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557章 绣坊趣事儿 —— 宫束班的明朝绣活记

第557章 绣坊趣事儿 —— 宫束班的明朝绣活记(2 / 2)

李大妞:(拿着绣花针,针尖穿好金线,小心翼翼地绣龙鳞,可刚绣了三两片,手指没捏稳针,“哎哟” 一声,针戳到了指尖,冒出个小红点)疼死我了!这龙鳞咋这么难绣,一片一片要对齐,比我家那口子编竹筐还费劲!(说着把手指含在嘴里吸了吸,又拿起针,这次特意放慢了速度,可手还是有点抖)

张三郎:(放下手里的针,凑过来看李大妞的肚兜,又得意地举起自己的手帕)大妞姐,你得把线拉匀了,针脚要藏在鳞片缝里,你看我绣的 “鱼戏莲”,这鱼鳞一片压一片,多整齐!(说着把手帕举到阳光下,浅蓝布上的鲤鱼鳞片用银线绣成,闪着微光,可他没注意到,手帕边角蹭到了桌上装墨汁的小瓷碟 —— 那是用来给纹样描线的,墨汁在布角留下了一道黑印)

王二丫:(刚描好鞋面的纹样,抬头就看到张三郎手帕上的墨印,忍不住 “噗嗤” 笑出声,手都抖了,针尖差点戳到布)三郎哥,你快别得意了!你的 “鱼戏莲”,现在变成 “鱼染墨” 啦!你看布角那道印,跟鲤鱼沾了泥似的!(说着还指了指墨印,笑得肩膀都晃了)

张三郎:(一听这话,赶紧把手帕拿下来,低头一看那道黑印,脸瞬间红得像桌上的红丝线,急得抓耳挠腮,手里的针都差点掉地上)这可咋整?赵大娘说这手帕是张秀才要送给新科状元的,人家都是读书人,最讲究干净,要是看到这墨印,肯定不要了!我这绣了大半天,岂不是白忙活了?(说着还跺了跺脚,活像个着急的孩子)

赵大娘:(正坐在窗边绣枕套,听到张三郎的话,放下手里的活走过来,拿起手帕仔细看了看,突然笑了,眼角的细纹都挤在一起)别急,咱们绣活的人,最会 “化腐朽为神奇”。(说着从针线筐里拿出浅绿和深绿的丝线,放在手帕上比了比)你看,这道墨印刚好在荷叶旁边,咱们在这儿绣几片卷边的荷叶,再绣两只小蜻蜓停在叶尖,不就成了 “鱼躲荷叶下,蜻蜓立上头”?既遮住了墨印,还比原来的纹样多了点趣味,张秀才说不定还会夸你心思巧呢!

(张三郎恍然大悟,赶紧拿起针线,跟着赵大娘学绣荷叶。他捏针的手有点笨,线总绣得歪歪扭扭,深绿的线还不小心绣到了浅绿的叶边上,惹得李大妞和王二丫哈哈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又赶紧低头调整针脚)

王二丫:(绣着鞋面的 “禄” 字,突然停下针,抬头看着赵大娘,眼里满是好奇)赵大娘,我一直想问,为啥百姓都爱绣这些吉祥图案呀?比如肚兜要绣龙凤,鞋面要绣福禄寿,就连枕套都要绣 “百子千孙”,难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赵大娘:(坐在王二丫身边,拿起木架上绣好的 “百子千孙” 枕套 —— 浅黄布上绣着十几个嬉戏的孩童,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踢毽子,生动极了)傻丫头,百姓过日子,图的不就是个吉利、安稳吗?你看这肚兜,是给刚出生的娃穿的,绣上龙凤,是盼着孩子能像龙凤一样健康长大,将来平平安安;这鞋面,是给出门谋生的汉子穿的,绣上福禄寿,是盼着他出门顺顺利利,能多赚点钱,家里老小都能吃饱穿暖;还有这枕套,是给新婚夫妇的,绣上百子千孙,是盼着他们家庭兴旺,子孙满堂。这些绣活啊,用的是针和线,绣的却是百姓的日子和念想,一针一线都是心意呢!(说着轻轻摸了摸枕套上的孩童纹样,眼神里满是温柔)

