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老道:(突然拍手)太好了!有石料了,我可以继续捏我的小人儿了!刚才我想到,那个何仙姑的发髻,应该再高一点,这样更显仙气……
木春生:(笑着说)老道,你总算想起来了。等石料到了,咱们就大干一场!
宫满仓:(看着众人,眼神坚定)好!明天狗剩和师父还是去青龙山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合用的石料,多一份准备总是好的。其他人各司其职,咱们争取早日把文光塔修好!
场景五
时间:开工后两个月,上午
地点:文光塔施工现场
人物:宫满仓、石敢当、狗剩、木春生、泥老道、周乡绅、若干乡民
(两个月后,文光塔的塔身已经砌到了第四层,塔身的石刻和泥塑也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施工现场,工匠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宫满仓站在脚手架上,指挥工匠砌筑砖石;石敢当正在雕刻一块青石,锤子和凿子在他手中翻飞,一朵莲花的轮廓逐渐
清晰。狗剩蹲在一旁,模仿着石敢当的手法,雕刻着一块较小的石料,额头上渗着汗珠,却眼神专注;木春生站在飞檐下,安装着刚雕好的花鸟木雕,动作娴熟;泥老道则在塔壁的凹槽处,小心翼翼地安放着一尊泥塑八仙像,嘴里还在念叨着“位置要正,表情要活”。)
(周乡绅带着几个乡民,再次来到工地。这次他没有皱眉头,而是饶有兴致地围着塔身打量,眼神中带着惊讶。)
周乡绅:(指着塔壁上刚完成的莲花石刻,语气缓和了许多)宫班主,这石刻倒是比我想象中精致多了,跟塔上残存的旧刻几乎一模一样。
宫满仓:(从脚手架上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周乡绅过奖了。我们都是照着拓片复刻的,力求还原旧貌,不添一分,不减一毫。
石敢当:(放下手中的锤子和凿子,走了过来)这莲花石刻,光是打样就花了三天,雕刻又用了五天。每一片花瓣的弧度、每一道纹路的深浅,都得拿捏得恰到好处,差一分就失了神韵。
周乡绅:(伸手摸了摸石刻,指尖划过细腻的纹路)确实讲究。以前我总觉得你们太慢,现在看来,这慢工果然出细活。
木春生:(笑着说)周乡绅现在信了吧?咱们宫束班虽然都是“憨货”,但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你看这飞檐上的花鸟木雕,每一只鸟的羽毛、每一朵花的花瓣,都雕得栩栩如生,风一吹,仿佛能听到鸟鸣、闻到花香。
周乡绅:(抬头看着飞檐上的木雕,点了点头)不错不错,确实栩栩如生。看来我之前是误会你们了,不该催得那么紧。
泥老道:(突然凑过来,指着自己刚安好的何仙姑泥塑)周乡绅,你看这何仙姑,是不是很像当年塔上的?我琢磨了好几天,才想起她的发髻是这样的,眼神是这样的……
周乡绅:(看着泥塑,笑了)像!真像!泥师傅手艺精湛,把何仙姑的仙气都捏出来了。
小翠:(提着食盒,笑着走来)周乡绅也在啊。宫班主,石师父,大家歇会儿,吃块糕饼吧。今天我娘做了绿豆糕,清热解暑。
(小翠打开食盒,绿豆糕的清香弥漫开来。乡民们也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夸赞着文光塔的重修成果。)
乡民甲:这文光塔修得真漂亮,比以前还气派!
乡民乙:宫束班的手艺就是好,以后咱们富顺又有拿得出手的景致了!
乡民丙:等塔修好了,我一定要带着孩子来登塔,让他也看看咱们富顺的文脉!
宫满仓:(看着众人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多谢大家认可。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把剩下的工程做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周乡绅:(拿起一块绿豆糕,递给宫满仓)宫班主,之前是我心急了,说话多有冒犯,还望海涵。你们放心,后续的材料和工钱,我一定优先协调,绝不耽误你们干活。
宫满仓:(接过绿豆糕,拱手道)周乡绅言重了。您也是为了文光塔着想,我们理解。只要能把塔修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众人笑着吃着糕饼,施工现场一片欢声笑语。阳光洒在半成品的文光塔上,砖石与木雕、泥塑相映成趣,初具当年的风采。)
场景六
时间:开工后三个月,深夜
地点:文光塔施工现场、工棚
人物:宫满仓、石敢当、狗剩、木春生、泥老道
(深夜,月光皎洁,工地上一片寂静,只有文光塔的身影在月光下矗立。工棚里,灯火通明,宫束班五人围坐在一起,脸上都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
宫满仓:(看着图纸,沉声道)现在塔身已经砌到第六层,石刻和泥塑也完成了大半。剩下的第七层,还有塔顶的盔顶结构,以及塔内的113级螺旋踏道,是最关键也最困难的部分。
石敢当:(磕了磕烟袋)第七层的石刻是重头戏,有一组“八仙过海”的群像,人物众多,神态各异,雕刻难度极大。而且塔顶的盔顶结构,需要精准计算角度和承重,不能有丝毫偏差。
木春生:(揉了揉酸痛的肩膀)飞檐上的最后几组木雕也得抓紧时间完成,还有塔内踏道的扶手木雕,也得精益求精。
泥老道:(打了个哈欠,却眼神发亮)“八仙过海”的泥塑我已经做好了样板,就等着雕刻完成后安装了。我保证,每一个仙人的神态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风采。
狗剩:(坚定地)班主,石师父,我已经能独立雕刻简单的纹样了。第七层的石刻,我想试试雕刻韩湘子,我已经把拓片看了上百遍,早就记在心里了。
石敢当:(看着狗剩,点了点头)好!既然你有信心,那韩湘子的石刻就交给你。但丑话说在前面,要是刻得不好,哪怕差一丝一毫,也得砸了重来!
