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451章 宋筑表海楼:宫束班趣闻与范文正公撰文记

第451章 宋筑表海楼:宫束班趣闻与范文正公撰文记(2 / 2)

小石头:(脸涨得通红,连忙道歉)范知州恕罪!我、我太紧张了,下次一定拿稳!

【瘦猴见范仲淹和气,胆子也大了起来,凑上前问道:“范知州,听说您要给这表海楼写文章?到时候是不是要刻在石碑上,让后人都看见?”】

范仲淹:(笑着点头)正是。这表海楼不仅是观景之所,更是泰州百姓抵御海潮、安居乐业的象征,我定要好好撰文,记录这桩美事,也让后人知晓今日建楼的不易。

【老木怕瘦猴多嘴,赶紧拉了拉他的衣角,可瘦猴却没领会,又问道:“那您写的文章里,能不能提提我们宫束班?就说我们建楼可卖力了,就是偶尔…… 偶尔闹点小笑话?”】

【周围的工匠们又笑了起来,范仲淹也被逗乐了:“好!若文章篇幅允许,定要提一提你们这群用心建楼的‘能工巧匠’,至于那些小笑话,或许也能成为佳话呢!”】

【正说着,阿福扶着的梯子突然晃了晃,小石头在上面吓得尖叫起来,阿福急中生智,一把抱住梯子腿,可自己却重心不稳,坐在了地上,梯子倒是稳住了】

阿福:(爬起来,拍了拍裤子)小石头,你别怕,我这 “人肉垫” 结实着呢!

范仲淹:(笑得眼角都弯了)你们宫束班真是有趣,有你们这样的工匠,这表海楼定能建得既坚固又有 “灵气”!

第三幕:楼将成?范文挥毫

场景三:表海楼顶层 日 外

【三个月后,表海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只剩下顶层的匾额还未悬挂。顶层平台上摆放着一张案几,案几上放着笔墨纸砚,范仲淹站在案几旁,望着远处的大海,若有所思。老木、小石头、阿福、瘦猴等人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候】

李通判:(走到范仲淹身边)范知州,表海楼明日便可悬挂匾额,您的文章是否已构思妥当?

范仲淹:(点头,目光依旧望着大海)这三个月来,我时常来工地,见工匠们日夜劳作,见百姓们盼楼建成的殷切目光,心中已有腹稿。今日登楼观海,海风拂面,灵感更盛,正好挥毫落笔。

【范仲淹走到案几前,文书连忙研墨。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略一沉吟,便在宣纸上写下 “表海楼记” 四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

老木:(凑上前看,虽然不认多少字,但也觉得字写得好看)范知州,您这字跟咱们建的楼似的,又气派又稳当!

小石头:(小声对阿福说)福哥,你看范知州写字的样子,比咱们刨木头还认真呢!

阿福:(认真点头)嗯!而且他写的字,看着就有力量,不像我写的字,跟虫子爬似的。

【范仲淹听到两人的对话,笑着回头:“写字如建楼,都需用心。你们建楼靠的是手艺,我撰文靠的是心意,只要心意到了,自然能出好作品。”】

【范仲淹言毕,执笔如椽,墨色在素笺上晕染开来,逐字逐句写下全篇《表海楼记》,一边写一边轻声诵读】

范仲淹:(诵读声清晰有力,随风传遍顶层)

表海楼记

泰州,古海陵地也。汉元狩六年,置县焉。历代沿革,或为郡,或为州,其所治所,多在兹土。夫泰州之境,东濒沧海,西接淮甸,南控江表,北距楚疆,诚江淮之要冲,齐鲁之门户也。

昔者,海陵多水患,海潮岁至,浸灌田畴,漂没庐舍,民不堪其苦。汉有王尊,唐有李承,皆尝筑堤以御之,民赖其利。然岁久堤坏,水患复作。庆历中,某受命守此邦,下车伊始,访民疾苦,见海潮之害尤甚,乃叹曰:“民之不安,太守之过也。” 遂与通判李君谋,欲复筑堤,以绝水患。又念及斯民虽免潮害,然无登高览胜之所,不足以观沧海之壮阔,察原野之丰饶,于是议建楼于子城西北高阜之上,名曰 “表海”,盖取 “表东海之奇观,示斯民之安乐” 之意也。

命匠师门艺量材度地,鸠工庀材。取材于山,取石于川,取木于林。工匠们昼夜劳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宫束班诸匠,虽偶有稚拙之举,然其心诚,其艺精,立柱如植天柱,架梁若横长虹,榫卯相扣,坚不可摧。历时三月,楼始成焉。

楼凡三层,高逾十丈。底层辟三门,可通四方;中层设回廊,可供游憩;顶层为楼阁,周以朱栏,凭栏而望,境界豁然。东望则沧溟浩渺,波涛万顷,日出东方,金光满海,渔舟点点,若浮鸥鹭;西眺则平畴千里,禾稼丰茂,村落相望,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南顾则大江如练,帆影往来,商船络绎,百货辐辏;北观则淮水汤汤,远山如黛,阡陌纵横,民舍俨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夫楼之成,非独为观游之乐也。盖所以示邦人以安乐,告四方以太平。登斯楼也,睹沧海之无垠,则知天地之广大;见原野之膏腴,则知民生之可赖;观商旅之云集,则知邦国之富庶;察民舍之安宁,则知吏治之清明。故曰:“表海楼者,非徒楼也,乃邦之表,民之望也。”

某既建斯楼,又惧后世不知其始末,乃撰此文,刻于石碑,立于楼前,以告来者。时庆历某年某月某日,范文正公记。

【范仲淹放下毛笔,将文稿轻轻提起,待墨迹稍干,递给身旁的文书。老木、小石头等人虽不能尽解文中之意,但听着那恢弘的语句,看着范仲淹庄重的神情,皆屏息凝神,心中满是崇敬】

瘦猴:(凑在旁边,虽大多字不认识,但听范仲淹念出的句子,也觉得气势磅礴,忍不住说道)范知州,您写的文章真好,跟咱们楼顶上的梁一样,能撑起大场面!

范仲淹:(笑着拿起文稿,走到众人面前)这文章不仅写楼的雄姿、海的壮阔,更写你们这些建楼的工匠 —— 你们的汗水,你们的匠心,才是这表海楼真正的根基。待日后,百姓登楼观海,读到这篇文章,便会想起今日建楼的点点滴滴,想起你们这群可爱的 “憨憨” 工匠,想起咱们共同为泰州百姓做的这桩实事。

老木:(激动得眼眶发红,双手抱拳深深一揖)多谢范知州!我们宫束班都是粗人,只会舞刀弄斧建房子,竟能被您写进这么好的文章里,这辈子值了!日后定让子孙后代都来读这文章,知道咱们曾为表海楼出过力!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表海楼的木构架上,也洒在范仲淹手中的《表海楼记》文稿上,墨迹在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众人望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之前建楼时的那些 “笑翻天” 瞬间,此刻都成了文稿中 “稚拙之举” 的生动注脚,珍贵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