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苍白是贫血、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征兆;脸色发黄是脾虚的表现,如果突然出现脸色变黄,则很可能是肝胆的迹象,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会发出上述黄色警报;脸色发黑是肾虚的表现,应适当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
人体的各个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运行变化着,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在经络的行走路线上通过种种症状向我们发出报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经络,重视这些信号,就能够及早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减少疾病对我们生命的威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如何判断自己的经络是否通畅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捏肉法。中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意味着,如果身体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顺畅,那么就不会感到疼痛;反之,如果经络堵塞,气血不畅,就会产生疼痛。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捏肉法来初步判断自己的经络是否通畅。具体方法是,用手捏起身上的肉,特别是胆经通过的腿外侧、胃经通过的腿部正面、肾经通过的腿内侧,以及上臂的内外两侧。
当你捏这些部位的肉时,如果感觉到非常疼痛,那么很可能说明你对应的某条经络不通畅。而且,疼痛的程度越剧烈,说明经络堵塞的情况越严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能反映经络不通。有些人的后背摸起来像铁板一样硬,别人稍微捏一下就会感到剧痛。同时,这类人常常会感觉一整天都特别疲倦。这种现象其实也是经络不通的表现,具体来说,是后背的膀胱经被完全堵住了。
二是过血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自己的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保持大约 1 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注意到被握住手腕的那只手掌的颜色会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本的红色逐渐转变为白色。
当你突然松开手腕时,会感觉到一股热流像汹涌的波涛一样,径直冲向手指尖。与此同时,手掌的颜色也会慢慢从白色恢复为红色。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为过血。
过血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经络是否通畅,还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气血在身体内的流动情况。如果在松开手腕后,手掌能够在半分钟内迅速恢复到正常的颜色,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的经络是畅通无阻的。
然而,如果你的手掌在半分钟内无法恢复正常的颜色,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你的经络存在一些阻滞或不畅的情况。这时候,你就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因为“痛则不通”,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疼痛症状,都可能暗示着该部位的经络不通畅。
比如说,我们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像是长疖子、长痘痘、长斑等等;身体内部也可能会长囊肿、肿块;还会有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等症状。另外,我们的眼睛也可能会变得不再清澈,出现血丝,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也会凸起得比较明显;甚至可能会出现浮肿、关节积液等情况。身体内反复不愈的各类炎症,像胃炎、肠炎、妇科疾病等等,除了和身体内气血不足有关系之外,经络不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我们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瘀堵呢?其实,瘀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会有疼痛。那疼痛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当我们的经络或者血液循环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了。这就是所谓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许多人对疼痛充满恐惧,同时也急于摆脱疼痛的折磨。毕竟,疼痛会使人身体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进食和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可能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真正可怕的并非疼痛本身,而是失去疼痛的感觉。
疼痛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它表明血液循环尚未完全受阻,身体正在进行自我救助,试图冲破那些“瘀堵”。可以说,疼痛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提醒我们注意身体的异常。
相反,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完全被堵塞,我们就会失去对疼痛的感知。这看似是一种解脱,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静脉曲张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腿部的血管被堵塞,然而,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在静脉曲张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会感到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当血管完全堵塞时,疼痛反而会消失。
这是因为当血管被堵死后,神经无法再传递疼痛的信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相反,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后果,如麻木、冰凉等感觉。这些症状表明身体的血液循环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疼痛视为敌人,而应该正确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当身体出现疼痛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对于那些看似没有疼痛症状的疾病,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这个地方,我们务必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当我们应对疼痛时,如果选择的方法是使用止疼药,那么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之后不再感到疼痛就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只有将经络完全打通,才是真正解决疼痛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疼痛困扰,更是为了消除潜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