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组建团队
**
时间:北宋熙宁六年(1073 年)
地点:高平某城镇集市
画面: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心,一位年轻的官员站在高处,手中拿着官府的招募文书,大声宣读着招募工匠建造高平开化寺大殿的告示。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官员:(洪亮有力)各位乡亲听好了!如今要建造高平开化寺大殿,这可是为了弘扬佛法、造福百姓的大事!现招募各路能工巧匠,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木工、泥瓦匠、彩绘师傅等等,都可前来报名!待遇从优,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
百姓甲:(低声对旁边的人说)建造开化寺大殿?这可是大工程啊,不知道得要多少人。
百姓乙:(点头附和)是啊,不过能参与这样的大事,也算是有面子。就是不知道这活儿好不好干。
画面:这时,人群中挤出一个憨厚老实的中年木工,他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名叫阿福。
阿福:(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大人,俺是个木工,干了十几年了,俺想报名。
官员:(上下打量阿福,满意地点点头)好!看你这模样就是个实在人,留下姓名和住址,过几日来集合。
画面:阿福刚登记完,一个心直口快的泥瓦匠从人群中钻了出来,他身材精瘦,眼神透着机灵,名叫阿强。
阿强:大人,俺是泥瓦匠,砌墙抹泥的手艺那是一流的,俺也报名!
官员:(笑着说)行,把名字记上。还有没有其他人?
画面:随后,陆续有彩绘师傅、石匠等前来报名。不一会儿,报名的人就排起了长队。
官员:(看着长长的队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咱这高平真是藏龙卧虎啊!等人员齐了,咱们就组建宫束班,开工建造开化寺大殿!
画面:众人欢呼雀跃,对未来的工程充满了期待。镜头逐渐拉远,展现出集市热闹的全景,以及充满希望的人群。
第二幕:筹备材料
时间:几日后
地点:山林、采石场、河流
画面:宫束班成员们集合完毕,开始筹备建造开化寺大殿所需的材料。阿福带着几个木工前往山林寻找合适的木材。山林中树木茂密,荆棘丛生,行走十分困难。
阿福:(挥舞着斧头,砍断挡路的荆棘)大家小心点,注意脚下,千万别迷路了。
木工甲:(气喘吁吁)这林子可真难走,这得走到啥时候才能找到好木材啊。
画面:走了很久,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片合适的树林,可一看木材的位置,众人犯了难,这些树木都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砍伐和运输都很困难。
阿福:(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大伙先别慌,咱们先把周围的树枝清理清理,开出一条路来。然后用绳子把树干绑好,慢慢放倒,再想办法运下山。
画面:众人按照阿福的办法,齐心协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砍伐了木材,并利用藤蔓和绳索,一点点将木材运下了山。
画面:另一边,阿强带领泥瓦匠和石匠来到采石场。采石场里石头众多,但要找到质地坚硬、纹理合适的石材却不容易。
阿强:(仔细查看每一块石头,用锤子敲敲,听听声音)大家都仔细点,可别放过任何一块好石头。
石匠乙:(擦了擦汗)这找石头比干活还累人呐,这么多石头,啥时候才能挑完。
画面:找了好一会儿,突然,一块巨大的石头引起了阿强的注意,他兴奋地跑过去查看。
阿强:(惊喜地大喊)大伙快过来,这块石头好,质地坚硬,纹理也漂亮,用来做殿基再合适不过了!
画面:然而,当他们准备搬运这块石头时,却发现石头太重,根本搬不动。众人围在石头旁,一筹莫展。
石匠丙:(无奈地摇头)这可咋办,这么重,咱们抬不动啊。
阿强:(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别急,咱们去找些圆木来,把石头放在圆木上,利用滚动的原理,不就能运走了嘛。
画面:众人纷纷点头,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找来圆木,垫在石头
画面:运送石材的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圆木在石头下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突然,一块圆木被路上的石头卡住,石头猛地停住,差点砸到前面的人。
石匠丁:(惊恐地大喊)小心啊!
画面:阿强迅速反应过来,他大声指挥着众人。
阿强:大家别慌,稳住!后面的人用力推,前面的人把圆木调整好!
画面:众人在阿强的指挥下,齐心协力,终于化解了危机,继续向前走去。
画面:同时,负责运送泥土和石灰的成员们也遇到了难题。通往工地的道路狭窄泥泞,车子经常陷入泥坑。
泥瓦匠甲:(费力地推着车子,抱怨道)这路也太难走了,这泥坑一个接一个的。
泥瓦匠乙:(无奈地说)没办法,只能大家一起帮忙了。
画面:于是,每当车子陷入泥坑,众人就齐心协力,用木板和石头垫在车轮下,一起把车子推出来。虽然过程艰难,但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画面:经过几天的努力,各种材料终于陆续运到了工地。看着堆积如山的材料,宫束班的成员们虽然疲惫不堪,但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阿福:(欣慰地说)总算是把材料都凑齐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工啦!
