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660章 宫束班之福昌阁修檐记

第660章 宫束班之福昌阁修檐记(2 / 2)

场景七:福昌阁施工现场 - 日(开工后两个月)

【场景描写】两个月后,福昌阁的修葺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双层垂檐的琉璃瓦全部铺好,黄绿相间,色泽鲜亮。檐角的木构件更换一新,斗拱拼接严密,脊兽加固完毕,造型栩栩如生。四角的铜钟被擦拭得锃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工匠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有的在清理阁身的灰尘,有的在修补细微的裂缝。

孙机灵(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琉璃瓦,笑着说):班主,您看这福昌阁,修得跟新的一样,比原来还气派!

赵大胆(叉着腰,站在阁前,得意地说):那是!咱宫束班的手艺,能差得了吗?这垂檐双脊,看着就对称,看着就舒服!

李憨厚(手里拿着一个小刷子,正在清理脊兽上的灰尘,傻笑):是啊是啊!这脊兽也好看多了,眼睛都亮了。

周班主(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细节,点点头):不错。不过,大家再仔细检查一遍,不能留下任何隐患。特别是琉璃瓦的接口处,一定要密封好,防止下雨漏水。

钱抠门(坐在一旁的石头上,算着账本,眉头突然皱了起来):班主,不好了!咱定制的琉璃瓦少了十块,窑厂那边说已经没有多余的了,要重新烧制的话,得半个月时间。

周班主(脸色一变):什么?少了十块?怎么会少呢?

孙机灵(连忙说):可能是运输途中损坏了,也可能是施工过程中不小心打碎了。班主,这可怎么办?要是等窑厂重新烧制,肯定会耽误工期。

赵大胆(急得团团转):这可不行!王大人说了,三个月必须完工,耽误了工期,不仅拿不到赏赐,工钱可能还要被扣。

周班主(沉思片刻,眼神坚定):别急。我记得福昌阁后院有一堆废弃的琉璃瓦,都是以前修葺时换下来的,说不定里面有能用的。机灵,你跟我去后院看看。

【周班主和孙机灵急匆匆地向后院跑去。钱抠门、赵大胆和李憨厚也跟着跑了过去。】

场景八:福昌阁后院 - 日

【场景描写】福昌阁后院杂草丛生,堆放着一堆废弃的木料和琉璃瓦。这些琉璃瓦颜色暗沉,有的已经破裂,有的沾满了泥土。周班主蹲下身,仔细翻找着废弃的琉璃瓦,孙机灵、赵大胆和钱抠门也分头在瓦堆里扒拉,李憨厚捧着一块刚找到的瓦,兴冲冲地跑过来。

李憨厚(举着瓦,脸上沾着泥点,傻笑):班主,我找到了一块!您看,这块瓦的大小、形状,跟咱现在用的一模一样!就是颜色有点暗,还沾了不少泥。

周班主(连忙接过瓦,用袖子擦了擦表面的泥土,眼睛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确实是福昌阁原配的琉璃瓦,只是年深日久蒙了尘。机灵,快去打盆清水来,再拿块细布,咱好好擦擦。

孙机灵(应声跑去):好嘞!

钱抠门(凑过来,眯着眼睛打量瓦面):这瓦看着还行,就是颜色比新定制的浅了点,铺在上面会不会显得突兀?

赵大胆(拍了拍钱抠门的肩膀):钱掌柜,你这就不懂了吧?旧瓦有旧瓦的韵味,修古建筑讲究“修旧如旧”,掺几块旧瓦进去,反而更显古朴。

周班主(点点头,一边擦拭瓦面一边说):大胆说得对。而且这瓦的质地和新瓦一致,只要清理干净,再稍微补点颜色,就能和新瓦完美融合。大家再加把劲,争取把剩下的九块都找出来!

【众人干劲大增,继续在瓦堆里翻找。孙机灵端着清水和细布回来,周班主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找到的瓦,原本暗沉的瓦面渐渐露出黄绿相间的光泽,与新瓦别无二致。半个时辰后,孙机灵突然欢呼起来。】

孙机灵(从瓦堆深处扒出一块瓦,挥舞着):班主,又找到一块!这下凑够十块了!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十块清理干净的旧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钱抠门拿起一块瓦,掂了掂重量。】

钱抠门:没想到这废弃的瓦堆里还藏着宝贝,省了重新烧制的功夫,还省了不少银子!