狗剩:(用力点头)我知道!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师父和班主的信任!
宫满仓:(看着狗剩,欣慰地笑了)狗剩长大了,手艺也越来越好了。师父,第七层的“八仙过海”石刻,就由你牵头,我和狗剩辅助你;春生,你负责完成剩下的木雕和踏道扶手;泥老道,你负责安装泥塑,同时盯着盔顶的砌筑,有问题随时沟通。
木春生:(叹了口气)唉,又要熬夜了。不过为了文光塔,值了!
泥老道:(突然一拍脑袋)哎呀,我差点忘了,盔顶的瓦片得用青瓦,而且要排列整齐,不能漏水……
宫满仓:(笑着说)放心吧老道,瓦片已经准备好了,都是按老规矩烧制的青瓦,质地坚硬,防水性好。
石敢当:(站起身,拿起石匠锤)好了,别说废话了。时间紧任务重,咱们现在就开工,争取早日完成第七层!
(众人纷纷站起身,拿起各自的工具,走出工棚。月光下,文光塔施工现场再次响起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雕刻声,这声音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工匠们的执着与坚守。)
场景七
时间:开工后三个半月,上午
地点:文光塔第七层施工现场
人物:宫满仓、石敢当、狗剩、木春生、泥老道、李师爷、若干工匠
(第七层的施工现场,工匠们正在紧张忙碌。石敢当正在雕刻“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锤子和凿子的敲击声节奏明快;宫满仓在一旁辅助,时不时提醒石敢当调整角度;狗剩蹲在不远处,专注地雕刻着韩湘子,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浑然不觉;木春生正在安装踏道扶手木雕;泥老道则在安放“八仙过海”的泥塑。)
(突然,狗剩“啊”的一声,手里的凿子掉在了地上。)
宫满仓:(连忙走过去)狗剩,怎么了?
狗剩:(看着自己雕刻的韩湘子石刻,眼圈红了)班主,师父,我把韩湘子的笛子刻断了一小块……
石敢当:(脸色一沉,走了过来,拿起凿子,仔细看了看石刻)确实断了一块。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都快刻好了,现在功亏一篑!
狗剩:(低下头,哽咽着说)我不是故意的,刚才手滑了一下……我再重新刻一块,一定刻好!
宫满仓:(拍了拍狗剩的肩膀,安慰道)别着急,谁都有失手的时候。这块石料还能补救吗?
石敢当:(沉吟片刻)可以是可以,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把断的部分凿掉,重新雕刻笛子,还要保证和原来的纹路衔接自然,不能留下痕迹。
狗剩:(抬起头,眼神坚定)我愿意!不管花多少时间,我都要把它补救好!我不能因为我的失误,影响整个工程。
李师爷:(从楼梯走上来,正好看到这一幕,笑着说)狗剩师傅有这份责任心,难能可贵。宫班主,石师父,我相信狗剩师傅一定能补救好。
宫满仓:(点了点头)好。狗剩,你就负责补救这块石刻,我们先继续做其他的活。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们说。
狗剩:(用力点头)谢谢班主,谢谢师父,谢谢李师爷!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接下来的几天,狗剩几乎吃住都在第七层,日夜不停地补救石刻。他仔细观察拓片,反复琢磨笛子的纹路和弧度,每一刀都小心翼翼。石敢当虽然嘴上不说,但经常在一旁默默看着,时不时提点他几句。)
(三天后,狗剩终于完成了补救。他站起身,看着完整无缺的韩湘子石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狗剩:(兴奋地喊道)班主,师父,我做好了!你们快看看!
