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幕:神秘诏令
**
时间:北宋天圣年间,清晨
地点:皇宫大殿、工匠聚集地
人物:皇帝、太监、众工匠
【皇宫大殿内,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庄重。太监站在一旁,清了清嗓子】
太监(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命众工匠于太原晋祠建造圣母殿,以祭祀叔虞之母邑姜。另需在殿前鱼沼之上建造十字形飞梁,方便众人通行。此乃皇家要事,务必按时完工,不得有误。钦此!
【众工匠纷纷跪地接旨,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工匠甲(小声嘀咕):这圣母殿和十字形飞梁,听起来就不好建啊。
工匠乙(附和道):是啊,以前都没见过这种样式的桥,这可咋整?
工匠丙(皱着眉头):而且工期还紧,这不是难为人嘛。
第 2 幕:“憨匠” 登场
时间:接第一幕,上午
地点:工匠聚集地
人物:宫束班众工匠(木痴、算呆子、大力、巧手等)
【工匠们领旨后回到聚集地,围坐在一起讨论。这时,一个身材瘦小,眼睛却透着机灵的人站了起来】
木痴(兴奋地比划着):都别愁眉苦脸啦!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建这么特别的建筑。我早就想试试那些复杂的榫卯结构了,这次正好可以大展身手!
算呆子(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拨弄着):先别高兴得太早,这圣母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前廊进深两间 ,还有那十字形飞梁,尺寸和结构都得精确计算,稍有差错可就麻烦了。
大力(拍了拍自己强壮的胸脯,大声说道):怕啥!有我在,那些重活累活都交给我,保证没问题!
巧手(摆弄着手中的工具,慢悠悠地说):光有力气可不行,还得有手艺。就说那殿前的木雕盘龙柱,没有精湛的雕刻技艺,可雕不出栩栩如生的龙。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各抒己见,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第 3 幕:选址风波
时间:接第二幕,下午
地点:太原城郊
人物:宫束班众工匠、风水先生
【工匠们来到太原城郊,开始为晋祠选址。大家四处查看地形,议论纷纷】
木痴(看着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坡):我觉得这里就挺好,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建出来的圣母殿肯定美极了!
算呆子(皱着眉头,拿出罗盘测了测):这里风水倒是不错,可是离水源有点远,施工用水和以后祭祀用水都不方便。
大力(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平地):那片平地怎么样?地势平坦,施工也方便。
巧手(摸了摸下巴):就是看起来有点单调,而且没有天然的屏障,总觉得缺点什么。
【这时,一位留着长须,身着道袍的风水先生走了过来】
风水先生(双手抱拳):各位,听闻你们在为晋祠选址,贫道略懂风水,愿为各位指点一二。
木痴(好奇地凑过去):哦?先生有何高见?
风水先生(拿着罗盘,煞有介事地转了几圈,然后指向一处山坳):看,此处藏风聚气,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朱雀翔舞,玄武垂头,乃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啊!在此处建造晋祠,必能福泽后世,庇佑百姓。
算呆子(怀疑地看着风水先生):先生,这风水之说,可有科学依据?
风水先生(捋了捋胡须,严肃地说):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学问,自然有它的道理。你看那帝王将相,哪个不是在风水宝地建造陵墓和宫殿?
大力(挠了挠头):可是这地方看起来有点偏僻,运输建材会不会很麻烦?
风水先生(不以为然地说):这都不是事儿,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多费些力气也是值得的。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算呆子突然发现了一条清澈的河流】
算呆子(兴奋地指着河流):大家看,这条河水流充足,而且离这里不远。如果把晋祠建在河边,不仅用水方便,还能利用水路运输建材,节省不少人力和时间呢!
木痴(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样既能保证施工顺利,又能让圣母殿有灵动的水景相伴,简直完美!
大力(拍了拍手):我觉得这个主意好,就选河边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风水先生见大家都不相信他的风水之说,只好无奈地摇摇头离开了】
第 4 幕:材料难题
时间:接第三幕,几日后
地点:山林、石材场
人物:宫束班众工匠、木材商人、石材工人
【选址确定后,工匠们开始筹备建材。木痴和大力前往山林寻找合适的木材】
木痴(看着一棵粗壮的大树,眼睛放光):这棵树不错,纹理直,材质坚硬,用来做殿内的柱子再合适不过了!