周班主(欣慰地说):这就是修古建筑的乐趣,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这些旧瓦承载着福昌阁的历史,能让它们重新回到阁上,也是一件美事。走,咱们把瓦拿回去,让工匠们处理一下,尽快铺上去。

【众人捧着瓦,兴高采烈地向后院外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瓦面上,折射出淡淡的光晕。】

场景九:福昌阁施工现场 - 日

【场景描写】福昌阁主阁的脚手架上,工匠们正在进行最后的琉璃瓦铺设。十块旧瓦经过工匠们的补色和打磨,已经和新瓦完美融合,铺设在下层檐的角落处,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周班主站在地面上,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瓦面的平整度。

孙机灵(站在脚手架上,向地面喊道):班主,最后一块瓦铺好了!您看看怎么样?

周班主(放下望远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瓦面平整,接口严密,颜色也协调。机灵,你再检查一下垂檐的角度,确保两层檐的线条流畅。

孙机灵(拿出尺子,沿着垂檐边缘测量):没问题,班主!角度和图纸上的完全一致,误差不超过半分!

赵大胆(从脚手架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班主,檐角的铜钟也都挂好了,您要不要听听声音?

周班主(点点头):好。

【赵大胆走到阁角,轻轻拨动铜钟,“叮咚——叮咚——”清脆的钟声在庭院中回荡,比之前更加响亮悦耳。香客们纷纷驻足聆听,脸上露出赞叹的神色。】

李憨厚(凑到周班主身边,小声说):班主,我刚才发现,那只最东边的铜钟,里面好像有东西,晃的时候除了钟声,还有“沙沙”的声音。

周班主(眉头一皱):哦?还有这种事?机灵,你上去看看。

孙机灵(立刻爬上梯子,凑近东边的铜钟,仔细听了听,又用手指敲了敲钟壁):班主,确实有声音!好像是沙子,又像是小石子。

钱抠门(连忙说):会不会是修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要不把钟取下来,倒出来就行了。

周班主(摇摇头):铜钟悬挂在檐角,取下来容易损坏木构件。机灵,你有没有办法在不取下钟的情况下,把里面的东西弄出来?

孙机灵(眼珠一转,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根细长的铁丝,笑着说):有了!班主,您看这根铁丝,我把它弯成钩子,伸进钟里,应该能把里面的东西勾出来。

【孙机灵小心翼翼地将铁丝伸进铜钟,轻轻搅动了几下,然后慢慢往外拉。铁丝的末端勾着一小包用油纸包裹的东西,外面还缠着几根棉线。】

孙机灵(惊讶地说):班主,不是沙子,是个油纸包!

【众人都围了过来,孙机灵将油纸包递给周班主。周班主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小字。】

周班主(轻声念道):“明万历二十三年,重修福昌阁,匠人张守信、李修远,耗时三月,竣工之日,藏此凭证,愿阁宇永固,香火鼎盛。”

赵大胆(瞪大了眼睛):哇!这是明朝工匠留下的凭证!都快二百年了!

钱抠门(凑上前,仔细看着纸条):没想到修个阁,还能挖出这么个宝贝。这纸条要是拿去卖,是不是能值不少钱?

周班主(瞪了钱抠门一眼):钱掌柜,这是福昌阁的历史见证,是无价之宝,怎么能用来卖钱?等修缮完工,我们把这纸条交给王大人,让他妥善保管。

孙机灵(点点头):班主说得对。这张纸条不仅见证了福昌阁的过往,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匠人,要像前辈一样,用心修缮每一座古建筑。

【众人纷纷点头,对这张意外发现的纸条充满了敬意。】

场景十:福昌阁庭院 - 日(开工后三个月)

【场景描写】三个月的工期已到,福昌阁修葺一新。双层垂檐错落有致,黄绿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四角的铜钟悬挂整齐,微风拂过,钟声悠扬。庭院中张灯结彩,香客们络绎不绝,纷纷称赞福昌阁的壮美。王大人带着衙役和当地乡绅来到福昌阁,脸上满是期待。

周班主(带领宫束班四人上前迎接,拱手行礼):王大人,各位乡绅,福昌阁已按约定修葺完毕,请大人查验。

王大人(笑着点点头):周班主,辛苦你们了。我已经听说了,你们不仅修好了阁宇,还发现了明朝匠人的凭证,真是双喜临门啊!

