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走上前,微笑着讲解道)这三清殿的斗拱种类繁多,下檐外檐斗拱为四铺作单昂,分柱头、补间及转角三种。柱头铺作为假昂,里转华栱承月梁,那月梁前梁头伸出作耍头,造型与阑额出头的混线雕刻近似,很是独特。补间铺作则不出耍头,皆用真昂,昂后尾挑起置令栱,承副阶平槫 。而且啊,补间铺作昂下置两瓣华头子,而柱头铺作则隐刻华头子,仔细看,下檐大多数昂整体还有些微上翘的趋势呢。
林羽:(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不时点头)苏先生,您这么一讲解,我似乎看明白了一些,这斗拱不仅是力学的奇迹,更是艺术的杰作啊!
陈石:(指着转角铺作)苏先生,您再给我们讲讲这转角铺作呗。
苏文:(点头,耐心地继续说道)转角铺作昂尾与邻近补间铺作昂尾相交,上置十字令栱承副阶平槫。你们瞧,这转角阑额出头处,又似后世 “霸王拳” 做法,是不是颇有趣味?
(林羽和陈石顺着苏文手指的方向看去,不禁发出一阵惊叹。)
林羽:(兴奋地说)果然如此!这宋代工匠的心思,当真细腻,在这些细微之处都暗藏巧思。
陈石:(满脸敬佩)是啊,单是这下檐外檐斗拱,就有这么多讲究,那上檐外檐和上檐内槽的斗拱,岂不是更加精妙?
苏文:(微笑着说)没错,上檐外檐铺作同样分为柱头、补间及转角铺作。柱头与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外侧结构一致,头跳偷心,其余为单栱计心造,里转则为七铺作出四杪。值得注意的是外檐铺作扶壁(泥道)栱为重栱造,与出跳单栱有所不同。昂两颊还隐刻两瓣华头子,这一隐刻做法与上海元延佑七年所建的元构真如寺大殿隐刻华头子较为近似。至于上檐内槽铺作,最为着名的便是其上昂做法,符合《营造法式》中对上昂形制的描述,为国内孤例,待会我再带你们详细看看。
(林羽和陈石听得入神,对斗拱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古代建筑技艺的敬畏与赞叹之情。)
第五幕:月亮梁下
时间:上午
地点:三清殿内
画面:
(林羽、陈石和苏文三人站在三清殿的中央,他们的目光顺着斗拱向上延伸,最终被那独特的 “月亮梁” 弧形构架所吸引。)
林羽:(仰着头,眼中满是震撼)苏先生,您看那月亮梁,两端呈弧形,中段微微上拱,真的好像一弯新月啊!
苏文:(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没错,这就是月亮梁,是宋代建筑中极具特色的构件。它不仅外形优美,更有着重要的结构作用。
陈石:(好奇地问道)苏先生,这月亮梁在建筑结构中到底有啥作用呢?
苏文:(耐心地解释道)月亮梁主要用于明栿,也就是露明的梁架。它的梁身拱起呈曲梁形态,这种形状能够更好地承受上部构件的重量,分散压力,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固。而且,你们看,这月亮梁的梁身两侧及底面处理成琴面的形式,不仅符合力学要求的高跨比,还具有精美的细节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林羽:(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着月亮梁的细节,不禁感叹道)宋代工匠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在那个时代就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建筑构件。
陈石:(摸着下巴,思考着说)苏先生,我听说不同地区的月梁在形制和做法上也有所不同,这三清殿的月亮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苏文:(点头称赞)陈石,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三清殿的月亮梁属于典型的宋式月梁,其断面是长方形,梁的高度远大于其宽度,符合现代结构科学的原理。而且,在梁底、梁背、梁肩等部位都做成了缓和的曲线或折线形式,使得其造型呈现出富有力度感的装饰趣味。与其他地区的月梁相比,它更加简洁大气,体现了宋代建筑追求简洁、自然的审美风格。
林羽:(兴奋地说)苏先生,听您这么一讲解,我对这月亮梁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三清殿的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宋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啊!
