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648章 大清憨匠造园记:圆明园传奇

第648章 大清憨匠造园记:圆明园传奇(1 / 2)

角色介绍

**

宫束班班长:经验丰富,技艺精湛,对工艺门的建造充满热情和执着,性格沉稳,善于统筹安排,在工匠民夫中有很高的威望。

宫束班成员:一群憨厚朴实的工匠,各自拥有独特的技艺,如木工、石工、漆工等。他们虽然有时行事憨直,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班长十分信任和拥护。

工匠民夫:数量众多,负责具体的体力劳动和一些基础的建造工作。他们大多来自民间,勤劳肯干,对能参与圆明园这样的皇家工程感到自豪。

皇帝(乾隆):清朝的统治者,对圆明园的营建极为重视,追求完美和奢华,具有强烈的统治欲和对皇家威严的维护意识。

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等):带来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如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对圆明园西洋建筑群的设计贡献巨大。他们热情、开放,渴望将西方文化融入东方建筑中,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

第一幕:初领圣命

时间:清晨

地点:宫束班工坊、皇宫大殿

场景:宫束班工坊内,成员们正各自忙碌着,有的在打磨木材,有的在雕刻石头,一片热闹景象。突然,班长急匆匆地走进来。

班长:(大声喊道)都停下,都停下!宫里派人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儿宣布!

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一脸疑惑地看着班长。不一会儿,一位宫里的太监走进工坊,清了清嗓子。

太监:(尖着嗓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欲大兴土木,营建圆明园。闻宫束班技艺精湛,特命尔等参与建造。望尔等尽心竭力,不负圣恩。钦此!

众人听到诏书,先是一愣,随后纷纷露出惊讶、兴奋的表情,交头接耳起来。

工匠甲:(憨笑着挠挠头)咱这是要去建圆明园啊,这可是皇家的大工程!

工匠乙:(激动地搓着手)是啊,能参与这样的工程,这辈子也算值了!

班长:(走上前,恭敬地接过诏书)多谢公公,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太监:(点点头)那就好,你们收拾收拾,明日就进宫面圣,听候皇帝陛下的吩咐。(说完,便转身离开)

众人望着太监离去的背影,兴奋地讨论起来。

工匠丙:(担忧地)可是,这圆明园得建成啥样啊?咱能行吗?

工匠丁:(拍了拍工匠丙的肩膀)怕啥,咱宫束班啥活儿没干过,只要用心,肯定行!

班长:(沉稳地)大家都别慌,既然皇帝陛下信任咱们,咱们就好好干。这几天,大家把各自的工具都检查好,准备充分些。

众人齐声应道:“好!”

第二天,宫束班众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皇宫大殿。大殿内庄严肃穆,皇帝高坐龙椅之上,两旁站满了大臣。

皇帝:(威严地看着众人)你们就是宫束班的工匠?

班长:(带领众人跪地叩拜)回陛下,正是我等。

皇帝:(微微点头)朕听闻你们手艺不错,此次营建圆明园,乃是朕的心头大事。圆明园不仅要宏伟壮观,还要融合天下美景,汇聚中西之精华。你们可有信心完成?

班长:(坚定地)陛下放心,我等虽出身平凡,但对工艺一门充满热忱,定当全力以赴,为陛下打造出举世无双的圆明园!

皇帝:(满意地笑了笑)好,朕就信你们一回。此次工程,还会有西方传教士参与设计,你们要多与他们交流,学习西方的建筑技艺。

班长:(领命)遵旨!陛下,不知这西方传教士是何许人也?他们的建筑技艺与我们有何不同?

皇帝:(看向一旁的大臣)李爱卿,你给他们介绍介绍。

大臣李:(上前一步)启禀陛下,此次参与设计的西方传教士,为首的是郎世宁和蒋友仁。他们来自遥远的西方,带来了西方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这些风格注重华丽的装饰、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布局,与我们传统的建筑风格大不相同。你们要虚心学习,将其精华融入到圆明园的建造中。

班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等定会虚心求教。

皇帝:(再次叮嘱)记住,建造圆明园,一砖一瓦都不可马虎。若有懈怠,定当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高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第二幕:艰难筹备

时间:筹备阶段,白天

地点:京城建材市场、圆明园工地、西方传教士居所

场景:宫束班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建造事宜。首先是材料采购,班长带领几个成员来到京城最大的建材市场。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建材琳琅满目。

班长:(仔细查看一块木材)这木材的质地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结实。

工匠甲:(敲了敲木材)听这声音,应该还行吧。

这时,一位木材商人走过来。

商人:几位爷,这可是上等的木材,从云南运来的,做建筑再合适不过了!

班长:(怀疑地)你这木材,可别是次品糊弄我们。我们这可是给皇家建圆明园的,要是出了差错,你担待得起吗?

商人:(连忙摆手)哎哟,哪敢啊!几位爷放心,我这做生意一向诚信,要是有假,你们随时来找我!

班长:(想了想)行,先定下一部分,要是质量没问题,后续还会再来。

谈好木材后,他们又去挑选石材。在石材区,他们看到了来自各地的优质石材,但价格不菲。

工匠乙:(皱着眉头)这石材也太贵了吧,咱们预算有限,这可怎么办?

班长:(沉思片刻)这是皇家工程,质量不能马虎。咱们再跟其他商家谈谈,看能不能便宜些,实在不行,再向上面请示。

就在他们为材料采购发愁时,圆明园工地这边也面临着场地规划的难题。工匠民夫们在工地上忙碌地清理着杂物,规划着建筑的布局。

工头:(拿着图纸,一脸愁容)这场地有限,要按照设计图建造,实在有些困难啊。

班长:(接过图纸,仔细研究)确实,这西洋建筑的布局和咱们传统的不一样,占地和空间利用都得重新考虑。

这时,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和蒋友仁来到工地。他们看到众人愁眉苦脸的样子,便上前询问。

郎世宁:(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你们这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班长:(恭敬地)郎世宁先生,这场地规划有些棘手,按你们的设计,地方不太够。

蒋友仁:(比划着解释)我们的设计是有独特理念的,这些建筑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展现其特色,比如大水法的喷泉,需要足够大的空地来安置和展示。

班长:(面露难色)可这场地就这么大,要是按照你们的要求,其他建筑的位置就得压缩,而且咱们的工匠对这种布局也不太熟悉,施工起来难度很大。

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陷入僵局。郎世宁和蒋友仁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西洋建筑的精髓;而宫束班的众人则从实际施工和场地条件出发,希望能做一些调整。

班长:(无奈地)这样吧,咱们先别着急,大家一起再想想办法,既不能违背皇帝陛下融合中西精华的旨意,也得让工程顺利进行。

郎世宁和蒋友仁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最终,他们决定暂时搁置争议,一起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 ,既能保留西洋建筑的特色,又能适应场地和施工的实际情况。

第三幕:施工风波

时间:施工期间,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