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雪山途中(1 / 2)

晨光初露,巴乃古寨还笼罩在薄雾中,密码小队的成员们已经整装待发。冰冰和教授带着留守队员站在寨门口送行,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凝重。

记住,每隔二十四小时通过卫星电话报平安。教授紧握着叶天的手,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担忧,四姑娘山不是普通雪山,那里的气象变化毫无规律可循。

王胖子将最后一个背包递过来,压低声音说:俺打听过了,当地人说四姑娘山是神女居住之地,贸然闯入会惊扰山灵。你们可得小心点,特别是那个最高的幺妹峰,传说有去无回。

叶天郑重地点头,转身面对整装待发的队员们。龙渊已经检查完所有装备,何甜甜正在最后调试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孙雪则静静地望着远方的雪山轮廓,眼神深邃。

出发!叶天一声令下,小队正式踏上征程。

初入山地:环境过渡与身体适应

离开巴乃的湿热丛林,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周围的植被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茂密的热带雨林逐渐被针叶林取代,空气中弥漫着松树的清香,温度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何甜甜一边行走,一边记录着环境数据:当前海拔2850米,温度12摄氏度,湿度65%。植被类型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到温带针阔混交林。看这些冷杉和云杉的生长形态,说明我们已经进入高山生态区。

她停下脚步,指着一处岩层说:这里的岩石构造很特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与冰川地貌的过渡带。你们看这些溶蚀痕迹与冰蚀痕迹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质特征。

叶天示意大家稍作休息,趁机开始系统讲解雪山生存要点。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环视队员们,高原反应不是玩笑,它曾经让许多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付出惨痛代价。

他拿出水壶喝了口水,继续详细解释:2019年喜马拉雅登山季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高原疾病案例都是因为登山者忽视了早期症状。记住这几个关键点:第一,控制行进节奏,避免剧烈运动。理想的海拔上升速度是每天不超过300米,但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要更加注意身体信号。

龙渊默默检查着自己的装备,突然开口:1986年K2登山事故,一支队伍因为急于登顶,忽略高原反应预警,最终导致多人肺水肿。慢就是快。

叶天赞许地点头:龙渊说得对。第二点,保暖是关键,但要合理着装。他指着自己的衣物示范,采用分层穿着法:贴身排汗层、中间保暖层、外层防风防水。记住,出汗后湿衣服在低温下的导热性是干燥时的25倍,这在零下环境中是致命的。

何甜甜补充道:根据热力学研究,在零下10度的环境中,穿着湿衣服的人体热损失速度是干衣服的5-8倍。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雪山遇难者都是因为汗湿内衣后迅速失温。

深入险境:超自然预感的显现

随着队伍继续攀登,周围的景观变得更加荒凉。皑皑白雪开始覆盖山体,寒风呼啸着从山脊掠过。孙雪的眉头越皱越紧,她不自觉地拉紧衣领,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叶天,龙渊......孙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感觉到了,这片山脉深处隐藏着某种非常古老的。

所有人都停下脚步,专注地听着她的描述。

它不像密洛陀那种混沌的、基于本能的意识,孙雪闭上眼睛,努力捕捉着那种微妙的感觉,而是更冰冷、更沉寂,像是被千年冰雪封存的怨恨。这种气息......让我想起精绝古城地下那些被诅咒的壁画,但更加古老,更加深沉。

龙渊的手已经按在剑柄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的山峦:具体方位?强度?

孙雪缓缓摇头,脸色苍白:很模糊,像是弥漫在整个山脉的雾气......但核心的恶意,确实指向我们要去的方向。她突然睁开眼睛,瞳孔中闪过一丝金光,等等......我看到了碎片......冰雪覆盖的祭坛......青铜器的反光......还有血迹,古老的血迹......

何甜甜立即打开记录仪:孙雪,能描述得更具体吗?这种感应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

像是心跳,孙雪扶着额头,有规律的脉动......越来越强烈了。我觉得......我们正在靠近某个关键的节点。

叶天沉思片刻,从背包中取出一个古老的罗盘。令人惊讶的是,罗盘的指针正在不规则地旋转。果然,他沉声道,这里的磁场异常强烈。根据盘马老爹提供的古籍记载,四姑娘山在彝族传说中被称为诅咒之山,据说上古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场神魔大战,战败者的怨气被封印在山中。

专业知识与历史考证

何甜甜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分析:从科学角度解释,强烈的磁场异常可能影响人的脑电波,产生幻觉或异常感知。但是......她看着仪器上的读数,这里的磁场波动模式很不寻常,呈现出某种智能性的规律。

她调出一组数据对比图:你们看,这是普通地质活动产生的磁场波动,杂乱无章。而这里的波动,她指着屏幕上规律起伏的曲线,简直像是某种......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