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443章 宋【丰乐亭】

第443章 宋【丰乐亭】(2 / 2)

【欧阳修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递给阿福。阿福接过药膏,连忙道谢。】

阿福:谢谢欧阳大人,俺没事,就是有点疼,擦点药膏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工匠们开始安装亭柱上的雕刻。老木拿着雕刻好的木龙,仔细端详着。】

老木(满意地点点头):这木龙雕刻得栩栩如生,等安装上去,定能为丰乐亭增色不少。石头,你过来,跟我一起把这木龙抬到亭柱上。

石头(连忙跑过来,和老木一起抬起木龙):好嘞,班头!

【两人抬着木龙往亭柱走去,走到一半,石头脚下被一根绳子绊倒,木龙脱手而出,正好砸在旁边堆放的木材上,木龙的尾巴断了一截。】

老木(看着断了尾巴的木龙,气得吹胡子瞪眼):石头!你... 你真是个憨货!这木龙可是咱们雕了三天三夜才完成的,你一句话不说就给弄坏了!

石头(吓得脸色发白,声音颤抖):班头,俺... 俺不是故意的,俺被绳子绊倒了。

小墨(连忙上前打圆场):班头,您别生气,还好只是断了尾巴,咱们再补雕一个就是了,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石头也不是故意的,您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欧阳修(也走了过来,看着断了尾巴的木龙,若有所思):老班头,我倒觉得这断了尾巴的木龙另有一番韵味。世间万物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这木龙虽断了尾巴,却多了几分自然之趣。不如我们就保留它现在的样子,也算是这丰乐亭建造过程中的一段趣事,日后说起来,也颇为有趣。

老木(听欧阳修这么说,怒气消了不少,仔细看了看木龙):大人说得有道理,这木龙断了尾巴,确实多了几分特别。那好吧,就按大人说的,保留它现在的样子。石头,这次看在欧阳大人的面子上,就不罚你了,下次再敢这么毛躁,看我怎么收拾你!

石头(连忙道谢):谢谢班头,谢谢欧阳大人!俺下次一定小心!

第三幕:亭成着文,千古流传

场景三:丰乐亭内 - 日 - 内

【数月后,丰乐亭终于建造完成。亭内雕梁画栋,古朴雅致,亭外绿树环绕,溪水潺潺。滁州百姓纷纷前来参观,赞不绝口。欧阳修邀请老木、石头、小墨、阿福等宫束班的工匠们来到亭内,设宴款待。】

欧阳修(举起酒杯,笑容满面):今日丰乐亭建成,多亏了各位工匠的辛勤付出。这杯酒,我敬大家!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谢欧阳大人!

【众人一饮而尽,老木放下酒杯,感慨道】:大人,能参与建造这丰乐亭,是我们宫束班的荣幸。虽然建造过程中闹了不少笑话,但看到这建成的丰乐亭,俺们心里都高兴得很。

小墨(笑着说):是啊,大人。尤其是石头,可是咱们工地上的 “开心果”,没有他,咱们的建造日子可就没这么热闹了。

石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俺就是笨了点,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不过俺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欧阳修(笑着点点头):石头虽偶有失误,但做事勤快,心地善良,也是难得的好工匠。这丰乐亭不仅是滁州百姓的休闲之所,也承载了大家的汗水和欢乐。我打算为这丰乐亭写一篇文章,记录下它的建造过程和咱们之间的趣事,让后人也能知晓这段佳话。

众人(兴奋地):太好了!有欧阳大人的文章,这丰乐亭定能千古流传!

【几日后,欧阳修在丰乐亭内摆下书桌,铺好宣纸,研好墨汁,开始撰写《丰乐亭记》。老木、石头、小墨、阿福等人在一旁静静看着,不敢打扰。】

【欧阳修手持毛笔,凝神思索片刻,便下笔如有神助,字迹苍劲有力。他时而停顿,回忆着建造过程中的趣事,脸上露出笑容;时而皱眉,斟酌着词句。】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亭窗洒在宣纸上,欧阳修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毛笔,长长舒了一口气。】

欧阳修(看着写好的《丰乐亭记》,满意地点点头):好了,终于写完了。

老木(连忙上前,仔细看着文章):大人的字写得真好,文章肯定也写得好!可惜俺不识字,要是能听懂就好了。

欧阳修(笑着说):无妨,我念给大家听。“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众人静静地听着,虽然有些词句听不懂,但都能感受到文章中对丰乐亭景色的赞美和对百姓的关怀。】

欧阳修(继续念道):“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念到此处,欧阳修的声音变得激昂,众人也不禁为之动容。】

欧阳修(最后念道):“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念完后,亭内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小墨(激动地):大人写得太好了!把咱们建造丰乐亭的意义和滁州的美景都写出来了!

石头(虽然很多地方没听懂,但也跟着点头):俺觉得大人写得好,以后俺要让俺的孩子也来看看这篇文章,告诉他这丰乐亭是俺们建造的!

欧阳修(笑着说):这篇文章不仅是记录丰乐亭的建造,更是希望百姓们能珍惜这太平盛世,安居乐业。以后,这丰乐亭和《丰乐亭记》定会成为滁州的一大佳话,流传千古。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夕阳下,丰乐亭静静矗立,《丰乐亭记》的墨香在亭内久久不散,见证着这段欢乐而有意义的时光。】