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却皱起了眉头。手腕上的多功能考古仪器发出轻微的震动,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与眼前所见并不完全吻合。等等,我阻止了正要上前仔细查看的两人,这可能不是真正的主墓室。
龙渊立即停下脚步,投来询问的目光,手已经下意识按在了剑柄上。叶天也警惕地环顾四周,手中的仪器开始重新扫描整个空间。
我指着仪器屏幕解释道:你们看,这里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读数与外部通道存在明显差异。更重要的是,能量波动虽然平稳,但频率与明代典型墓葬完全不同。根据数据库比对,这种波动模式更接近...某种防护机制。
老教授闻言仔细观察四周,突然眼睛一亮:说得对!你们看这些青铜器,虽然造型精美,但细看之下,纹饰风格有明显的差异。这件夔纹鼎明显是商周风格,而那件云雷纹簋却是战国特征,还有那尊青铜爵,形制更接近汉代。他越说越激动,这完全不符合明代墓葬的规制!明代贵族下葬时,陪葬品应该是同一时期或者家传的古物,不会这样杂乱无章。
我继续指向棺椁下方:更重要的是,基座与地面接合处有细微的移动痕迹,说明这棺椁可能被移动过,或者根本就是后来放置的。如果是原装安置,经过几百年时间,灰尘堆积和石材风化程度应该是一致的。但你们看,基座东南角的磨损明显比其他部分严重。
孙雪凑近仔细观察,她的眼中再次闪过银色流光:确实如此。而且我感觉到...这里的虽然平和,却缺乏一种应有的厚重感,像是被精心修饰过的假象。真正的墓葬应该有着沉淀数百年的地气,但这里的气息...太了,像是刻意营造出来的。
叶天突然开口,声音带着震惊:系统扫描显示,玉棺内的物质密度与人体遗骸不符,更像是纺织品和木材。而且...他调整着仪器参数,墓室后方墙壁的材质与其他三面不同,后面可能还有空间。热成像显示墙后温度略低,可能有暗道或者密室。
我怀疑这可能是个疑冢,或者衣冠冢。我得出结论,汪藏海以谨慎多疑着称,很可能设下了这个精致的陷阱。根据史料记载,他晚年极其多疑,连睡觉都要换三个卧室。这样性格的人,不可能将真正的墓室如此直白地展示出来。
直播间的观众听到这个分析,弹幕瞬间激增: [卧槽!反转来了!] [我就说太顺利了肯定有问题] [汪藏海真是个老狐狸] [那真正的主墓室在哪里?] [这些专家太厉害了,这都能看出来] [所以这些宝物都是假的?]
老教授激动地翻找着资料:历史上确实有疑冢的先例。最着名的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明代墓葬中用这种手段的还很少见。如果这真是疑冢,那真正的主墓室一定隐藏在某个地方。他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记得在《万历野获编》中有过一段记载,说汪藏海善设迷局,好布疑阵,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开始分头仔细检查墓室的每一个细节。龙渊用他特有的方式检查墙壁的每一块砖石,手指轻叩,倾听回声差异;叶天用仪器全面扫描能量波动,寻找异常点;孙雪闭目凝神,感知着气的流动方向;而我则专注于分析墓室的建筑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暗门。
就在我们专注探查时,直播设备突然捕捉到一个细微的异常——在东北角的壁画上,北斗七星的图案与穹顶上的星图存在微小的角度偏差。这个发现让我们精神一振,或许这就是突破口的所在。
所有人明白,我们可能才刚刚揭开这座古墓秘密的冰山一角。汪藏海这个明代最神秘的人物,到底将真正的秘密隐藏在了何处?而这个精心设计的疑冢,又是否暗指着通往真相的路径?
在星光照耀的墓室中,一场新的探索即将开始。每个人都预感到,真正的主墓室中等待我们的,可能是远超想象的危险与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