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462章 大宋憨匠建【莆田元妙观三清殿】传奇

第462章 大宋憨匠建【莆田元妙观三清殿】传奇(2 / 2)

工匠甲(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还说风凉话,刚才要不是你把斧头弄掉,我们能这么手忙脚乱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施工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忙碌的身影。虽然状况不断,但大家都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三清殿的建设中】

第 5 幕:文化冲突

时间:几天后

地点:道观附近茶馆

【工匠们经过几天的忙碌,暂时停下手中的活儿,来到道观附近的茶馆休息。茶馆里热闹非凡,坐满了当地的居民,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工匠甲(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大口,赞叹道):“这茶可真不错,喝了之后,浑身都舒坦。”

工匠乙(笑着说):“是啊,这南方的茶和咱们北方的就是不一样,别有一番风味。”

【这时,旁边桌子的几个当地居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居民甲(用方言说道):“他们这口音,一听就不是本地人。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在这儿建道观,会不会把咱们这儿的风水给破坏了。”

居民乙(点头附和):“就是,而且他们说话声音那么大,吵死了。也不知道懂不懂规矩。”

【工匠们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中感觉到了不太友好的态度】

工匠甲(皱着眉头,问旁边的店小二):“小哥,他们在说什么呢?怎么感觉不太对劲啊。”

店小二(连忙解释):“客官,您别多心。他们就是随便聊聊,没啥恶意。可能是你们的口音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觉得新鲜。”

【然而,误会还是很快就发生了。工匠丙不小心碰倒了桌子上的茶壶,茶壶掉在地上摔碎了】

工匠丙(连忙道歉):“对……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马上赔。”

【可是,当地居民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在说坏话】

居民甲(站起来,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碰坏了东西还骂人。”

工匠丙(一脸茫然,连忙摆手):“我没有骂人啊,我是在道歉。”

居民乙(也站起来,指着工匠丙说):“你还不承认!你刚才说的话,我们都听到了。你们这些外地人,就是没礼貌。”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工匠甲(赶紧走过去,试图解释):“各位,真的是误会。我们是来这儿建道观的工匠,都是老实人,怎么会骂人呢?刚才我这兄弟是说他不是故意碰坏茶壶的,他愿意赔。”

居民甲(怀疑地看着他们):“你们说的是真的?那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我们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工匠乙(笑着说):“我们是北方人,口音和你们不一样。我们说的都是好话,没有恶意。”

【就在这时,茶馆老板走了过来,他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和外地人打交道,了解一些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茶馆老板(笑着说):“大家都别吵了,都是误会。这些工匠兄弟是来给咱们建道观的,是好事。他们的口音和咱们不一样,沟通起来可能有点困难,但他们都是好人。来,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大家认识认识,交个朋友。”

【在茶馆老板的调解下,双方的情绪逐渐缓和。工匠们和当地居民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工匠们向他们介绍了建道观的过程和意义,当地居民也向他们介绍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工匠甲(好奇地问):“我听说你们这儿有很多独特的习俗,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居民甲(来了兴致,说道):“那可多了去了。比如我们这儿每年都有妈祖信众谒祖进香的活动,可热闹了。大家都会穿上盛装,抬着妈祖神像,到湄洲妈祖祖庙去进香,祈求平安和丰收。”

工匠乙(惊讶地说):“哇,听起来好有意思。还有别的吗?”

居民乙(接着说):“还有游神活动,也是宋代就有了。南宋理学家、漳州人陈淳在其《北溪大全集》里就描述过民间抬神像上街游行化缘、民众欢呼雀跃的场景。那时候,一庙之迎动,以十数像群舆于街中,且黄其伞,龙其辇,黼其座,又装御直班以导于前…… 可壮观了。”

【工匠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通过这次交流,他们不仅化解了误会,还学到了很多当地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也为他们后续的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

工匠甲(感慨地说):“原来你们这儿的文化这么丰富,我们真是长见识了。这些文化元素要是能融入到道观的设计中,说不定能让这道观更有特色。”

居民甲(点头表示赞同):“对啊,这是个好主意。你们都是有本事的工匠,肯定能把这道观建得又漂亮又有文化味儿。”

【大家相谈甚欢,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融洽起来。在欢声笑语中,工匠们和当地居民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为接下来的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 6 幕:团队协作

时间:建造中期

地点:施工现场

【随着工程的推进,众人在搭建斗拱时遇到了技术难题,斗拱的组装总是出现偏差,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工匠甲(满头大汗,着急地摆弄着手中的斗拱构件):“这可怎么办?这斗拱怎么老是装不好,这偏差可不能有啊,不然整个殿的结构都得受影响。”

工匠乙(皱着眉头,仔细观察着斗拱):“我看这卯榫的契合度好像不太对,是不是尺寸有问题?”