【王大人在周班主的陪同下,绕着主阁仔细查验。他抚摸着光滑的琉璃瓦,查看了垂檐的结构,又拨动了四角的铜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王大人(站在阁前,高声说道):好!太好了!周班主,你们宫束班果然名不虚传!这福昌阁修得“修旧如旧”,既保留了原有风貌,又更加坚固耐用,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乡绅代表(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王大人说得对!以前福昌阁檐角腐朽,琉璃瓦脱落,看着就让人心疼。如今经过宫束班的修缮,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真是功德无量啊!

孙机灵(笑着说):能为福昌阁尽一份力,是我们宫束班的荣幸。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多亏了王大人的信任和乡绅们的支持。

钱抠门(悄悄拉了拉周班主的衣袖,小声说):班主,工钱和赏赐……

周班主(瞪了他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钱掌柜,别急。

王大人(仿佛看穿了钱抠门的心思,哈哈大笑):钱掌柜放心,我说话算数。来人,将工钱和赏赐奉上!

【衙役抬着两个木箱上前,打开箱子,里面装满了银子。钱抠门眼睛一亮,连忙上前道谢。】

钱抠门(满脸堆笑):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王大人(摆摆手):不必客气。周班主,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听说你们宫束班技艺高超,能不能给韩城镇的泥瓦匠们传授一些古建筑修缮的技巧?也好让他们以后能更好地维护福昌阁。

周班主(拱手行礼):大人吩咐,小人等不敢不从。能将技艺传承下去,是我们匠人的心愿。

赵大胆(拍着胸脯):没问题!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倾囊相授!

李憨厚(傻笑):对!倾囊相授!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阳光洒在福昌阁上,琉璃瓦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四角的铜钟在风中轻轻摇曳,钟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福昌阁的新生。】

场景十一:福昌阁山门 - 日(三日后)

【场景描写】三日后,宫束班已经将古建筑修缮的技巧传授给了当地的泥瓦匠。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韩城镇。福昌阁山门前,王大人和乡绅们前来送行,不少百姓也自发地来到山门前,为他们送别。

王大人(握着周班主的手):周班主,再次感谢你们为福昌阁所做的一切。以后宫束班要是路过宜阳,一定要来县衙坐坐。

周班主(拱手行礼):多谢大人厚爱。若有机会,我们一定再来拜访。

孙机灵(笑着说):王大人,各位乡亲,再见了!以后福昌阁要是有需要,随时派人捎信,我们宫束班随叫随到!

赵大胆(扛着工具箱,大声说):祝福昌阁香火鼎盛,祝各位乡亲平安顺遂!

李憨厚(挥了挥手,傻笑):再见啦!

钱抠门(掂了掂腰间沉甸甸的钱袋,脸上洋溢着笑容):各位保重!

【宫束班五人向众人拱手道别,然后转身向镇外走去。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在尘土飞扬的道路尽头。福昌阁矗立在阳光下,气势恢宏,四角的铜钟发出清脆的钟声,仿佛在为他们送行。】

场景十二:韩城镇外大道 - 日

【场景描写】韩城镇外的大道上,宫束班五人并肩前行。赵大胆扛着工具箱,孙机灵蹦蹦跳跳地在前引路,李憨厚背着铺盖卷,钱抠门时不时地掏出银子数一数,周班主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远处的福昌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赵大胆(笑着说):班主,这次修福昌阁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仅赚了大钱,还发现了明朝匠人的凭证,真是不虚此行!

孙机灵(点点头):是啊!而且还把技艺传给了当地的泥瓦匠,以后福昌阁就能得到更好的维护了。

钱抠门(收起银子,笑着说):最要紧的是,工钱和赏赐都拿到手了,这次可是大赚了一笔!下次咱们再找个大活儿,赚更多的钱!

李憨厚(挠了挠头,傻笑):我觉得福昌阁的铜钟最好听,以后还能再听到吗?

周班主(笑着说):会的。只要福昌阁还在,钟声就会一直响下去。咱们匠人修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历史,是传承。以后不管走到哪里,看到我们修缮过的建筑,都会觉得自豪。

【众人纷纷点头,加快了脚步。前方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宫束班的身影渐渐融入了天地之间,他们的故事,也如同福昌阁的钟声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