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工地上一片泥泞,积水没过了脚踝。工人们在雨中艰难地劳作,搬运着砖石和木料,但进度明显受到了影响。】
工匠甲(在雨中大声喊道):“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啊?照这样下去,咱们的工期可就耽误了!”
工匠乙(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无奈地说):“是啊,这鬼天气,真是要命。而且最近材料供应也出了问题,琉璃构件和砖石都运不过来。”
【就在这时,监工官员带着一群士兵怒气冲冲地走了过来。】
监工官员(大声呵斥):“你们这是怎么干活的?工程进度怎么这么慢?是不是想偷懒?”
宫束班班长(连忙上前解释):“大人息怒!这几日暴雨不断,工地积水严重,实在是难以施工。而且材料供应也出现了问题,我们已经派人去催促了,但还没有消息。”
监工官员(不信,皱着眉头):“哼,少找借口!工期延误,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工匠丙(忍不住反驳):“大人,我们真的没有偷懒。大家每天都在拼命干活,可这天气和材料问题,我们也没办法啊。”
监工官员(瞪了工匠丙一眼):“还敢顶嘴!来人,把这个工匠给我抓起来,以儆效尤!”
【士兵们立刻上前,抓住了工匠丙。】
宫束班班长(急忙阻拦):“大人,使不得啊!他只是一时心急,说错了话。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加快工程进度的,请大人再给我们一些时间。”
【其他工匠们也纷纷跪地求情。】
工匠们(齐声说道):“大人,饶了他吧!我们一定会尽快完成工程的。”
【监工官员看着众人,沉默了片刻。】
监工官员(冷冷地说):“好,看在你们平时还算卖力的份上,这次就先饶了他。但如果工程再延误,你们所有人都要受到严惩!”
【说完,监工官员带着士兵们离开了。宫束班众人站起身来,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无奈和担忧。】
宫束班班长(沉思片刻,然后转身对大家说):“兄弟们,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咱们不能放弃。大家想想办法,看怎么解决材料供应和天气的问题。”
工匠甲(想了想,提议道):“要不咱们先搭建一些防雨棚,这样就能在雨中继续施工了。至于材料供应,我再带人去催催,看看能不能加快运输速度。”
工匠乙(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办法不错。另外,咱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已经建好的部分进行检查和加固,确保工程质量。”
宫束班班长(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好,就这么办!大家行动起来,咱们一定要按时完成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建造,不能让陛下失望!”
【众人齐声应和,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冒着风雨,搭建防雨棚,检查工程质量,同时派人不断催促材料运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逐渐恢复了进度,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风雨中继续一点点地向上生长。 】
第五幕:攻克难关
时间:建造后期
地点:工地、琉璃窑
人物:工艺门宫束班、工匠们、烧璃人
【工地之上,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已颇具规模,但在最后的收尾阶段,却遇到了难题。】
宫束班班长(眉头紧皱,看着手中的图纸):“这琉璃构件的安装越来越困难了,上面的空间狭小,操作不便,而且这些琉璃构件又如此珍贵,万一有个闪失……”
工匠甲(在一旁附和):“是啊,班长。还有这 144 盏长明灯的设置,如何保证它们能彻夜不熄,而且不影响宝塔的结构和美观,也是个大问题。”
【众人正在发愁之际,烧璃人从琉璃窑赶来。】
烧璃人(笑着说):“听说你们遇到难题了?我来给你们出出主意。”
宫束班班长(连忙迎上去):“太好了!烧璃人,你来得正好。快帮我们想想办法,这琉璃构件怎么安装才好?”
烧璃人(围着宝塔转了一圈,仔细观察后说):“我看可以制作一些特制的脚手架,从侧面延伸到宝塔内部,这样工匠们就能在相对宽敞的空间里进行安装了。而且在安装时,可以先在地面将琉璃构件组装成小模块,然后再整体吊装上去,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损坏的风险。”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工匠乙(兴奋地):“这个办法好!真是多亏了烧璃人,不然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接着,众人又开始讨论长明灯的设置问题。】
烧璃人(沉思片刻,指着塔顶说):“这长明灯可以设置在塔顶的特制灯龛内,通过管道将灯油输送上去。灯龛的设计要考虑防风、防雨,还要便于更换灯油和灯芯。”
宫束班班长(思考着说):“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灯油的输送管道要怎么铺设,才能不影响宝塔的外观呢?”
烧璃人(指着塔身):“可以沿着塔身内部的墙壁铺设,利用琉璃构件之间的缝隙隐藏管道。这样既不影响外观,又能保证灯油的顺利输送。”
【众人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长明灯的设置方案。】
宫束班班长(看着大家,充满感激):“感谢大家的齐心协力!有了这些好办法,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完成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建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匠们按照新的方案,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安装着琉璃构件,精心设置着长明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终于迎来了竣工的时刻。】
第六幕:大功告成
时间:宣德六年(1431 年)
地点:大报恩寺
人物:朱棣、郑和、工艺门宫束班、百姓们
【大报恩寺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巍峨耸立,在阳光的照耀下,琉璃塔身熠熠生辉,152 只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144 盏长明灯光芒闪烁,照亮了周围的天空。】
【朱棣在郑和等人的陪同下,缓缓走来。百姓们纷纷跪地参拜。】
朱棣(仰头望着琉璃宝塔,满脸欣慰):“此塔果然气势恢宏,美轮美奂!你们不负朕之所托,朕心甚慰。”
郑和(微笑着说):“陛下,这都多亏了工艺门宫束班的工匠们,他们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才成就了这举世无双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朱棣的目光投向工艺门宫束班众人。】
朱棣(赞赏地):“你们皆是我大明的能工巧匠,为建造此塔立下了汗马功劳。朕定当重重赏赐你们!”
宫束班班长(激动地跪地叩首):“陛下过奖了!能为陛下建造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我等的荣幸。这一切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并非我一人之功。”
【百姓们也纷纷欢呼起来。】
百姓甲(兴奋地):“这塔真是太壮观了!不愧是天下第一塔!”
百姓乙(附和道):“是啊,以后咱们南京又多了一处令人骄傲的胜景。”
【宫束班众人望着眼前的宝塔,心中感慨万千。】
工匠甲(眼中含泪,感慨地):“咱们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吃了这么多的苦,总算是把这塔建成了。”
工匠乙(点头,满是欣慰):“是啊,看着这塔,觉得一切都值了。”
宫束班班长(看着大家,语重心长):“兄弟们,咱们做到了!这座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不仅是陛下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血结晶。它将见证我大明的辉煌,流传千古!”
【众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成为了南京城最耀眼的明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