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青铜铃铛组合(2 / 2)

但孙雪却摇头:“不,这不是攻击——这是一种引导。我能感受到设计者的善意,他在考验我们的智慧,而非单纯阻拦。在古滇神话中,铃铛被视为神与人之间的桥梁,只有诚心者才能通过考验。”

我快速分析系统警报:“声波探测显示,嗡鸣声源自石台底部的一个隐藏共振器。它正在发出低频信号,频率为396赫兹,这在古音律中被称为‘解放之音’,常用于解除束缚。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记载,类似频率能破解机械锁具。现代研究也表明,396赫兹的音调能促进放松,可能用于缓解陷阱的紧张状态。”

白芷松了口气:“所以,我们是不是已经触发了某种安全模式?就像玩游戏里的检查点一样?”

“未必,”我谨慎地说,“系统检测到机关仍处于半激活状态。我们需要在取走铃铛前,先‘演奏’出正确的音律序列。否则,毒箭和其他陷阱可能会再次启动。根据数据模拟,错误序列的触发概率高达70%,历史上许多盗墓者就因忽略这一点而丧命。”

龙渊提议:“既然铃铛的顺序是密码,或许我们可以用远程方式模拟音律。我的剑气能产生特定频率的震动,可以尝试触发共鸣。在武侠小说中,内力常被用于破解机关,但现实中,这需要精确控制。”

孙雪却反对:“不行,设计者强调的是‘诚意’。在古滇文化中,铃铛被视为通灵之物,必须亲手摇动,才能传递真心。我记得在彝族史诗《阿诗玛》中,就有英雄通过摇动铃铛证明诚意的情节。如果靠外力模拟,可能会被视为亵渎,触发更严厉的惩罚。”

何甜甜点头附和:“孙雪说得对。考古发现表明,古滇国的铃铛仪式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参与。例如,在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中,展出的铃铛大多有使用磨损的痕迹,说明它们是实际仪式工具,而非摆设。2018年,一项民族学调查显示,彝族巫师至今在仪式中摇动铃铛,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我综合大家的意见:“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人亲自上前,按照正确顺序摇动铃铛。但如何确保安全?机关一旦误触,后果严重。系统推算,正确序列的概率只有1\/,相当于十二个铃铛的全排列数。但如果我们结合孙雪的感应和历史数据,可能缩小范围。”

龙渊踏前一步:“我来。我的轻功可以避开大部分陷阱,而且剑气能作为应急防御。在江湖中,我经历过类似场面,比如在黄山古洞中破解剑阵。”

孙雪却轻轻拉住他:“不,龙渊,这件事需要更细腻的感应。让我来——我能通过情感共鸣与铃铛沟通,减少误触风险。在灵修中,这种能力被称为‘心音相通’,许多古代圣贤都强调直觉的重要性。”

经过简短讨论,我们决定由孙雪执行任务,其他人负责警戒和支援。我让系统实时监控机关状态,龙渊则准备好随时出手拦截可能的攻击,何甜甜记录过程,白芷负责后勤。我们形成一个半圆形阵型,确保万无一失。

孙雪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向石台。她的脚步轻盈,仿佛在舞蹈,每一步都避开地面上的隐形压力点。当她接近铃铛时,伸出手指,轻轻触碰最小的那个铃铛——它发出清脆的“叮”声,音调高昂,如同鸟鸣。

“这是‘羽’音,对应水元素,”孙雪低语,“按照五音顺序,下一个应该是‘商’音。”她依次摇动铃铛,每个动作都带着虔诚与专注。密室中回荡起一段美妙的旋律,时而激昂,时而舒缓,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或许是关于勇士与神灵的契约,又或是王朝兴衰的史诗。墙壁上的萤石随着音律闪烁,机关发出的嗡鸣声逐渐减弱,最终完全停止。

“成功了!”何甜甜欢呼,“机关解除了!这简直像在演奏一场交响乐,我从未想过考古能这么生动。”

但就在孙雪取下一串铃铛的瞬间,石台底部突然亮起一道光芒,投射出一段模糊的文字。我们凑近一看,那是用古滇文书写的铭文:“知音者,得秘宝;诚心者,通天地。”我立即用系统翻译,并补充背景:“在古滇文化中,‘知音’不仅指懂音乐的人,还象征知己与信任。这段铭文可能出自某位祭司之手,强调智慧与真诚的结合。例如,在云南出土的青铜器上,常见类似箴言,用于教导后人。”

这一刻,我们不仅获得了钥匙,更触摸到了千年前设计者的灵魂。铃铛在手中微微震动,仿佛在低语,引领我们走向下一个谜题。我收起铃铛,系统显示其能量波动与地图上的下一个标记吻合。龙渊擦去额头的汗珠,笑道:“这趟冒险比江湖厮杀还有趣。”何甜甜则忙着拍照记录,白芷好奇地触摸铃铛,感受其温润。我们相视一笑,深知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揭开。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不仅是冰冷的文物,更是活生生的故事。每一个机关、每一段音律,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正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在探索中,我们不仅解锁了宝藏,更连接了时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