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214章 经络一大通,人活百岁不是梦

第214章 经络一大通,人活百岁不是梦(2 / 2)

常有人饱受口苦、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之苦,若细察之,便会发觉出现症状之处,皆为胆经所经之地。

胆经乃人体循行最长之经脉,起于外眼角,沿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下行,至脚之四、五趾,几贯全身。胆经当令之时,在子时,即夜间 11 点至凌晨 1 点。

常熬夜者多有体悟,每至夜间 11 点,精神振奋,常感饥饿,此乃胆经当令,阳气生发之故。然众人须留意,切勿因此时精神佳而继续劳作或娱乐,宜于 11 点前入眠,如此方可养阳。

《黄帝内经》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之论,“藏”同“脏”,即言人体之五脏六腑十一脏器皆取决于胆气之生发,胆气生发,则人体状态良善。反之,胆气不畅,于人体之症状则为皮肤无光泽,口苦,喜叹息,心胁痛不可转侧,头痛,腮痛,腋窝肿,锁骨窝中肿痛,大脖子病,脚面外侧发热,胸、胁、肋、大腿外侧、小腿和膝外侧、外踝前及关节皆痛,足次趾和小趾不能活动等,此皆胆经之疾。故而,欲使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善用胆经,使气生发。

中医有言,只需轻拍胆经,胆气便如春笋般生发。胆经宛如人体侧面的一条神秘脉络,拍打时,从臀部起始,一路向下延伸,每日拍打三百下,胆经通顺了,所有的忧虑、恐惧、犹豫不决等消面情绪,都将随着胆经的通畅而烟消云散。如此,我们便能在该谋划时精心谋划,该决断时果断决断,那么,我们的肝胆必将日益强大,毫无无谓的损耗,身心也会如沐春风般健康快乐。

有些人拍完胆经后会失眠,这究竟是为何呢?原来,胆经和三焦经皆属少阳经,实则为同一条经络,在手臂上名为三焦经,在腿上则称胆经。拍完胆经后头痛失眠的人,通常是邪气被驱赶至三焦经了,此时若再轻敲三焦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此外,胆经上还有许多神奇的穴位:阳陵泉可治两肋疼痛,犹如灵丹妙药;光明穴能治老花眼,恰似妙手回春;悬钟可治落枕,仿佛华佗再世;风市能治各种皮肤痒疹,恰似一把止痒的金钥匙。胆经上的穴位皆气感明显而强烈,若能巧妙运用,必能收获奇效。

胃经:滋养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共有两条粗壮的主干和四条繁茂的分支,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它起于鼻旁,如潺潺溪流般沿鼻上行至根部,而后流入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汇;再如蜿蜒的小路般沿鼻外侧下行至齿龈、口唇,接着沿着下颌骨出大迎穴;最后如灵动的飞鸟般上行至耳前,穿过颌下关节,沿着发际至额颅。

它的支脉宛如灵动的游龙,从大迎穴蜿蜒而下,穿过喉结,深入锁骨,直抵胸腔,如利箭般穿过横膈膜,最终归属胃,并与脾相互交织。它的另一支支脉则如潺潺溪流,直下足部二趾与中趾缝,此支又分作两支,一支自膝膑下三寸分出,如潺潺细流般下行至中中趾外侧,一支从足背分出,似轻舞的蝴蝶,飘至大趾内侧,交足太阴脾经。

从胃经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与胃经关系最为紧密的脏腑,非胃和脾莫属。脾胃,乃人体的后天之本,犹如生命的基石。每个人在呱呱坠地之后,主要仰仗脾和胃来运化水谷,受纳腐熟食品,如此这般,人体方能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足的滋养,以维系生命活动的需要。

除了消化吸收食物外,胃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幻成血。母亲的乳汁,实则是血的化身,血由食物的精华凝聚而成。在哺育孩子时,母亲的血又化作了甘甜的乳汁。