阿强:(兴奋地回应)对,咱们一定能把开化寺大殿建得漂漂亮亮的!
画面:镜头拉远,展现出堆满材料的工地和充满干劲的众人,为接下来的建造工作拉开序幕。
第三幕:设计分歧
时间:材料筹备完成后
地点: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内
画面:宫束班成员们围坐在一张摆满图纸的桌子前,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开化寺大殿的设计方案。阿福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比划着。
阿福:(认真地说)我觉得这大殿的斗拱,得用计心造的样式,这样看起来饱满大气,而且能更好地承重。
木工乙:(点头赞同)我也觉得计心造好,这可是咱们这一带常用的样式,大伙都熟悉,做起来也顺手。
画面: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彩绘师傅阿亮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阿亮:(皱着眉头,缓缓说道)我看偷心造的斗拱也不错啊,造型更简洁空灵,和咱们要画的壁画风格说不定更搭呢。而且这大殿以后是供人朝拜的,要是斗拱太复杂,会不会抢了佛像和壁画的风头?
阿福:(有些着急,提高了音量)这可不行,偷心造虽然好看,但承重方面肯定不如计心造,这大殿可是要长久留存的,安全第一啊!
阿亮:(也不甘示弱)我知道安全重要,但咱们也不能只考虑安全,不考虑美观吧。这开化寺大殿以后可是咱高平的招牌,造型独特些,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来呢。
画面: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工匠们也纷纷加入讨论,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石匠甲:(大声说道)别吵了,别吵了!依我看,这斗拱的事儿先放一放,咱们再商量商量梁架结构。我觉得用厅堂式的结构就行,内柱比檐柱高,施工也方便些。
泥瓦匠丙:(摇头反对)我觉得殿堂式更好,内外柱高度差不多,整体看起来更规整,而且殿堂式一般用于大型建筑,咱们这开化寺大殿也算是大工程了,用殿堂式更合适。
画面:关于梁架结构的讨论同样激烈,工匠们分成了两派,争得面红耳赤。阿福和阿强作为团队里比较有威望的人,试图平息这场争论。
阿福:(拍了拍手,大声说)大家都先别吵了!咱们都是为了把开化寺大殿建好,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光吵也不是办法。咱们得好好商量,找出最适合的方案。
阿强:(点头附和)阿福说得对,咱们再仔细研究研究,看看哪种方案更符合这大殿的用途和咱们的施工条件。
画面:众人听了,渐渐安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的图纸和模型,陷入了沉思。镜头切换至桌上的图纸和模型,展示出宋代建筑中斗拱和梁架结构的多样设计。
第四幕:施工趣事
时间:设计方案确定后,施工阶段
地点:开化寺大殿工地
画面: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阿福带领木工们搭建脚手架,他们熟练地将一根根木材拼接、固定,动作敏捷而精准。
阿福:(大声指挥)大家注意间距,搭得牢固些,这脚手架可是咱们施工的安全保障!
木工丙:(笑着回应)放心吧,福哥,咱们干这活儿都多少年了,肯定没问题!
画面:另一边,阿强和泥瓦匠们正在立柱子、砌墙。他们将沉重的石柱稳稳地立起,然后用绳子和木楔进行固定。接着,泥瓦匠们开始砌墙,他们手法娴熟,将一块块砖石整齐地垒砌起来,缝隙均匀,墙面平整。
阿强:(检查砌好的墙,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墙砌得又直又平,继续保持!
泥瓦匠丁:(拍着胸脯说)那当然,咱这手艺可不是吹的!
画面:突然,传来一阵哄笑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木工不小心踩空了脚手架,整个人差点摔下来,幸好他及时抓住了旁边的绳子,才稳住了身形。
木工戊:(捂着肚子大笑)哈哈,你这家伙,怎么这么不小心,差点就摔个狗啃泥啦!
年轻木工:(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一时走神了,下次肯定注意!
画面:这时,阿福走了过来,他严肃地看着年轻木工。
阿福:干活儿可不能马虎,这脚手架这么高,摔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一定要小心!
年轻木工:(认真地点点头)福哥,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注意安全!
画面:大家继续干活儿,不一会儿,又发生了一件趣事。一个石匠在搬运石材时,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手中的锤子飞了出去,正好砸在了旁边一个泥瓦匠的脚边。泥瓦匠吓得跳了起来,差点把手中的泥铲扔出去。
泥瓦匠戊:(惊恐地大喊)你干嘛呢!想砸死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