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棺椁之室(1 / 2)

当我们的手电筒光束穿透黑暗,一个令人震撼的圆形墓室逐渐显现。这个直径约三十米的巨大空间内,整齐排列着四十八具青石棺椁,呈放射状分布,宛如一个巨大的日晷。每一具棺椁都经过精心打磨,表面泛着幽幽的青光,在灯光照射下折射出诡异的光晕。

这...这简直是个地下家族祠堂。孙雪的声音在空旷的墓室中回荡,她快步走向最近的一具棺椁,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的铭文,这些铭文记载的都是张家族人,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宣德年间,最晚的...

何甜甜突然惊呼一声:你们快来看这个!她指着一具明显比其他棺椁新的石棺,这上面的死亡日期是2019年!张家居然还有活到现代的后人?

我快步走过去,果然看到棺椁上清晰地刻着张海客,卒于公元2019年的字样。这个发现让我们面面相觑。根据中国社科院2019年发布的《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报告》,张姓作为中国第二大姓氏,确实存在许多隐世家族,但像这样延续数百年的神秘家族实属罕见。

有意思,龙渊若有所思地说,手指轻轻敲击着棺椁表面,根据我的研究,张家在民国时期就应该已经绝嗣了。看来历史记载有误。他转向我,记得2015年我们在云南发现的那座张氏古墓吗?当时出土的族谱就显示这个家族在1937年后就没有新增成员了。

孙雪继续检查着其他棺椁:更奇怪的是这些记载。你们看,几乎每一具棺椁上都提到了记忆缺失天命所授这样的字眼。她指着一具明代棺椁上的铭文,这位张明远,卒于万历二十三年,铭文记载他三十而忘前事,天命所授,守护至死

我蹲下身,仔细查看这些铭文,突然意识到什么:这不就是张起灵的症状吗?周期性失忆,天授唱诗人...难道整个张家族人都受到了同样的诅咒?这个发现让我想起西藏大学201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天授唱诗人的论文,其中提到这种特殊群体往往伴随着记忆紊乱的症状。

不是诅咒。龙渊突然开口,他的声音异常严肃,是使命。他走到墓室中央的圆形祭坛前,那里摆放着几卷泛黄的竹简,这些棺椁的排列方式,这个祭坛的位置...都在暗示着什么。他指着地面上的纹路,你们看这些凹槽,像不像某种能量传导系统?

何甜甜好奇地问:龙教授,您发现了什么?我在北大考古系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古代祭祀场所的能量分布,这个布局确实很特别。

龙渊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我们过去。祭坛上的竹简保存完好,孙雪小心翼翼地展开其中一卷,上面的文字是用古老的殄文书写。

这是...孙雪的声音有些颤抖,张家族谱,但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的守护记录。上面记载了从明朝开始,每一代张家人都要选出最优秀的子弟接受,成为守护者。她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这里说选拔标准极其严苛,要通过三关六试,成功率不足十分之一。

我凑近细看,竹简上详细记录了接受的过程:要在特定的时辰,进入某个神秘地点,经历某种仪式。成功者将获得超凡的能力,但代价是周期性的记忆丧失。这让我想起《明史》中记载的锦衣卫特殊训练方法,同样会使用药物和仪式来强化人体机能。

这太残忍了,何甜甜忍不住说,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这不就是让族人变成活死人吗?我在国家档案馆看到过类似的案例,清代宫廷侍卫中就有被施以洗髓术的记录,很多人因此精神失常。

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是荣耀。龙渊轻声道,他的目光扫过整个墓室,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些棺椁的排列暗合星象。最外圈对应二十八宿,内圈对应十二辰,中心祭坛象征北极。这是古代最隆重的祭祀布局。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罗盘,看,指针在这里会异常摆动,说明地下可能埋有特殊磁石。

孙雪突然指向竹简末尾:这里有一段特别记载...民国二十三年,族中异变,天授者失控,不得已启用禁术,族人十不存一...她抬头看向我们,这说的会不会就是张起灵那一代?根据民国档案记载,1934年确实在长白山地区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失踪事件。