按摩胃经,恰似为身体注入一股清泉,一方面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其与相关脏腑的气血如澎湃的海浪般充盛,这样脏腑的功能就能如运转良好的机器般正常发挥,不易生病;另一方面,如同在胃病发展的道路上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在胃病尚未成气候之时,就将其扼杀于无形。

当然,按摩胃经的主要目的还是调节胃肠功能,所以饭后 1 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按揉胃经的主要穴位了,如足三里、天枢等,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 1 个小时左右,如小火慢炖般灸一会儿,灸完后喝上一小口水。每天早上 7-9 点按揉的效果堪称最佳,因为这个时辰是胃经当令,是胃经气血最为旺盛的时候。

此外,胃经当令之际,恰是享用早餐之时,故而早餐必不可少!

许多人误以为,不吃早饭就能减肥,实则大错特错。此时,即便早餐吃得再多,也不会长胖,只因上午乃阳气最充沛之时,亦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食物极易被消化。胃经过后,脾经当令,脾可通过运化,将食物转化为精血,输送至人体五脏。若不吃早饭,九点之后,脾就如同在做无用功,它亦无物可输送给五脏,此时人体便会产生不适现象,较为明显的表现便是头晕。中医有言,脾胃乃“后天之本”,此理亦然。人要存活,依赖的便是食物,而脾胃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不佳,人体运转便会出现问题。因此,早饭必须要吃,且要吃好。

脾经:化解一切慢性病

脾经在人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医理论中,脾属土,而土正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医认为,脾的主要作用是运化,即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吸收,转换为气血津液,传输至全身,以确保人体的正常运行。倘若肾是我们的先天之本,是我们生命的源头,那么脾的作用便在于不断为先天之本添砖加瓦,维系我们的生命,而脾经正是维持脾脏正常运行的经络。

脾经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主要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盘旋,由足至头。它从大脚趾末端启程,沿着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越过踝骨,如灵动的溪流般向上流淌,沿着内踝前边,登上小腿内侧;接着沿着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交汇,在肝经之前悠然前行,登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穿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像忠诚的卫士般夹着食管旁,连接舌根,散布舌下。其分支从胃部如分支的河流般分出,越过膈肌,流淌注入心中,经气与手少阴心经紧密相连。

当脾经堵塞不通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常见的慢性病: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仿佛被寒霜侵袭,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如潮水般袭来,或者全身如被抽走了力气般乏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溏稀、胸烦闷、心窝下急涌,还有舌根发硬、饭后即吐、流口水等。

此外,脾除了有运化的神奇作用外,还有统血的重要职责,就如同一位严格的统帅,统摄、约束着行于脉内的血液,使其不外溢。倘若脾经拥堵,脾气虚弱,无法承担起这种约束的重任,就会引发各种出血病症,如呕血、便血、尿血等。

以上症状皆可从脾经入手治疗,最好在脾经当令之时,犹如在清晨的花园中,精心呵护花朵一般,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 9-11 点,恰似人体阳气蓬勃上升的时刻,此时疏通脾经,恰似在平衡阴阳的天平上轻轻拨动,使其达到完美的和谐。

另外,《黄帝内经》中言道:“思伤脾。”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虑过度犹如一场狂风骤雨,扰乱了脾的正常工作,使其如受惊的小鹿般方寸大乱,反映到身体上便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胸闷气短。

故而,我们务必竭力做到思虑有节制,如此脾的功能方可正常,脾经方能通畅。

肺经:气顺则病自消

肺在五脏六腑中地位尊崇。《黄帝内经》将其比作“相傅之官”,意即肺宛如一朝之宰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宰相之职责为何?其需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皆要过问。肺乃人体内之宰相,它必须洞悉五脏六腑之状况,故而《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之论,亦即全身各部之血脉皆直接或间接汇聚于肺,而后散布全身。因此,各脏腑之盛衰情形,必然在肺经上有所显现,而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之“寸口”便能知悉全身之状况。寸口位于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之经渠、太渊二穴恰处此位,乃桡动脉之搏动处,中医号脉实则是在观察肺经。

