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香!”她心中警铃大作,急忙屏息,但为时已晚。
几个黑影破窗而入,直扑她而来。苏晚晚勉力抽出袖中短剑抵抗,但药力发作,动作迟缓。
眼看就要被擒,突然又有一批人杀入,与先前那批人战作一团。混乱中,有人拉住她的手臂:
“跟我走!” 是文若明的声音!
文若明带着她且战且退,从密道逃离密折处。来到安全处,苏晚晚才看清救她的人中还有胤祥。
“王爷?文先生?这是...” 胤祥神色凝重:“我们收到消息,八爷党余孽要对你下手,特地赶来相救。”
文若明检查她伤势后道:“幸好迷香吸入不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苏晚晚心中感激,却又疑惑:“八爷党为何要杀我?” “因为你是密折处主事,掌握了他们太多罪证。”文若明道,“更重要的是,有人泄露了你的真实身份。”
苏晚晚震惊:“谁?” 胤祥与文若明对视一眼,沉声道:“隆科多。他在狱中招供,说你是前明皇室后裔,身负梅花烙。”
苏晚晚如遭雷击。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皇上...可知此事?” “尚未。”胤祥道,“隆科多目前只对刑部官员招供,我们已暂时压下此事。但纸包不住火,皇上迟早会知道。”
文若明接话:“为今之计,唯有在皇上知情前,立下大功,换取信任。”
苏晚晚苦笑:“什么大功能抵消前明后裔这个身份?”
“平定西北。”胤祥目光坚定,“若你能助朕平定年羹尧之乱,皇兄必会网开一面。”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晚全力投入西北军情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密折处的网络,她逐渐摸清了年羹尧的兵力部署和弱点。
这日,她发现一个关键情报:年羹尧的粮草主要存放在兰州城外三十里的一处山谷中,守备相对薄弱。
“若派人奇袭粮草,年羹尧大军必乱。”她向雍正禀报。
雍正沉吟片刻:“但年羹尧多疑,粮草重地必有重兵把守。”
“臣有一计。”苏晚晚呈上一份地图,“可派小股精锐潜入,放火烧粮。同时大军正面佯攻,牵制年羹尧主力。”
雍正仔细研究地图,终是点头:“准奏。此事由怡亲王全权负责,苏主事从旁协助。”
半月后,西北传来捷报:怡亲王率精兵奇袭年羹尧粮草成功,年家大败,年羹尧率残部退守凉州。
雍正大喜,重赏有功之臣。苏晚晚虽未公开受赏,但雍正私下赐她金牌一面,许她随时入宫见驾。
然而就在庆功宴当晚,苏晚晚接到急报:年妃早产,情况危急!
她不及细想,立即入宫。年妃宫中乱作一团,太医们跪了一地,称母子难保。
苏晚晚查看后,发现年妃胎位不正,且因忧思过度,体力不支。
“准备热水、纱布,所有人都出去!”她厉声命令,挽袖准备接生。
经过两个时辰的奋力抢救,一声婴儿啼哭终于响起——是个皇子!但年妃因失血过多,奄奄一息。
“院判...”年妃虚弱地拉住苏晚晚的手,“本宫不行了...求你...保全这个孩子...”
苏晚晚含泪点头:“娘娘放心,臣必竭尽全力。”
年妃又看向雍正:“皇上...臣妾罪该万死...只求您看在孩子份上...宽恕年家...”
雍正握她的手,神色复杂:“朕答应你。”
年妃微微一笑,闭目而逝。
雍正看着襁褓中的婴儿,长叹一声:“传朕旨意:年妃追封为敦肃皇贵妃,以贵妃礼葬。皇子交由皇后抚养。”
处理完年妃后事,苏晚晚疲惫地回到密折处。推开房门,却见雍正独自坐在黑暗中。
“皇上?”她急忙跪地。
雍正抬手示意她起身:“晚晚,朕今日来,是想问你一件事。”
“皇上请讲。” “隆科多招供,说你是前明皇室后裔,身负梅花烙。此事可真?”
苏晚晚心中一凛,知道终究瞒不过去。她缓缓卷起衣袖,露出那个梅花胎记:
“回皇上,此胎记臣自幼便有,但是否与前明有关,臣实不知。”
雍正凝视胎记良久,忽然轻笑:“朕记得,太祖皇帝当年也曾见过一位手腕有梅花胎记的女子,称其为‘天命之人’。”
苏晚晚愕然。
“那位女子曾预言大清国运,句句应验。”雍正目光深邃,“晚晚,你可是上天派来助朕之人?”
苏晚晚不知如何应答,只得道:“臣只知尽心竭力,辅佐明君。”
雍正大笑:“好个尽心竭力!苏晚晚,朕不管你是何出身,只问你一句:可愿继续为朕效力?”
苏晚晚跪地叩首:“臣万死不辞!”
雍正扶起她:“既如此,前尘往事,朕概不追究。但从今以后,你需更加小心。朝中想要你性命的人,不在少数。”
雍正离去后,苏晚晚独坐灯下,心情复杂。皇上的宽宏大量出乎她的意料,但未来的路必将更加艰难。
窗外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庭院。苏晚晚轻抚手腕上的梅花胎记,眼中闪过坚定之色。
既然天命如此,她便在这深宫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为权,不为利,只为心中那份不改的初心。
前路漫漫,但她已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