宫满仓和石敢当连忙走过去,仔细查看石刻。韩湘子的笛子纹路清晰,弧度自然,和原来的石刻完美衔接,看不出丝毫补救的痕迹。
石敢当:(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不错!比我想象中还好。狗剩,你这孩子,总算没白教你。
宫满仓:(欣慰地说)狗剩,你长大了,不仅手艺进步了,责任心也更强了。以后你就是宫束班的得力干将了。
狗剩:(不好意思地笑了)谢谢师父,谢谢班主。这都是你们教得好。
李师爷:(笑着说)恭喜狗剩师傅学有所成。有你们这样的工匠,文光塔一定能成为富顺的传世之作。
(众人都笑了起来,施工现场的气氛再次变得轻松愉快。第七层的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距离完工越来越近了。)
第三幕:塔成荣光
场景八
时间:开工后四个月,清晨
地点:文光塔下,塔前空场
人物:宫满仓、石敢当、狗剩、木春生、泥老道、周乡绅、李师爷、小翠、众多乡民
(幕启:文光塔巍然矗立,七级阁楼式的塔身通体由青石雕砌而成,线条流畅,造型雄伟。塔身上的石刻、泥塑栩栩如生,花鸟鱼虫灵动逼真,八仙群像神态各异;飞檐上的木雕精美绝伦,盔顶结构气势恢宏。塔内的113级螺旋踏道蜿蜒向上,直通顶层。清晨的阳光洒在塔身上,反射出温润的光泽,整座塔散发着庄重而古朴的气息。)
(塔前空场挤满了乡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周乡绅身着崭新的绸缎马褂,手持折扇,笑容满面;李师爷穿着长衫,站在一旁,眼神中带着欣慰。)
宫束班五人站在塔前,身上虽然沾满了灰尘,但眼神明亮,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宫满仓手里拿着那把陪伴了他多年的石匠锤,石敢当拄着锤柄,独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文光塔;狗剩站在宫满仓身边,昂首挺胸,仿佛在宣告自己的成长;木春生搓了搓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泥老道抱着一尊小小的文光塔泥塑模型,嘴里念念有词,眼神中充满了喜爱。
李师爷:(走上前,高声说道)各位乡亲,今天是文光塔重修完工的日子!经过宫束班四位师傅和一位学徒四个月的辛勤付出,这座始建于宋代的文光塔,终于重现光彩!
(乡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李师爷:(继续说道)宫束班的师傅们,凭着精湛的手艺和执着的坚守,克服了材料短缺、工艺难题等诸多困难,还原了文光塔的旧貌,甚至在细节上更加精益求精。他们不仅重修了一座塔,更守住了我们富顺民间工艺的尊严和传承!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
周乡绅:(走上前,对着宫束班五人拱手道)宫班主,石师父,木师父,泥师父,狗剩师傅,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对你们多有冒犯,还请见谅。你们用手艺证明了自己,这座文光塔,就是你们最好的勋章!
宫满仓:(拱手回礼)周乡绅言重了。修塔是我们的本分,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就满足了。文光塔是富顺的文脉,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石敢当:(看着文光塔,感慨道)这座塔,凝聚了咱们宫束班的心血,也凝聚了富顺乡民的期盼。希望它能经得住百年风雨,继续守护着富顺的文脉。
木春生:(笑着说)以后有人问起这文光塔是谁修的,咱们就能骄傲地说,是宫束班的一群“憨货”修的!
(乡民们都笑了起来,笑声中充满了敬佩和喜爱。)
小翠:(走到狗剩身边,递给他一块桂花糕,笑着说)狗剩哥,恭喜你们!这是我娘特意做的,给你们庆功。
狗剩:(接过桂花糕,脸红了,小声说)谢谢小翠姑娘。以后你要是想登塔,我给你当向导。
小翠:(笑着点头)好啊!
泥老道:(举起手中的文光塔泥塑模型,高声说道)我捏了一座小文光塔,以后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它!它就像咱们宫束班的孩子一样,我要好好珍藏!
(众人都笑了起来,纷纷围上前,想要看看泥老道的泥塑模型。)
李师爷:(高声说道)现在,我宣布,文光塔重修完工庆典,正式开始!有请宫束班班主宫满仓先生,为文光塔揭幕!
(宫满仓走上前,揭开了塔门前的红绸。红绸落下,文光塔的塔门显露出来,门上的石刻对联清晰可见:“文光普照富顺地,塔影横斜东湖天”。)
(乡民们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开始排队登塔,想要亲身感受文光塔的壮美。)
宫满仓站在塔前,看着这座自己和兄弟们用汗水和心血重修的文光塔,又看了看身边的师父、兄弟和学徒,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座塔不仅是富顺的文脉,更是宫束班的骄傲,是民间工匠们手艺与精神的传承。
石敢当走到宫满仓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没给咱们宫束班丢脸。”
宫满仓:“师父,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你们,就没有这座文光塔。”
狗剩:“班主,师父,以后咱们宫束班是不是就出名了?会不会有更多人找咱们干活?”
木春生:“那是肯定的!凭着咱们这手艺,以后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泥老道:“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了这座文光塔,不会忘了咱们一起干活的日子……”
(阳光越发明媚,文光塔的影子投射在地上,绵长而坚定。宫束班的五个人站在塔前,身影被阳光拉长,仿佛与文光塔融为一体。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已经停止,但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坚守,却像这座文光塔一样,永远矗立在富顺大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