第三幕:成品出炉的欢喜

【场景】

傍晚,夕阳西下,橙红色的霞光透过窗棂,把绣坊里的一切都染成了暖色调。桌上的绣品都已经完工:叠得整整齐齐的红底肚兜,龙凤纹样在霞光下格外鲜亮;几双绣好的 “福禄寿” 鞋面,摆放在竹盘里,针脚细密均匀;浅蓝手帕上的 “鱼躲荷叶下”,鲤鱼摆着尾巴,荷叶卷着边,小蜻蜓翅膀透着浅粉,活灵活现;还有那只 “百子千孙” 枕套,孩童的笑脸在暖光下显得格外可爱。

李大妞:(拿起一块肚兜,轻轻展开,手指抚过金线绣的龙鳞,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真没想到,我这总出错的手,也能绣出这么好看的龙凤!你看这凤羽,粉线和黄线掺在一起,跟真的羽毛似的,李家媳妇看到肯定高兴!(说着还把肚兜举起来,对着霞光看了看,龙鳞的金线闪着光,别提多得意了)

王二丫:(捧着自己绣好的鞋面,凑到李大妞身边,兴奋地指着 “禄” 字)大妞姐你看!我把 “禄” 字绣得端端正正的,还在旁边绣了朵小梅花,粉花瓣配绿花萼,比原来的纹样还好看呢!刚才我还特意数了针脚,每一笔都没出错!(说着还骄傲地挺了挺胸,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张三郎:(双手捧着改好的手帕,走到两人面前,得意地晃了晃)你们快看看我的 “鱼躲荷叶下”!赵大娘教我绣的小蜻蜓,翅膀用的是浅粉丝线,还掺了点银线,迎着光看,跟会飞似的!张秀才要是收到,肯定会夸我绣得好!对了对了,我还在给李奶奶孙女儿的枕套上绣了只小白兔,白绒毛用的是细棉线,耳朵尖还绣了点浅粉,可爱极了!(说着从木架上拿下枕套,上面的小白兔蹲在胡萝卜旁,模样憨态可掬)

(赵大娘走过来,看着桌上的绣品,又看了看三个徒弟脸上的笑容 —— 李大妞嘴角沾着点丝线毛,王二丫刘海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张三郎头巾歪了都没察觉,眼里满是欣慰,伸手轻轻拍了拍三人的肩膀)

赵大娘:你们啊,虽然早上总闹笑话,绣活时也磕磕绊绊,但心是诚的,手是巧的。这些绣活,没有宫里绣品那么华丽,却透着百姓的质朴和活泼,针脚里满是烟火气 —— 这就是咱们民间实用绣的根啊!百姓要的不是多金贵的绣品,是能穿在身上、用在日常里的物件,是藏在纹样里的念想,你们都绣出来了。(说着拿起一块肚兜,轻轻叠好,语气里满是骄傲)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还伴随着女子温柔的声音:“赵大娘,我来取肚兜啦。” 王二丫赶紧跑去开门,门外站着李家媳妇,穿着新做的蓝布裙,手里提着个装着鸡蛋的竹篮。她一走进屋,看到桌上的绣品,眼睛瞬间亮了,快步走到桌前)

李家媳妇:(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肚兜,手指轻轻摸着上面的龙凤纹样,语气里满是惊喜)这绣活也太好看了!你看这龙鳞,一片一片多整齐,金线闪着光,跟活的一样;这凤羽绣得多软和,我家娃穿上,肯定福气满满!(说着还把肚兜凑到鼻尖闻了闻,“还有淡淡的艾草香,赵大娘想得真周到”)她又看到旁边的手帕,忍不住感叹:“这‘鱼戏莲’也好看,尤其是这荷叶和蜻蜓,跟画出来的似的!”

(李大妞、王二丫和张三郎听到夸赞,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 李大妞挠了挠头,王二丫抿着嘴,张三郎赶紧把歪了的头巾正了正。赵大娘笑着接过李家媳妇手里的竹篮,把叠好的肚兜递过去:“都是孩子们绣的,你喜欢就好。”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几人的身上,也洒在桌上的绣品上,整个绣坊都暖洋洋的,连空气里的丝线香气,都变得更甜了。)

【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