陈石:(同样兴奋地附和道)是啊,真想把这些知识都学回来,用到我们以后的建筑中。
苏文:(微笑着鼓励道)只要你们用心学习,不断探索,一定能掌握宋代建筑的精髓,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三人继续在殿内欣赏着月亮梁的精妙之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古代建筑技艺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三清殿内的气氛庄重而宁静,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让他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第六幕:屋脊之魂
时间:上午
地点:三清殿外,可搭建高台视角
画面:
(为了更全面地欣赏三清殿的壮丽,众人决定登上附近一座特意搭建的高台。林羽、陈石和苏文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去,站定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屏住了呼吸。)
林羽:(兴奋地指着三清殿,大声说道)你们看,从这里看三清殿,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陈石:(同样激动,眼睛紧紧盯着三清殿)这重檐歇山顶,真的太壮观了!那屋脊上的砖刻螭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苏文:(捋了捋胡须,眼中满是赞叹)这三清殿的屋脊砖刻螭龙,乃是宋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杰出代表。螭龙,虽无角,却有着龙的威严与灵动,它奋力向上的升腾之势,象征着前途顺畅,大业有成,也寓意着家宅康宁,事业如日中天。在道教建筑中,螭龙更是祥瑞的象征,守护着这座三清殿,庇佑着一方平安。
(林羽和陈石听得入神,他们的目光被屋脊上的砖刻螭龙所吸引。那螭龙高 3.5 米,怒目振鳞,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其造型生动逼真,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彰显着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林羽:(走近栏杆,仔细观察着螭龙的细节)苏先生,您看这螭龙的雕刻,如此精细,每一片鳞片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苏文:(点头表示赞同)没错,宋代的工匠们在雕刻这些螭龙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不仅要考虑螭龙的造型美观,还要兼顾其在建筑上的装饰效果和象征意义。这些螭龙,不仅是建筑的装饰品,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陈石:(摸着下巴,思考着说)苏先生,我听说不同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也有所不同,这三清殿的屋脊砖刻螭龙,和其他地方的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苏文:(微笑着解释道)三清殿的屋脊砖刻螭龙,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区建筑装饰风格,线条细腻流畅,造型优美灵动,注重细节的刻画。与北方地区的建筑装饰相比,它更加婉约精致,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温婉。同时,它又融合了道教文化的元素,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林羽:(兴奋地说)苏先生,听您这么一讲解,我对这屋脊砖刻螭龙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三清殿的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宋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
陈石:(同样兴奋地附和道)是啊,这次来苏州,真是不虚此行,学到了太多东西。
苏文:(微笑着鼓励道)建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希望你们能将这次的所见所闻所学,运用到今后的建筑实践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三人继续在高台上欣赏着三清殿的壮丽景色,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古代建筑技艺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三清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第七幕:感悟传承
时间:中午
地点:三清殿外庭院
画面:
(众人从高台上下来,来到三清殿外的庭院中。庭院中绿树成荫,花香阵阵,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惬意。大家找了一处阴凉的地方坐下,脸上还带着对三清殿的惊叹与震撼。)
林羽:(感慨地说)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这三清殿的建筑技艺,当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陈石:(点头赞同,眼中满是敬佩)是啊,宋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实在是让我们这些后人望尘莫及。就拿这斗拱和月亮梁来说,不仅结构精妙,而且造型美观,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他们的匠心独运。
苏文:(微笑着说)这三清殿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它承载着宋代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们对宋代建筑的工匠精神,可有什么感悟?
林羽:(沉思片刻,认真地说)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宋代工匠们在建造三清殿时,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雕琢每一个构件,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陈石:(接着说)我还感受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那个时代,他们就能设计出如此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手法,并且将力学、美学和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在是了不起。这告诉我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
苏文:(满意地点点头)你们说得都很对。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它体现了工匠们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和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林羽:(坚定地说)苏先生,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以后回到家乡,我们也要像宋代工匠一样,用心建造每一座建筑,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陈石:(同样坚定地说)对,我们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将现代的技术和理念融入到传统建筑中,让传统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苏文:(欣慰地笑了)好,有你们这样的决心和信念,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一定会在你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众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庭院中的气氛温馨而和谐,仿佛在为他们的决心和信念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