...我读着玉简上的记载,他甚至还远赴西域,寻找传说中的沙漠之泪

张氏青阳研究过巫蛊之术,远赴苗疆十七次...孙雪接着读道,他在侗族村寨待了整整十二年,学习他们的秘传医术。

张氏海客甚至尝试过现代医学,在美国最顶尖的实验室待过五年...吴邪的声音带着敬佩,他应该是第一个将基因测序技术用于研究天授的张家人。

孙雪突然哽咽:所以这些人,在承受着巨大痛苦的同时,还在为后人寻找出路?

张起灵默然点头。在这一刻,我终于理解了他眼中那深不见底的忧郁。背负着这样一个家族的命运,见证着一代代族人在痛苦中挣扎、研究、最终选择自我封印,这种沉重足以压垮任何人。我想起在德国访问时见过的一个罕见病家族,他们也在为治愈遗传病而世代努力,但与张家人相比,他们的处境似乎还要好上一些。

小哥...吴邪伸手想拍拍张起灵的肩膀,但在半空中又收了回来,你们张家...太不容易了。如果现代医学能够帮上什么忙,我一定会尽全力。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墓室顶端刻着一幅巨大的星图。这幅星图与常见的中国古代星图不同,其中夹杂着许多现代天文学才发现的星座。张起灵顺着我的目光望去,轻声解释:这是张家先祖留下的预言——当紫微星明,天授可解。历代天授者都会根据当时的星象学研究,不断完善这幅星图。

这是什么意思?孙雪问道。

没有人知道。张起灵摇头,千百年来,张家人在每个时代都在寻找这个预言的答案。有人认为紫微星指的是北极星,有人认为是指某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隐喻。

我们在这个充满悲壮气息的墓室中继续探索,每一具石棺都在诉说着一个痛苦而坚韧的故事。在墓室的最深处,我们发现了一具特别古老的石棺,棺盖上刻着一行小字:始祖先知,天授之源。这具石棺的材质与其他石棺明显不同,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玉石质感,在黑暗中自行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就在我们想要进一步查看时,整个墓室突然轻微震动起来。墙壁上的碑文开始发出淡淡的荧光,那些石棺上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黑暗中流转着神秘的光芒。更令人惊讶的是,墓室顶端的星图也开始闪烁,其中代表紫微星的位置格外明亮。

这是怎么回事?吴邪紧张地环顾四周,难道是地震?

张起灵凝视着发光的碑文,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天授感应。这里...还有活着的天授者。

他的话音刚落,墓室深处传来一声沉重的石门开启声。我们面面相觑,在这个被认为已经封闭了数十年的地方,难道还有张家人在此长眠?随着石门的开启,一股比之前更加浓郁的古老气息弥漫开来,其中似乎还夹杂着某种生命的律动。

张起灵的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但他的眼神中除了警惕,还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三百年来,他轻声说道,从未有过天授者能在封印后重新苏醒。除非...

除非什么?孙雪紧张地问道。

除非预言中的时刻,真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