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学术交流(1 / 2)

实验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纸张特有的气息,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何甜甜正埋头整理从精绝古城带回的大量资料,桌面上铺满了各种拓片、照片和笔记。孙雪安静地坐在她身旁,小心翼翼地帮忙分类和归档那些珍贵的考古记录。

你看这个纹饰,何甜甜忽然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指着一块陶片拓片上精细的图案,这是精绝文化特有的太阳神鸟图案,但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有类似发现。有趣的是,两个文化相隔千里,时代也相差数百年。

孙雪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丝专业的光芒:确实很相似。我记得在鲁国故地的考古发现中,也有类似的纹饰。2018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尊上,就有这种展翅的太阳鸟纹样。她轻轻点着图案的细节,你看这羽毛的处理方式,还有鸟喙的弯曲角度,几乎如出一辙。

何甜甜惊讶地看着孙雪:你说得对!我去年在《考古学报》上读到过相关论文。会不会是文化传播的痕迹?毕竟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可能就已经存在某种形式的东西方交流通道。

完全有可能,孙雪接着说,语气越来越自信,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精绝古城最晚的遗存大约在公元3-4世纪,而西周的太阳神鸟纹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虽然时间跨度大,但不能排除文化元素通过中间族群代际传播的可能性。

两人越聊越投入,从考古发现聊到历史文化交流。何甜甜搬来几本厚重的参考书,翻到相关页面:你看,这是新疆考古研究所去年发布的和田地区出土文物图录,里面有几个陶器上的纹饰确实显示出中原文化的影响。

孙雪原本拘谨的态度渐渐放松,她甚至主动走到白板前,画起了纹饰演变示意图:如果我们将时间轴拉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太阳神鸟的意象从东向西传播过程中,逐渐从具象向抽象演变。在中原地区,它是具体的凤鸟形象;到了河西走廊,开始出现简化;而在精绝古城,它已经高度符号化了。

何甜甜兴奋地记录着孙雪的见解:这个观察角度太棒了!你应该把这些想法写成论文。我记得你在2019年的《西域研究》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丝路纹饰传播的文章,当时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孙雪微微一愣,似乎被触动了某些记忆:是吗?我...我好像有点印象。她揉了揉太阳穴,我记得那篇文章中,我引用了大量塔里木盆地出土的织物图案作为证据...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冰冰举着直播设备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活泼的笑容:嗨,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考古实验室,这里可是藏着无数精绝古城的秘密哦!大家看,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两位美女专家——何甜甜老师和孙雪老师!

孙雪显然有些措手不及,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下意识地往何甜甜身后躲了躲。何甜甜鼓励地拍拍她的肩:没关系的,小雪,就当是和朋友们分享知识。你的见解非常专业,观众一定会感兴趣的。

冰冰将镜头转向两人,直播间的人数开始快速上升,弹幕不断滚动: 哇!是精绝古城考古队的小姐姐们!期待好久了,终于能近距离看文物了!右边的小姐姐好漂亮,也好眼熟啊...

在何甜甜和冰冰的鼓励下,孙雪深吸一口气,慢慢走到镜头前。她先是对着镜头微微鞠躬:大家好,我是孙雪...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随着讲解的深入,她逐渐找回了专业学者的自信。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精绝古城的重要发现,孙雪拿起一件文物的照片,声音变得清晰而坚定,首先看这件彩绘陶罐,上面的纹饰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云雷纹和当地特色的几何图案,这表明精绝文化具有很高的包容性和创造性...

何甜甜适时补充道:孙雪老师在这方面是专家,她曾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处遗址进行过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