我回想起张起灵零星的记忆片段,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张起灵可能是最后一个天授者,而张家为了控制局面,几乎灭族...这个推测与我们在二道白河镇走访时,当地老人讲述的传说高度吻合。

就在这时,何甜甜的手电筒照到了祭坛背面:你们快看!这里有个暗格!她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提高,我在故宫博物院实习时见过类似的机关设计,通常用来存放最重要的物品。

我们合力移开祭坛上的一块石板,正中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图案——青铜树的标志。这个符号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也有出现,据考证与古蜀国的祭祀文化有关。

要打开吗?何甜甜紧张地问,她的手已经按在了匣子上。

龙渊检查了一下匣子:没有机关,但...他顿了顿,表情变得凝重,我有预感,这里面藏着张家守护千年的秘密。根据能量探测仪的读数,这个匣子周围的电磁场异常活跃。

当匣盖缓缓打开,我们都屏住了呼吸。里面是一卷保存完好的帛书,展开后,上面绘制着一幅精细的地图,标注着一个名为的地点。地图边缘写着一行小字:守护者之责,止于终极。帛书的材质经过特殊处理,历经数百年依然柔软如新,这种技术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也有发现。

终极...孙雪喃喃道,她的手指轻轻描摹着地图上的线条,这会不会就是张起灵一直在寻找的地方?我记得他在2016年留下的日记中提到过这个词。

龙渊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不仅如此,这可能是整个张家世代守护的秘密。你们看地图上的标记,这个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长白山云顶天宫的深处。他掏出GpS定位仪进行比对,坐标与2008年中科院地质考察队发现的那个神秘洞穴高度吻合。

我突然想起什么:等等,如果张起灵是最后一个天授者,那么三年前去世的这个张海客...他又是谁?为什么能安葬在这里?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孙雪快速翻阅其他竹简:找到了!这里记载张海客是守陵人,负责看守这个地下祠堂,直到...新的天授者出现。她抬头,眼中闪烁着震惊,难道说...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张家还在秘密延续?

张家还在等待新的守护者。龙渊接话道,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这个地下墓室,不仅是安葬之地,更是一个选拔场他指着墓室四壁上的壁画,这些图案描绘的正是选拔过程,看这里,候选人要经过、和三重考验。

墓室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我们四人不约而同地感到一阵寒意。这些静静躺了数百年的棺椁,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悲壮史诗——为了守护某个超越时代的秘密,他们甘愿付出记忆、自由,乃至整个家族的延续。根据能量探测仪的读数,室内的温度正在以每分钟0.3度的速度下降。

我们还要继续吗?何甜甜小声问道,她的声音有些发抖,根据安全守则,当环境温度异常变化时应该立即撤离...

我看着祭坛上的地图,那个标注着的红点仿佛在向我招手。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张起灵执着的原因。2017年他在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必须找到终极。

必须继续。我听见自己说,声音异常坚定,既然已经走到这里,我们就有责任弄清楚张家到底在守护什么。这不仅关乎张起灵的记忆,更可能关系到一个被隐藏了千年的真相。我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多年来收集的所有线索,看这里,从西周青铜器到汉代帛书,再到明代墓葬,这个概念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史。

龙渊点点头,小心地收好帛书:那么下一站,就是云顶天宫了。他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下午3点,我们还有4个小时的 daylight,必须抓紧时间。

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孙雪突然拉住我:等等,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些棺椁的位置变了?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惊恐。

我们猛地回头,手电筒光束扫过整个墓室。四十八具棺椁依然静静地躺在原地,但不知是不是错觉,它们似乎比我们刚进来时,离中心祭坛更近了一些...

不可能!何甜甜惊呼,她快速调出刚进墓室时拍摄的全景照片进行对比,天啊,最外圈的12具棺椁平均移动了约15厘米!

龙渊立即蹲下检查地面:没有拖拽痕迹...这些棺椁就像是自己移动的。他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要实现这种移动需要巨大的能量...但我们什么都没感觉到。

就在这时,祭坛上的青铜匣子突然发出一声轻响,匣盖自动合上了。整个墓室的温度骤降,我们的呼吸在空气中凝结成白雾。

立即撤离!龙渊当机立断,这里正在发生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