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联络于大肠,继而沿着胃上口,穿越膈肌,归属于肺脏。再从肺系横向出于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末端。

肺经上分布着三个至关重要之穴位,分别是尺泽穴、孔最穴和太渊穴。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之凹陷处,实乃绝佳之穴位。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例子。

此外,按压尺泽穴对于因肺经不畅而引发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胀满等症状,疗效显着。

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导致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颇佳,还能治疗生疮。此穴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大拇指方向),处于尺泽穴与太渊穴(腕部桡动脉搏动处)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手腕至肘共 12 寸,按比例取穴)。

有人常感气若游丝,仿佛吸气都成了奢望,此时不妨点按太渊穴(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此穴乃肺经原穴,补气之功,堪称一绝。

众所周知,肺如娇花,极易出现问题。当肺的正常功能受损时,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病便会接踵而至。故而,我们需对肺经倍加呵护。

肺经在寅时当令,也就是凌晨 3 - 5 点。此时此刻,乃是按摩肺经的绝佳时机。然而,此时人们往往正沉浸于梦乡之中,又该如何是好呢?好在足太阴脾经与肺经乃同名经,因此,按摩足太阴脾经(上午 9 - 11 点当令)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大肠经:肺与皮肤的守护者

大肠经起自食指桡侧顶端,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拇指,沿着食指桡侧一路上行,穿越第一、二掌骨(食指和拇指延伸至手掌的部分)之间,进入两筋之中,如同一股清泉,向上沿着前臂桡侧流入肘外侧,再沿着上臂外侧奔腾而上,直至肩部。

大肠经:人体健康的“清道夫”

(一)大肠经的循行之旅与身体关联

大肠经,宛如人体内部一条神秘而至关重要的经络通道,起始于锁骨上窝那隐秘之处,恰似灵动的丝线般缓缓展开它的循行之旅。它沿着颈部谨慎前行,穿越面颊部,深入下齿槽,这一过程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进行精细的雕琢,每一步都精准而有序,与面部的众多穴位相互呼应,如迎香穴等,这些穴位如同经络上的明珠,共同调节着面部的气血运行。而后,它巧妙地绕回口唇两旁,宛如灵动的舞者在面部轻盈旋转,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仿佛在进行一场神秘的仪式,最终上夹于鼻孔两旁,完成其独特而复杂的循行路线。它不仅与面部的美观息息相关,还通过经络的联系影响着口腔、牙齿等部位的健康。它恰似一位布局大师,在人体面部与颈部区域精心构建起一张复杂而有序的网络,每一个节点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与人体各个部位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与健康,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二)卯时排便:与自然共舞的健康之道

大肠经的值班时间是在卯时,即清晨 5 - 7 点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段。此时,天刚蒙蒙亮,仿佛大自然在轻声唤醒沉睡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的开始的气息。而这也是人体排便的最佳时机,这是大自然赋予人体的智慧密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从自然规律来看,5 - 7 点天门开启,天亮了,就如同大自然打开了新的一天的大门,与之相应的人体地门——肛门也应开启,以排出体内的废物。这就好比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大自然在更新,人体也在同步进行内部的清理,保持着与自然的同步节奏。从人体生理机能角度而言,经过一夜的休息与代谢,人体的气血在此时汇聚到大肠。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一夜的运转后,将代谢产生的废物输送至大肠,这些废物如同机器运转后的残渣,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导致机器出现故障。若此时不及时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这些废物就会如同顽固的敌人一般,重新被人体代谢吸收,这对健康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就像让有害物质再次侵入身体的领地,破坏身体的健康环境。因此,在这个时间段排便堪称是对身体的一种精心呵护,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也是开启新的一天健康生活的关键一步。对于那些已经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的人来说,这自然不是问题,他们的身体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按时、高效地完成任务,保持着身体的清洁与健康,他们的生活也因这种良好的习惯而更加有序和美好。然而,对于那些尚未养成习惯的人,可以在这段时间主动前往厕所,蹲一会儿,通过这种方式给身体一个信号,促进便意的产生。只要长期坚持,就如同持之以恒地培养一种有益的生活习惯,必定会对身体带来诸多好处,让身体的内环境更加清洁有序,如同一个整洁的花园,为健康之花绽放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三)便秘与大肠经:津液失衡的健康挑战

