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一声微响,那本尘封了二十余年、带着小巧黄铜锁的日记本,在陆寒琛用回形针耐心鼓捣了几分钟后,终于应声弹开。
苏晚晴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咚”地一跳,仿佛开启的不是一本日记,而是一个被时光层层包裹、关乎他们父辈命运的秘密匣子。
一股旧纸张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并不难闻,反而有种历史的厚重感。
陆寒琛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握住了苏晚晴微微发凉的手,低声问:“准备好了吗?”他的眼神里有担忧,也有一种共同面对一切的坚定。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嗯。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轻轻拂去封面上的浮尘,露出了扉页上娟秀而略显青涩的字迹——那是她母亲,年轻时的苏曼如的名字。落款的时间,推算起来,正是母亲大学刚毕业的年纪。
两人靠坐在卧室的地毯上,背后靠着柔软的床沿,台灯温暖的光晕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墙上,交叠在一起,如同他们此刻共同探寻真相的心。陆寒琛让苏晚晴靠在自己怀里,由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第一页。
开始的篇章,充满了青春的明媚与朝气。母亲用活泼灵动的笔触,描绘着大学生活的趣事,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很快,三个重要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
“陆大哥(陆云天)”——“今天云天哥又带队拿了物理竞赛金奖,他站在台上发言的样子好像在发光!不过就是太严肃了,老是板着脸说我们不够用功。”——字里行间是对兄长般的崇拜。
“林大哥(林玄)”——“林玄从南洋回来,带了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嘴巴甜得像抹了蜜,把宿舍楼下的阿姨都哄得合不拢嘴。他说要开创什么商业版图,志向远大得很。”——笔调轻松,像是描述一个有趣又靠谱的伙伴。
“于……”——写到这个名字时,笔迹偶尔会有一丝犹豫。“于宏远今天又和云天哥争论了,关于什么课题我听不懂,但他好像很不服气的样子。散会后偷偷送我一本诗集,说是赔罪……其实,没必要这样的。”——语气里带着点困扰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看来,我父亲、林老,还有于承瑾的父亲于宏远,他们年轻时确实是好友。”陆寒琛低声说,手指抚过“陆云天”三个字,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生父的青春影像,心情复杂。
苏晚晴依偎着他,继续往下看。日记的内容,逐渐勾勒出一段清晰的过往。这四人,陆云天沉稳睿智,是团队的核心与大脑;林玄机敏豁达,善于交际,是粘合剂;苏曼如才华横溢,是备受宠爱的小妹妹;而于宏远,敏感而骄傲,才华横溢却始终活在陆云天的光环之下。
矛盾的最初迹象,源于苏曼如。日记里,少女的心事渐渐明朗,她仰慕如师如兄的陆云天,但那种感情朦胧而敬畏。对于宏远频繁的、带着试探的靠近,她感到压力,却又碍于朋友情面不好直接拒绝。
“x月x日,阴。宏远又问我,觉得他和云天哥谁更优秀。这要怎么比呢?我讨厌这种比较。他说我眼里只有云天哥,说我永远看不到他的努力和真心……我很难过,为什么友情一定要变成这样?”
“x月x日,晴。今天和林大哥聊天,他说宏远心思重,让我适当保持距离。可是……大家不是好朋友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看到这里,苏晚晴的心揪紧了。她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母亲当年的无奈和挣扎。陆寒琛的手臂紧了紧,无声地给予安慰。
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一场对于他们父辈而言至关重要的学术项目竞赛上。日记的笔触变得沉重:
决赛前夜。气氛好奇怪。
宏远来找我,情绪很激动,说这次他一定要赢,要向所有人证明他比云天哥强。他说……如果赢了,希望我能给他一个机会。
我很害怕,不知道该说什么。云天哥和林大哥为了项目几乎不眠不休,我不想因为我的原因影响任何人……
项目展示日。结果宣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