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介绍
穿越者:来自现代的历史爱好者,热爱苏轼的诗词与书法,性格活泼开朗,充满好奇心,偶尔莽撞,总是闹出一些笑话。
苏轼:北宋大文豪,才华横溢,性格豁达乐观,不拘小节,喜欢结交朋友,热爱生活,对美食、诗词、书法都有极高的造诣。
黄庭坚:苏轼的好友,北宋着名诗人、书法家,性格直率,为人真诚,与苏轼志同道合,常一起吟诗作对、探讨书法。
佛印:金山寺高僧,幽默风趣,智慧过人,与苏轼、黄庭坚交情深厚,经常参与他们的聚会,以禅机妙语点化众人。
第一幕:穿越
1. 现代会议室穿越
【时间】:现代,上午
【地点】:现代会议室、宋朝黄州
【画面】:现代的会议室里,灯光明亮,一群来自不同背景却都热爱历史文化的学员们正在参加宫束班培训。讲师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苏轼的生平、诗词和书法艺术,大屏幕上展示着苏轼的作品,尤其是那幅被誉为 “天下第三行书” 的《黄州寒食诗帖》,笔墨润朗,结体笃实,引得学员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突然,会议室里灯光闪烁,一阵强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房间,众人眼前一黑,纷纷失去了意识。等他们再次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是古朴的建筑,远处山峦起伏,眼前是一座略显破旧的屋子,屋内传出阵阵墨香。
2. 初遇苏轼
【时间】:上午
【地点】:宋朝黄州,苏轼居所
【画面】:穿越者们面面相觑,满脸疑惑和惊恐。这时,苏轼从屋内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袭朴素的长袍,头戴方巾,手持书卷,一副文人雅士的模样。苏轼看到这群穿着奇装异服的陌生人,也感到十分惊讶。
穿越者们鼓起勇气,向苏轼表明自己是来自未来的人,因一场神秘的穿越来到了这里。苏轼虽然心中震惊,但他生性豁达乐观,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实,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爽朗地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各位远方的朋友,不必拘谨,就当是一场奇妙的缘分,快请进屋内一叙!” 说着,苏轼便热情地将众人邀请进了屋子。
进屋后,穿越者们好奇地打量着屋内的一切,简单的桌椅,堆满书籍的书架,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充满了文人气息。大家围坐在一起,苏轼亲自为他们沏茶,茶香袅袅。交谈中,穿越者们得知今天正是寒食节,苏轼笑着邀请他们一起过节,体验宋朝的寒食习俗,众人欣然答应。
第二幕:寒食节的准备
1. 筹备寒食
【时间】:上午
【地点】:苏轼居所及周边
【画面】:众人开始忙碌起来,苏轼指挥着大家准备寒食节的食物和用品。穿越者们积极帮忙,却因为对古代的工具和习俗不太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苏轼一边熟练地准备着食材,一边笑着给大家讲述寒食节的由来和传统,他的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这寒食节啊,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时,介子推曾割股肉煮汤给他喝。后来重耳复国,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介子推不愿争功,便和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醒悟后,派人去请,介子推不肯出山。晋文公无奈,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介子推和母亲抱树被烧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他,就下令在这一天全国禁火,只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穿越者们听得津津有味,有人忍不住问道:“苏大学士,那您被贬到这黄州,心中可曾怨恨过?” 苏轼微微一愣,随即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屋子里:“哈哈,怨恨又有何用?人生就像一场大梦,起起落落皆是常态。我苏轼能在这黄州结识各位朋友,又能欣赏到这山水美景,品尝到这人间美食,已是知足。” 众人听了,都对苏轼的豁达乐观敬佩不已。
2. 生活细节与笑料
【时间】:上午
【地点】:苏轼居所及周边
【画面】:一位穿越者自告奋勇去打水,却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了井里,他急得满头大汗,在井边手忙脚乱地想办法捞桶,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跟苏大学士交代?” 苏轼等人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苏轼走过去,温和地说道:“莫急莫急,看我来帮你。” 只见他找来一根长竹竿,在一端绑上一个钩子,轻松地就把水桶捞了上来。穿越者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还是苏大学士厉害,我真是太笨了。”
还有一位穿越者在帮忙切菜时,因为不熟悉古代的刀具,差点切到手指,吓得他哇哇大叫。佛印在一旁打趣道:“施主,莫要慌张,这刀也是有灵性的,你若对它温柔些,它自然不会伤你。”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在准备食物时,穿越者们对古代的调料和烹饪方法也不太熟悉,把盐当成了糖,把醋当成了酱油,做出来的食物味道古怪,让人难以下咽。苏轼尝了一口,却笑着说:“这味道倒是新奇,别有一番风味呢。” 大家看着苏轼那强忍着难吃的表情,笑得前仰后合。
第三幕:创作前夕
1. 夜晚畅谈
【时间】:夜晚
【地点】:苏轼居所内
【画面】:夜晚,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苏轼居所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简单的食物和酒水。苏轼端起酒杯,仰头饮下一口,感慨道:“今日与诸位共度寒食节,实乃人生一大乐事。这寒食节,虽清冷,却也让我想起许多往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啊。” 说着,苏轼的目光变得有些黯淡,似乎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之中。
穿越者看着苏轼,忍不住说道:“苏大学士,您可知道,在我们现代,您的诗词和书法那可是备受推崇,尤其是您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无数人都对它赞不绝口,争相传阅、临摹学习呢!” 苏轼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哦?没想到千百年后,我的作品还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真是幸事。”
黄庭坚也端起酒杯,笑着说:“东坡兄,你的诗词书法,自然是当得起这般赞誉。你的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真情实感,令人回味无穷。” 佛印也在一旁点头说道:“苏施主的才情,老衲也是佩服不已。这世间能有苏施主这样的文人,实乃众生之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苏轼的作品和才华称赞不已。苏轼则谦逊地笑着,一一回应。
2. 灵感初现
【时间】:夜晚
【地点】:苏轼居所内
【画面】:众人的谈话让苏轼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创作的冲动,他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突然,他站起身来,快步走到书桌前,研起墨来。墨香在屋内弥漫开来,苏轼的眼神变得专注而坚定。众人看到苏轼的举动,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看着他。只见苏轼拿起毛笔,略作思索,便在纸上挥毫泼墨,开始写诗。他的笔触时而轻快,时而凝重,随着他的书写,屋内只剩下毛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第四幕:《黄州寒食诗帖》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