在当今注重健康的社会,排毒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清除宿便。宿便堪称是长期滞留体内的“毒瘤”,它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敌人,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况,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身体的健康。如今,便秘的人越来越多,这背后隐藏着与大肠经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肠经肩负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生“津”。这种津就像一种具有神奇渗透特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部发挥着微妙而关键的作用,它如同润滑剂,保持着肠道的湿润和通畅。便秘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津的力量失衡,如同一股强劲的水流,将大肠中的液过度渗透出去,导致里面的宿便变得干硬,如同坚硬的石块一般难以排出,从而形成便秘,让肠道如同堵塞的河道,无法顺畅运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相反,如果津的力量过于薄弱,液就会在肠道内过多积存,引发腹泻,使肠道失去正常的节奏,就像河水的流量失控,导致洪水泛滥。现代人中便秘现象较为普遍,其根源就在于津在其中占据了上风,打破了肠道内的平衡。那么,为何津的力量会如此强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肺与大肠之间的微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共同影响着肠道的健康,如同天平的两端,任何一方失衡都可能导致整体的不稳定。

(四)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及健康密码

在中医的智慧宝库中,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精妙理论,这是古人对人体奥秘的深刻洞察,是中医理论中的瑰宝之一。这意味着肺主内,如同人体内部的一个核心器官,掌控着呼吸等重要功能,像一台强大的空气净化器,为身体提供氧气,排出废气,维持着身体的生命活动;而大肠主外,负责排泄等任务,如同身体的垃圾处理站,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保持着身体的清洁和健康,它们通过大肠经这条无形的纽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像一对默契的伙伴,共同维护着身体的清洁与健康,如同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确保身体的内外环境保持平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咽喉肿痛,同时伴有大便不通畅、便秘的情况。通常人们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上火了”,但对于到底是何种火、上火的原因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清晰地说出来。实际上,这是大肠之火通过经络这条“通道”,传递到与肺相连的咽喉部位所引起的,就像火焰通过管道蔓延,引发连锁反应。治疗这种病症,首要任务就是通便。一旦大便通畅,就如同打通了一条堵塞的河道,让水流重新顺畅流动,咽喉肿痛的问题往往也会随之迎刃而解,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在治疗中的生动体现,体现了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也揭示了中医治疗的智慧和独特之处,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体的奥秘和健康的密码。

(五)大肠经与面部健康:身体的“晴雨表”

此外,大肠经的问题还会在面部显露无遗,就像一个诚实的“晴雨表”,及时向我们传达身体的健康信息。如果大肠经不畅,面部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爱长痤疮、雀斑、酒糟鼻等,这些面部问题就像是大肠经发出的警告信号,提醒我们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如同天空中的乌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甚至还会引发牙疼,让我们的生活受到困扰,影响我们的饮食和心情。倘若在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来阻止外邪的进一步入侵,外邪就会如汹涌的潮水一般,长驱直入地进入人体的内部——肺体经,这时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肺部疾病,如咳嗽、气喘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当我们面部出现雀斑、酒糟鼻等问题时,应当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大肠经在发出警报,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信号,而应该及时采取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大肠经来“治未病”,如同在疾病的道路上设置一道坚固的防线,及时击退疾病的入侵,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就像守护一座坚固的城堡,抵御外敌的入侵,同时也让我们的面部恢复美丽和光彩,展现健康的魅力。

(六)大肠经的保健方法:呵护健康的“法宝”

