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658章 清朝(宫束班)造二仙庵

第658章 清朝(宫束班)造二仙庵(2 / 2)

孙巧手(抚摸着殿内的雕花):这楠木就是好,雕刻起来得心应手,这“八仙过海”的纹样,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赵书呆子(拿着图纸对照):现在所有尺寸都符合要求了,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吕祖殿供奉吕洞宾祖师,二仙殿供奉寒山、拾得二位仙人,布局规整,规制严谨,完全符合十方丛林的要求。

李小辫(指着殿外):你们看,钟鼓楼也建好了,那铜钟一敲,声音肯定能传到十里之外!还有那山门,雕着“二仙庵”三个大字,多气派!

【这时,一位身着道袍、鹤发童颜的道长带着几位道士走来,正是碧洞宗掌门王常月。】

沈墨(连忙上前拱手):王道长,二仙庵主体建筑已完工,请您查验。

王常月(点点头,缓步走进吕祖殿,目光扫过殿内的建筑,不时点头称赞):沈班主,宫束班果然名不虚传!这殿宇建造得庄严古朴,又不失灵秀,很好,很好。

【王常月走到廊柱前,停下脚步,伸手抚摸着廊柱上的雕花。】

王常月:这廊柱倒是别致,比寻常道观的廊柱粗壮不少,雕刻也精美,为何要如此设计?

【沈墨心中一紧,连忙如实禀报。】

沈墨:道长恕罪!实不相瞒,当初下料时,书呆子一时疏忽,导致吕祖殿面阔少了三寸。情急之下,我们才想出将廊柱加粗三寸的办法,并非有意违规,还望道长海涵。

【宫束班众人都紧张地看着王常月,生怕他怪罪。】

王常月(闻言笑了起来,捋了捋胡须):无妨,无妨。沈班主不必自责,世间万物,难得完美。这廊柱加粗后,不仅弥补了尺寸的不足,反而更显稳重,与二仙庵传戒之地的身份相得益彰。而且这雕花工艺精湛,可见你们用心之深。

【众人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王常月:道教讲究“顺其自然”,你们能随机应变,化弊为利,正是契合了道家的真谛。二仙庵能有你们这样技艺精湛又心思灵巧的工匠建造,乃是幸事。

沈墨(拱手):多谢道长谅解。我们宫束班定会再接再厉,把剩余的配殿、寮房和庭院打理好,确保二仙庵早日落成。

王常月:好!传戒大典定在三个月后,届时全国各地的道士都会前来,希望二仙庵能成为西南道教的圣地。(目光转向殿外的百花潭)此处风景秀丽,庵观庄严,日后必定香火鼎盛。

【沈墨和宫束班众人齐声应和,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阳光透过吕祖殿的窗棂洒进来,照在精美的雕花和神像上,泛起金色的光晕,整个殿宇显得庄严肃穆又充满生机。】

场景四:二仙庵·庭院 日 外

【三个月后,二仙庵全面竣工。庭院内铺着青石板,两侧种满了松、竹、梅,生机勃勃。山门巍峨,钟鼓楼对称而立,三官殿、吕祖殿、二仙殿依次排开,红墙绿瓦,飞檐翘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传戒大典即将举行,各地道士陆续前来,身着道袍的道士们在庭院内往来穿梭,神态庄重。宫束班众人穿着干净的衣服,站在角落,看着热闹的场景,满脸欣慰。】

王大壮:没想到咱们造的道观能这么热闹,这么多道士来这里传戒,咱们宫束班也算扬名西南了!

李小辫(得意洋洋):那是当然!也不看看是谁建的。当初要不是我想出加粗廊柱的主意,说不定这道观还建不好呢!

孙巧手(笑着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就你机灵!不过这次确实多亏了你,还有书呆子,虽然一开始出了点差错,但后来核对尺寸比谁都认真。

赵书呆子(推了推眼镜,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我大意了,以后一定更加谨慎。

沈墨(看着眼前的二仙庵,感慨道):从一片荒坡到如今的十方丛林,咱们宫束班付出了不少心血,也学到了很多。这二仙庵不仅是一座道观,更是咱们宫束班工艺的见证。

【这时,王常月道长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位德高望重的道士。】

王常月:沈班主,宫束班的各位师傅,多谢你们为二仙庵付出的辛劳。今日传戒大典能顺利举行,离不开你们精湛的技艺和辛勤的汗水。

沈墨:道长客气了,能为二仙庵效力,是我们宫束班的荣幸。

王常月(从一位道士手中接过一个锦盒,递给沈墨):这是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日后二仙庵若有修缮之事,还请宫束班多多费心。

【沈墨打开锦盒,里面是一锭沉甸甸的银子和一块刻着“匠心独运”的木牌。】

沈墨(连忙推辞):道长,银子我们不能收,能参与二仙庵的建造,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王常月(坚持道):沈班主不必推辞,这是你们应得的。而且这块“匠心独运”的木牌,是我特意为你们宫束班题写的,希望你们能秉持匠心,将工艺传承下去,建造更多精品建筑。

【沈墨见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郑重地拱手道谢。】

沈墨:多谢道长!宫束班定不负所望,秉持匠心,精益求精!

【此时,钟鼓楼传来悠扬的钟声,传戒大典正式开始。道士们整齐地排列在庭院内,吟诵起经文,声音洪亮,回荡在二仙庵的上空。】

【宫束班众人站在角落,静静地看着这庄严的场景,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感动。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二仙庵的红墙绿瓦上,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庄重的画面。】

场景五:二仙庵·百花潭边 日 外

【传戒大典结束后,宫束班众人准备离开成都,前往下一个工地。他们来到百花潭边,看着不远处的二仙庵,依依不舍。】

李小辫(望着二仙庵,叹了口气):真舍不得这里啊,这二仙庵建得这么漂亮,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来看看。

王大壮:是啊,这半年多,咱们在这里吃了不少苦,也笑了不少次,现在要走了,还真有点留恋。

孙巧手:以后路过成都,咱们一定来二仙庵看看,看看咱们亲手建的道观,看看那些廊柱,那些雕花。

赵书呆子:我已经把二仙庵的图纸和建造过程都记录下来了,以后可以作为咱们宫束班的案例,传给后辈。

沈墨(看着众人,微笑着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二仙庵是咱们宫束班的骄傲,也是咱们工艺的见证。不管以后走到哪里,咱们都要记得,作为工匠,要对得起自己的手艺,对得起每一个信任我们的人。

【众人纷纷点头,目光坚定。】

沈墨:好了,启程吧!下一个工地还在等着我们,还有更多的建筑等着我们去建造,更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书写!

【宫束班众人转身,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而身后的二仙庵,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庄严肃穆,成为了成都城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宫束班匠心传承的永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