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初入太医院
**
时间:正德元年(1506 年)
地点:太医院
【太医院内,一片忙碌景象。年轻的薛己满怀憧憬,步入太医院,四处张望着这个即将开启他医官生涯的地方。】
薛己:(自言自语)终于成为太医院院士了,一定要在这里施展我的抱负,钻研医术,治病救人。
【这时,一位太医匆匆走过,不小心撞落了手中的医书。】
太医:(连忙道歉)哎呀,失礼失礼,实在抱歉。
薛己:(连忙帮忙捡起医书,微笑道)无妨无妨,您这是去何处如此匆忙?
太医:(接过医书,看了看薛己的服饰,明白是新来的院士)这不,有个小太监受伤了,我得赶紧去瞧瞧。你是新来的吧,以后多熟悉熟悉这太医院的事务。
薛己:(点头致谢)多谢您告知,我会的。
【薛己继续前行,来到一处院子,看到几个工匠正在打造一些器具,旁边堆放着各种木料和工具。】
宫束班工匠甲:(一边打磨着木料,一边和同伴闲聊)最近这活儿可真不少,得赶紧做完,可别误了事儿。
宫束班工匠乙:(擦了擦汗,抬头看到薛己)哟,这位小哥是?
薛己:(拱手行礼)在下薛己,刚成为太医院院士,今日初来,四处看看。敢问几位是?
宫束班工匠甲:原来是薛院士,我们是宫束班的工匠,负责打造和修缮太医院里的各种器具,像药柜、诊台之类的。
薛己:(好奇地看着他们手中的活儿)原来如此,你们的手艺看着真精湛。这些器具对于我们行医也至关重要呢。
宫束班工匠乙:(笑着说)那可不,虽说我们身份不同,但都是为了太医院能更好地运转,为病人服务。
【薛己和工匠们聊得颇为投机,他们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都对自己所从事的技艺有着执着的追求,不知不觉间,彼此都有了惺惺相惜之感,这也为他们日后的合作悄然埋下了伏笔 。】
第二幕:医工相识
时间:正德五年(1510 年)
地点:太医院、宫束班工坊
【太医院中,薛己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医案,眉头微皱,思考着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这时,太医院院使匆匆走进来。】
院使:(神色有些焦急)薛御医,最近有几位大臣感染时疫,病情棘手,普通的药柜存放草药不利于保存药性,需要特制的器具来存放药材,以保证药效。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尽快落实。
薛己:(连忙起身行礼)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院使嘱托。只是这特制器具……
院使:(摆摆手)我知道,这需要与宫束班的工匠们沟通,你之前不是和他们打过交道吗,此次就由你去负责对接,有什么问题及时向我汇报。
【薛己领命后,便前往宫束班工坊。此时,工坊内叮叮当当,工匠们正各自忙碌着手中的活儿。】
薛己:(走进工坊,拱手道)各位师傅,又来叨扰了。
宫束班工匠甲:(停下手中动作,抬头一看,笑着迎上来)哟,这不是薛御医嘛,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薛己:(笑着回应)是这样的,太医院如今急需一批特殊的器具用来存放药材,听闻各位师傅手艺精湛,特来请教一番,不知是否能够帮忙打造。
宫束班工匠乙:(放下工具,擦了擦手走过来)薛御医客气了,这都是我们份内之事,您说说具体有什么要求?
【薛己详细地描述着器具的尺寸、功能以及对材质的要求,工匠们一边听,一边不时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双方讨论得十分热烈。】
宫束班工匠丙:(思考片刻后说道)按照薛御医所说,这器具需要保持干燥、通风,还得能防虫防潮,材质上用樟木或许不错,樟木本身就有防虫的功效,而且木质坚实耐用。
薛己:(眼睛一亮)师傅所言极是,我竟没想到这点,樟木确实是个好选择。那就麻烦各位师傅了,不知打造这批器具需要多久?
宫束班工匠甲:(估算了一下)若是全力赶工的话,大概十日左右可完成。不过,制作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及时与您沟通。
薛己:(点头同意)没问题,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这关乎病人的救治,还望各位师傅多多费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薛己时常来到工坊,与工匠们一起探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工匠们也被薛己对医术的执着和对病人的负责态度所打动,更加用心地打造这批器具。】
宫束班工匠乙:(拿着一块打磨好的樟木板,展示给薛己)薛御医,你看看这块木板,我们特意进行了精细的打磨,保证不会有毛刺,以免刮损药材。
薛己:(仔细查看,满意地点点头)师傅的手艺真是没得说,如此精细,定能保证药材的存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器具逐渐打造完成。薛己验收时,看到这些器具做工精良,完全符合要求,心中十分感激。】
薛己:(向工匠们深深作揖)多谢各位师傅,有了这些器具,药材的保存就有了保障,想必对治疗时疫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日后若还有需要,还得仰仗各位。
宫束班工匠甲:(连忙扶起薛己)薛御医太客气了,能为太医院出力,也是我们的荣幸。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我们一定尽力而为。
【通过这次合作,薛己与宫束班的工匠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为太医院的运转和病人的救治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三幕:疫病危机
时间:正德某年
地点:京城
【京城突发疫病,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太医院里,太医们忙得焦头烂额,然而疫情却愈发严重,普通的救治方法收效甚微。】
薛己:(满脸焦急,在太医院内来回踱步)这疫病来势汹汹,按往常的药方治疗,却不见好转,如此下去,百姓们可如何是好。
【此时,宫束班的工匠们也听闻了疫病的消息,他们主动来到太医院。】
宫束班工匠甲:(神色关切)薛御医,我们听说了这疫病的事儿,有什么我们能帮忙的吗?虽说我们不懂医术,但也想尽一份力。
薛己:(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停下脚步)各位师傅能来,真是太好了。如今这疫病传播迅速,急需一些防疫器具,比如口罩、香囊等,以帮助百姓预防疫病。只是这些器具的制作……
宫束班工匠乙:(拍着胸脯)薛御医放心,这制作器具正是我们的专长。您只需告知我们具体的样式和要求,我们一定尽快打造出来。
【薛己详细地向工匠们描述着防疫器具的设计,包括口罩的尺寸、材质,香囊所需的香料配方等 。】
薛己:这口罩,需用多层棉布缝制,中间可加入一些草药,增强防护效果;香囊则选用艾叶、菖蒲、藿香等香料,这些香料有驱虫避秽的功效。
宫束班工匠丙:(一边听,一边点头)明白了,我们这就回去准备材料,马上开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宫束班的工坊里日夜忙碌,工匠们加班加点地制作防疫器具。与此同时,薛己也整日埋头在医案和古籍中,研究治疗疫病的药方。】
薛己:(翻阅着医书,眉头紧皱,口中念念有词)这疫病症状复杂,需找到一种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扶正固本的药方才行。
【经过多日的努力,宫束班率先完成了一批防疫器具,他们将这些器具送到太医院。】
宫束班工匠甲:(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薛御医,这第一批口罩和香囊已经做好了,您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薛己:(拿起口罩和香囊仔细查看,满意地笑了)师傅们的手艺真是精湛,完全符合要求。有了这些器具,百姓们就多了一份保障。
【薛己带着这些防疫器具,和太医院的其他太医们一起深入疫区,为百姓发放口罩和香囊,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 。】
太医甲:(对一位百姓说道)大爷,您把这口罩戴上,出门的时候可一定要戴着,能挡住疫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