大肠经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络,阳气极为旺盛,宛如人体内的一团炽热火焰,为身体提供着温暖和活力,如同身体的能源中心,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采用刮痧和刺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驱除体内的热毒,就像给身体来一场彻底的“大扫除”,清除体内的垃圾和毒素,让身体恢复清爽与健康,如同春天的大扫除,让房间焕然一新。刮痧时,通过在皮肤表面的刮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将体内的热毒排出体外,同时还能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刺络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如同打开身体的排毒通道,让毒素顺利排出。而如果平时经常进行敲打,就如同轻轻拍打身体的通道,可以清洁血液通道,促进血液的顺畅流动,预防青春痘的出现,让皮肤保持光滑和细腻。对于麻疹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牛皮癣、丹毒等疾病,这种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为我们的皮肤健康保驾护航,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时刻守护着我们的皮肤健康,让我们拥有光滑、美丽的肌肤,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医保健的神奇魅力和独特价值。

二、心包经:心脏的忠诚“护卫”

(一)心包经:心脏的“忠诚卫士”

在古老的《黄帝内经》中,对心脏有着深刻的描述:心者,君主之官。君主,也就是皇上,在古代那是九五至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绝不能受到半点委屈。心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就如同君主在国家的核心地位,掌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死存亡,如同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君主的决策和领导。因此,在人体这个精密的“王国”里,就需要一个“代君受过”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就是心包。从名称上我们就能推测出心包与心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就像君臣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护着身体的稳定和繁荣。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心包就像是心脏外面的一层坚固的薄膜,宛如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心脏的安全,它的存在为心脏提供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防止外邪的入侵。当外邪入侵时,心包就会毫不犹豫地挡在心脏的前面,首当其冲地抵御外敌的侵袭,就像勇敢的战士,为了保护君主,不惜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敌人的攻击,确保心脏的安全。所以,许多看似是心脏的毛病,实际上都被归纳为心包的病症,这是因为心包在保护心脏的过程中,承受了外邪的侵袭,导致自身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表现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心脏本身的疾病,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医的理论,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二)心慌与心包经:解读身体的“警示信号”

当我们无缘无故地感觉心慌,或者心脏似乎要跳出胸膛时,这肯定是心包受到外邪干扰所引起的,并非是心脏本身出现了问题。这种心慌的感觉就像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波澜,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被打破,预示着潜在的危险。这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地惊慌失措,而应该冷静地分析情况。因为心包经在此时发出了警报,告诉我们身体受到了外邪的侵袭,就像警钟敲响,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的健康。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心包经上的穴位来缓解症状,如内关穴等,这些穴位就像身体的开关,通过刺激它们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舒缓心慌的症状,如同调整电路的开关,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同时,我们还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心包经更好地保护心脏,就像为卫士提供更好的装备和支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敌的入侵,维护身体的健康与稳定。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让心包经处于良好的状态,为心脏提供更好的保护。此外,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定期检查和维护城堡的防御设施,确保城堡的安全。总之,我们要重视心慌这个身体的“警示信号”,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大腿上的肉,那触感着实松软,仿佛轻轻一捏,它就会在指间乖巧地溢出,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柔软魅力”。尤其当人们经历久坐之后,这种特征愈发明显,那肉好似被久坐“驯服”了一般,愈发慵懒地堆积着。在人们面临的身材困扰“排行榜”中,大腿上的肉简直堪称“顽固分子”,总是令人头疼不已,仿佛是一个难以摆脱的“小麻烦”。

对于有过特殊生理体验的朋友而言,那种奇妙的感觉应该记忆深刻。就如同当我们紧紧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仿若给手腕戴上了一副无形的“紧箍咒”,大约过了一分钟,被攥住的手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从原本充满生机的红色渐渐褪变成白色,宛如一片被抽离色彩的树叶。而当我们突然松开手时,刹那间,一股热流恰似汹涌澎湃的潮水,气势汹汹地冲向指尖,那手掌也像是被重新注入了活力,从白色缓缓恢复成红色,这一奇妙的现象便是过血。它就像身体内部的一个“信号灯”,表明我们的经络正处于畅通无阻的良好状态,是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一个生动体现。