大力(摩拳擦掌):好嘞,看我的!(说着,抡起斧头就开始砍树)
【砍倒几棵树后,他们却发现木材出现了问题】
木痴(皱着眉头,检查着木材):不好,这木材被虫蛀了,里面都是空洞,不能用!
大力(气得直跺脚):怎么会这样?白忙活了!
【他们继续在山林中寻找,却接连遇到木材被虫蛀或者有瑕疵的情况,一无所获。与此同时,算呆子和巧手去石材场挑选石材】
算呆子(指着一块巨大的石材):这块石头质地细腻,颜色均匀,用来雕刻盘龙柱肯定出彩。
石材工人(为难地说):客官,这块石头是不错,可是它太大了,开采难度很大,我们人手和工具都有限,恐怕……
巧手(想了想):能不能多找些人手,再改良一下开采工具呢?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于是,算呆子和巧手与石材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新的开采技术,先在石头周围凿出小孔,再插入木楔,然后浇水使木楔膨胀,利用膨胀力将石头分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开采出了所需的石材】
【而木痴和大力也没有放弃,他们决定深入更偏远的深山寻找木材。在山林中,他们历经艰辛,遭遇了迷路、暴雨等困难,但始终没有动摇。终于,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山谷中,他们发现了一片保存完好的优质木材】
木痴(激动地大喊):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
大力(也兴奋得满脸通红):太好了,这下圣母殿的木材有着落了!
【他们迅速返回,召集众人将木材运回了工地。解决了材料难题,工匠们信心满满,准备开始正式施工】
第 5 幕:设计困境
时间:接第四幕,数日后
地点: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内
人物:宫束班众工匠
【材料准备就绪后,工匠们开始商讨设计方案。工棚内,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桌上堆满了图纸】
木痴(拿着一张图纸,兴奋地说):我觉得我们应该采用复古的设计,参考唐代的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彰显皇家的威严。
算呆子(推了推眼镜,反驳道):时代不同了,唐代的风格虽然好,但我们也应该有所创新。我认为可以融入一些宋代的审美元素,让圣母殿更加精致典雅。
大力(挠了挠头,一脸茫然):你们说的我都不太懂,我就觉得怎么好看怎么来。
巧手(摆弄着手中的工具,慢悠悠地说):我同意算呆子的看法,创新是好事,但也不能忘了传统。我们可以在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其他朝代的优点,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圣母殿。
【众人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木痴(有些生气地说):你们根本不懂我的想法,复古才是最好的选择!
算呆子(也不甘示弱):你这是固步自封,不懂得与时俱进!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工匠站了起来】
老工匠(咳嗽了两声,语重心长地说):都别吵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设计理念不同而已。我觉得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古建典籍,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灵感。
【众人觉得老工匠说得有道理,于是纷纷开始查阅古建典籍。经过一番研究,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木痴(看着手中的典籍,眼睛一亮):我发现这里面有一种建筑风格,既保留了唐代的雄浑大气,又融入了宋代的精致细腻,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算呆子(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而且这种风格与我们要建造的圣母殿的祭祀功能也很契合。
大力(高兴地拍了拍手):太好了,这下终于有办法了!
巧手(笑着说):看来还是要多参考前人的经验啊,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最终,工匠们确定了设计方案,准备开始绘制详细的图纸,为正式施工做好准备】
第 6 幕:施工趣事
时间:接第五幕,施工期间
地点:晋祠工地
人物:宫束班众工匠
【正式施工开始了,工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木痴负责搭建木构架,却在安装榫卯时出了差错】
木痴(满头大汗,着急地喊):不对啊,这榫卯怎么对不上呢?明明按照图纸做的呀!
算呆子(走过来,仔细检查):你是不是把榫头和榫眼的尺寸弄反了?你看,这个榫头大了,根本塞不进去。
木痴(一拍脑袋):哎呀,我真是个糊涂蛋!难怪怎么都装不上。
【说着,木痴赶紧重新调整榫卯的尺寸,费了好大劲才把木构架搭建好。另一边,算呆子在计算石材的用量时,也闹了个笑话】
算呆子(对着算盘自言自语):这柱子需要的石材体积应该是…… 咦,怎么算出来的数字这么奇怪?
大力(好奇地凑过来):算呆子,你算啥呢?算出多少石材啊?
算呆子(皱着眉头):我算着这柱子需要的石材,结果算出来的数量比实际需要的多了好多,肯定是哪里出错了。
【算呆子又重新算了几遍,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把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不禁尴尬地笑了笑】
算呆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瞧我这粗心的毛病,差点耽误了大事。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