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代偿(2 / 2)

她这话既是表态,也是暗示。她会做好分内事,稳住太医院这个阵地,这本身就是对各种暗流最好的回应。同时,她也暗示齐妃,要想稳住大阿哥的地位,“根基”在于皇帝的态度和皇子自身的康健,而非一味与守旧势力捆绑。

齐妃是聪明人,立刻听懂了她的弦外之音,神色缓和了许多:“苏院使通透。日后永寿宫这边,还要多劳你费心。”

从永寿宫出来,苏晚晚心情并未放松。齐妃的示好和预警,证实了她的判断。守旧势力绝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偃旗息鼓,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寻找新的突破口。

果然,没过几日,朝堂上便有人旧事重提,以“太医院乃关系皇家安危之重地,院使之职责任重大,当择资深稳重、熟知满蒙医药之臣担当”为由,隐晦地提出苏晚晚资历尚浅,且不谙满蒙医药,恐难胜任。

这一次,出面反驳的不是胤祥,而是几位在牛痘推广中受益的地方督抚,他们联名上奏,盛赞苏晚晚之功,认为其医术高超,心系黎民,正是太医院院使的不二人选。甚至几位在旗的勋贵,因家中子弟曾受苏晚晚救治,也出言维护。

雍正的态度依旧暧昧,既未采纳撤换苏晚晚的建议,也未明确表态支持,只以“苏晚晚有功于社稷,且掌管太医院以来并无大错,此事容后再议”暂时压了下去。

苏晚晚知道,这是雍正惯用的平衡之术。他需要她做事,也需要用她来牵制守旧派,但绝不会让她权势过盛,脱离掌控。

她必须想办法破局,光靠被动防守和皇帝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

机会出现在一次给几位蒙古藩王赐宴的筹备中。按照惯例,宴席上需准备一些蒙族喜爱的药材和饮品以示恩宠。负责此事的礼部官员照例来太医院咨询,苏晚晚亲自接见。

她并没有简单地按旧例提供药材,而是详细询问了那几位藩王的年龄、身体状况(通过礼部能了解到的有限信息),以及蒙古高原常见的疾病。然后,她结合陈实功笔记中一些关于治疗风寒湿痹、强健筋骨的方子,以及现代营养学知识,精心调配了几款适合蒙古人体质、兼具保健和美味效果的药茶和肉苁蓉、锁阳等药材的炮制新品。

宴席之上,这几款新品大受欢迎,几位藩王赞不绝口,当场向雍正表示感激,称天朝物阜民丰,连药材饮品都如此匠心独运,体恤他们这些远方臣子。

雍正龙颜大悦,当众褒奖了苏晚晚,称其“心思灵巧,办事周全,不仅精于医道,更通晓四方物性,实乃难得。”

这一次,苏晚晚没有依靠惊世骇俗的现代医术,也没有卷入激烈的派系斗争,而是通过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对皇权的“有用性”,并且巧妙地迎合了雍正“怀柔远人”的政略。这是一种更柔和,也更难以被攻击的“代偿”——她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自己不可或缺。

退席时,苏晚晚感觉到一道复杂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她抬眼望去,只见睿亲王正与几位宗室低声交谈,眼神扫过她时,带着一丝阴沉和审视。

苏晚晚坦然回望,嘴角甚至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她知道,这场无声的较量还远未结束。但经过此事,她更加确信,在这深宫权谋的泥沼中,除了正面抗衡,更需要审时度势,用智慧和价值为自己织就一道护身符。她开始学着,不仅仅做一个医者,一个斗士,更要做一个真正的“朝臣”,懂得在规则的缝隙间游走,积蓄力量。

回到值房,她再次拿出陈实功的笔记和那页残片。准噶尔……那个可能的“同类”,他(她)又是用什么方式,在那个马背上的政权中立足的呢?是更直接的力量展示,还是更诡谲的权谋?

线索依旧模糊,但寻找答案的紧迫感,却越来越强了。这盘棋,她需要看得更远,布局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