然而,对于下肢是否过血这一情况,很多人却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不太清楚其中的奥秘。特别是那些常常被手脚冰凉所困扰的朋友,这很可能是一种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暗示着他们的气血不足,就像河流的水量不够,难以顺畅地流淌到肢体的末端。那么,如何检测下肢的过血情况呢?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请他人帮忙,让其压住你的股动脉,这就像给股动脉按下了“暂停键”,大约一分钟后,猛地松开手,此时要仔细观察血液是否能够像敏捷的使者一样迅速冲到脚指尖。在理想的状态下,过血的感觉应该如同一个圆桶状的水流通道,前后腿能一起感受到血液充盈所带来的那种温暖和活力。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血液只能艰难地冲到膝盖附近,这就如同河流在途中遭遇了阻碍,无法顺畅地流淌到更远的地方,说明他们的经络正处于“堵塞”状态,亟需打通,以恢复身体的正常“交通”。

或许有些充满好奇的朋友会问道,股动脉究竟藏身于何处呢?这个位置确实如同一个神秘的“宝藏地点”,不太好找。当你躺平时,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腹股沟的位置,就像在探索一个隐藏的“秘密按钮”,这时候你应该能感觉到一个跳动的点,那跳动的感觉就像触摸手上脉搏时感受到的韵律一样,那里便是你的股动脉,它是身体内部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

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能够呈圆桶状并顺利到达脚尖,那么恭喜你,你的经络就像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非常通畅。反之,你就需要像一位勤劳的“疏通工”,通过按摩等方法来努力打通经络,让身体的“交通”恢复正常。除了压股动脉这种检测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测试经络的通畅程度,那就是搓八髎。八髎,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的八个穴位,就像膀胱经上的“八个神秘关卡”。对于从未做过按摩的人来说,他们的经络往往不太通畅,这就如同关卡被杂物堵塞,难以通行。搓八髎时,如果经络不通,那种感觉是很明显的:不仅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觉,而且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受,大部分人仅仅觉得屁股热,这种感觉就像热量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无法扩散。较好的情况是膝盖能热,这就如同热量成功突破了一部分障碍,向前迈进了一步;而最好的情况则是脚能热,那说明经络的“通道”被打通得较为顺畅。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这一动作就像给膀胱经和督脉送去了“温暖的刺激信号”,以刺激这两条重要的经络。这种热感与过血的感觉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种持续的温暖感,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缓缓地温暖着身体的相关部位。

此外,还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判断你的经络是否通畅,那就是观察你的肚子。当你平躺下时,如果肚子能够像一片柔软的沙滩一样塌陷下去,甚至可以看到肋骨,就像沙滩上露出的礁石,而且往肚子上浇水不会流动,仿佛肚子是一个神奇的“吸水盆地”,那么你的肚子就达到了“好肚子”的标准。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肚软如棉,百病不缠”,这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要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刮痧和按摩这两种传统的方法,而一般不适合拔罐,这就如同选择适合的工具来疏通不同的“管道”一样,要因“地”制宜。

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那么可以肯定你的经络是通畅的。此时,你的身体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无论你进补什么,身体都能很好地吸收,让这些营养物质如同种子一样在身体里生根发芽,为健康助力。否则,即使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那些被精心制作的药物和保健品,它们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就像珍贵的种子被撒在了贫瘠且堵塞的土地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毕竟,在古代,医生们没有遇到现代的垃圾食品问题,也没有类似三聚氰胺这样的“健康杀手”事件,更没有众多导致经络堵塞的添加剂。那时候的人们,身体经络相对更容易保持通畅,而如今,我们更需要重视经络的通畅,因为经络通畅,才是身体健康的坚实基础,是我们抵御疾病、保持活力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