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紧紧抱着刺绣):“不卖不卖,这可是我家祖传的宝贝,是元代的刺绣西方广目天王像,怎么能轻易卖掉。”
瘦猴(眼睛一亮):“元代刺绣?说不定能给我们点灵感。”
(三人连忙挤进去,向老者请教关于这幅刺绣的事情,老者见他们对刺绣感兴趣,便热情地介绍起来 )
老者(指着刺绣说):“你们看这针法,这色彩,都是元代刺绣的特色。这广目天王的神态,栩栩如生,这可是老祖宗的手艺啊。”
秀姑(仔细看着刺绣,心中一动):“我好像有点灵感了,我们可以参考这种针法和色彩搭配,来绣我们的佛教题材作品。”
胖墩(也来了精神):“对啊,说不定还能把这广目天王的一些元素融入到我们的作品里,肯定很独特。”
瘦猴(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这下有方向了!”
(这时,班主老李也找了过来 )
老李(疑惑地问):“你们几个在这干啥呢?”
瘦猴(连忙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李 )
老李(听后,大喜):“好啊,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走,咱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灵感。”
(众人在集市上继续逛着,又看到了一件棕色罗花鸟绣夹衫,上面的花鸟图案精美绝伦,还有一件刺绣妙法莲华经卷,经文绣制得规整秀丽 )
胖墩(激动地说):“班主,你看这夹衫和经卷,也能给我们不少灵感啊,我们可以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到我们的作品里。”
老李(点头赞同):“没错,就这么办。大家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明天重新开工,一定要做出让世人惊叹的织绣作品!”
(众人带着满满的灵感,兴高采烈地回到工坊,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期待着能创作出令人惊艳的织绣作品 )
第五幕:艰难创作
时间:上午
地点:工坊
人物:胖墩、瘦猴、巧手秀姑、班主老李
(第二天,众人早早来到工坊,准备大干一场 )
胖墩(信心满满地):“今天我肯定能把这织锦织好,绝对不出错!”
(然而,没过一会儿,胖墩就又开始手忙脚乱 )
胖墩(着急地喊):“哎呀,这线又缠在一起了,我这是怎么回事啊!”
(瘦猴在一旁偷笑,结果自己绣着绣着,也出了问题 )
瘦猴(懊恼地说):“完了完了,我把这佛像的眼睛绣歪了,这可咋办?”
秀姑(走过去,看了看瘦猴绣的,无奈地说):“你啊你,就不能认真点。来,我帮你改改。”
(秀姑接过瘦猴的绣布,开始仔细修改,胖墩也凑过来看 )
胖墩(好奇地问):“秀姑,你这是用的什么针法啊?”
秀姑(一边绣一边说):“这是滚针,用来绣轮廓最合适了,这样绣出来线条更流畅。你们啊,平时得多练练针法,别老是毛毛躁躁的。”
(瘦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知道啦,下次我一定注意。”
(过了一会儿,胖墩的织锦又出问题了,他织错了图案,不得不拆掉重新织 )
胖墩(累得满头大汗):“这织锦也太难了,我都快没信心了。”
老李(走过来,拍了拍胖墩的肩膀):“胖墩,别灰心,慢慢来。织锦就是个精细活,出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下次别再犯。我们是一个团队,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瘦猴(也过来打气):“对啊,胖墩,我们相信你,你肯定能行!”
(在大家的鼓励下,胖墩重新振作起来,认真地织起锦来 )
(到了中午,大家都累得不行,简单吃了点东西后,就趴在桌子上休息 )
瘦猴(刚趴下没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
胖墩(笑着说):“瘦猴这呼噜声可真响,跟打雷似的。”
秀姑(轻声说):“让他睡吧,大家都累坏了。我们也抓紧时间休息会儿,下午还得接着干呢。”
(众人在工坊里稍作休息,为下午的创作养精蓄锐,虽然过程艰难,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心中依然充满着对完成作品的期待 )
第六幕:作品现世
时间:几天后的上午
地点:大都的街头
人物:胖墩、瘦猴、巧手秀姑、班主老李、围观百姓、官员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宫束班的织绣作品终于完成了 )
老李(看着桌上精美的织锦和刺绣,满意地笑了):“弟兄们,这次大家可真是辛苦了,看看我们的作品,真是太棒了!”
胖墩(疲惫却又兴奋地):“是啊,终于完成了,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做出来的。”
瘦猴(得意地说):“那当然,这可是我们大家的心血。”
秀姑(笑着说):“赶紧拿去给大家看看吧,让世人见识见识我们宫束班的手艺。”
(众人小心翼翼地拿着织绣作品来到街头,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展示 )
(不一会儿,就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围观 )
百姓甲(惊叹道):“哇,这织锦和刺绣也太漂亮了吧,这草原骏马绣得跟真的一样,仿佛要奔腾而出。”
百姓乙(指着刺绣说):“还有这佛教题材的刺绣,这佛像的神态庄严,色彩鲜艳,针法也太精细了。”
(人群中,一位官员也被吸引了过来 )
官员(仔细地欣赏着作品,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织绣作品确实精美绝伦,体现了我朝的高超手艺。你们是哪个工坊的?”
老李(连忙上前,恭敬地说):“大人,我们是宫束班的,奉上头的命令制作这些织绣作品,流传民间,宣扬手艺。”
官员(满意地说):“很好,你们做得很好,我会向上头禀报,好好嘉奖你们。”
(众人听后,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
瘦猴(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我们成功了!”
胖墩(憨笑着说):“这下我们宫束班可出名了。”
秀姑(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着作品在民间的展示,宫束班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纷纷对他们的手艺赞不绝口 。宫束班的成员们也因此获得了声誉,他们更加热爱织绣工艺,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精美的作品,传承着这古老的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