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小时近乎垂直的攀爬,每个人的肌肉都在剧烈抗议,手指因持续用力而微微颤抖。岩壁湿滑异常,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好几次都险些失手。当终于踏上那片相对平坦的山台时,所有人都瘫坐在地,大口喘着气,汗水浸透了作战服。
我的老天,老陈擦着额头的汗珠,声音带着疲惫,这比当年特种部队训练还折磨人。记得1998年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时,也没遇到过这么险峻的地形。
小张揉着发酸的手臂,苦笑道:陈叔,您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还能这么利索,我已经很佩服了。要我说,这坡度都快接近90度了,简直就是在攀岩。
孙雪一边检查着装备,一边插话:根据地质扫描,这段岩壁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结构让表面特别容易打滑。大家都检查一下安全绳,刚才我看到有几处磨损比较严重。
就在我们休整之时,孙雪突然站起身,指着前方:快看!树林在这里变得稀疏了,植被分布也很不寻常。
确实,此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在这里让出了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台,仿佛是特意为远眺而设的观景台。更令人惊奇的是,平台上的植物种类也发生了突变,出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蕨类和苔藓品种。
这里的植物分布很诡异,孙雪蹲下身采集样本,这些蕨类的叶脉呈现金属光泽,而且...她用检测仪扫描后惊呼,它们的细胞结构含有异常高的硅元素,这在地球植物中是极其罕见的!
当我们走到平台边缘,拨开最后一道藤蔓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在远处缭绕的云海之上,一组宏伟得超乎想象的建筑群若隐若现。金色屋顶在稀薄的阳光下闪烁,朱红梁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飞檐翘角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向天空伸展,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飞去。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目测至少有九重殿宇,整体规模堪比故宫,但却以违反重力法则的方式悬于峭壁之上。
我的天...老陈喃喃自语,手中的水壶不经意间滑落在地,这就是古籍中记载的凌云天宫?《山海经》和《淮南子》中都提到过云中国度,我原以为那只是传说...
孙雪急忙取出相机,但由于距离遥远和雾气干扰,只能拍到模糊的轮廓:太不可思议了!这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式建筑的斗拱飞檐,傣族建筑的金顶装饰,甚至还有...有些细节我从未在任何建筑典籍中见过。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看那中央主殿的屋顶结构,完全违背了传统建筑力学原理。按照常理,那么大的悬挑结构早就该坍塌了。
小张张大嘴巴,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在这深山老林里建造这样的宫殿群,得动用多少人力物力?光是运输建筑材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根据史料记载,明代修建紫禁城动用了百万工匠,但这里的地形比北京险峻何止百倍!
我举起望远镜仔细察看,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你们注意到没有?整个建筑群死一般寂静,看不到任何人影活动,甚至连飞鸟都刻意避开了那片空域。等等...那是什么?我突然调整焦距,主殿顶部的金色装饰...似乎在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