工匠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无奈地说):“可咱们都是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做的呀,怎么会这样呢?”

【众人围在一堆斗拱构件前,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工头(走过来,看着大家,神情严肃但语气坚定):“别慌,咱们一起想办法。这样,甲和乙你们俩去把之前建过的类似建筑的资料找出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丙和丁去附近村子里,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请教;其他人在这儿继续尝试不同的组装方法,咱们多试试,总能找到问题所在。”

工匠们(齐声应道):“好!”

【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工匠甲和工匠乙在临时搭建的资料室里,翻箱倒柜地寻找着相关资料,纸张被翻得沙沙作响】

工匠甲(一边翻一边说):“快找找,肯定能找到有用的东西。”

工匠乙(突然眼睛一亮,举起一张图纸):“看,这张图纸上的斗拱结构和咱们现在建的有点像,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灵感。”

【与此同时,工匠丙和工匠丁在村子里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傅】

工匠丙(恭敬地向老师傅行礼):“老师傅,我们在建道观的斗拱时遇到了难题,想请您给指点指点。”

老师傅(捋了捋胡须,笑着说):“小伙子们,别急。你们把遇到的问题详细说说。”

【工匠丁把斗拱组装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傅。老师傅听完,沉思片刻,然后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老师傅(指着地上的图,耐心地讲解):“你们看,这斗拱的组装啊,关键在于卯榫的顺序和力度。有些卯榫需要先轻轻固定,等整体结构大致成型后,再用力敲打紧实,这样才能保证契合度。”

【工匠丙和工匠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明白。另一边,留在施工现场的工匠们也在不断尝试】

工匠戊(满头大汗,尝试了一种新的组装方法):“大家快来看看,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

【众人围了过去,发现这次斗拱的组装确实比之前顺利了一些,但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

工匠己(思考片刻,突然说):“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在卯榫的连接处加点东西,增加摩擦力,这样也许能让斗拱更稳固。”

【大家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于是开始尝试在卯榫连接处添加一些木屑和胶水。经过一番努力,斗拱终于组装成功,而且严丝合缝,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就在这时,工匠甲和工匠乙带着资料回来了,工匠丙和工匠丁也带着老师傅的指点回来了。大家把各自得到的信息一交流,发现都对解决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匠甲(兴奋地说):“太好了,咱们终于成功了!这多亏了大家一起努力。”

工匠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成功啦!成功啦!”

【大家的欢呼声回荡在施工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这次团队协作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也让大家更加团结,对完成三清殿的建设充满了信心】

第 7 幕:竣工庆典

时间:竣工当日

地点:元妙观三清殿

【元妙观三清殿终于建成,阳光洒在殿宇上,重檐歇山顶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斗拱层层叠叠,气势恢宏。殿内 20 根柱子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建筑,柱头的卷杀工艺显得古朴而精致,斗拱用材宏大,彰显着宋代建筑的大气。工匠们和当地居民齐聚在三清殿外,欢呼雀跃,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

工匠甲(满是自豪,大声喊道):“咱们终于建成了!这三清殿,简直太壮观了!”

工匠乙(眼眶湿润,感慨万分):“是啊,这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是有了回报。看着它,我都不敢相信是咱们自己建起来的。”

工匠丙(笑着拍了拍工匠乙的肩膀):“可不是嘛!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这也出问题,那也出状况,我都担心建不成呢。”

工匠甲(回忆起往事,哈哈大笑):“就是,你还把斧头弄掉,差点砸到丙。那时候,可真是状况百出。”

工匠乙(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都过去了,还提那干嘛。不过,这些经历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建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欢笑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当地居民们也纷纷围过来,对三清殿赞不绝口】

居民甲(满脸赞叹,竖起大拇指):“这三清殿建得可真好,比我想象中还要气派。你们这些工匠,真是太厉害了!”

居民乙(点头附和):“是啊,以后咱们莆田又多了一处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三清殿,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参观。”

【就在这时,一位朝廷使者骑着快马赶来,手中拿着皇帝的嘉奖诏书】

使者(清了清嗓子,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建成,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实乃大宋之荣耀。宫束班工匠们齐心协力,不辞辛劳,为朝廷和百姓立下大功。特予以嘉奖,望尔等再接再厉,为我大宋建造更多精美建筑……”

【工匠们纷纷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神情】

工匠甲(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能得到皇帝的嘉奖,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工匠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典上,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工匠们和当地居民一起分享着喜悦,他们知道,这座三清殿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他们共同努力和团结的象征。而他们,也将因为这座三清殿,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